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藏地方行政体制是中央在藏权威的制度保障。晚清以降,以驻藏大臣为首的驻藏系统官员贪腐无能,特别是英国第二次侵藏中驻藏大臣有泰的"颛预误国",导致以十三世达赖喇嘛为首的西藏地方与驻藏大臣关系恶化,进而对清政府强烈不满的严重后果。加之政教合一制使西藏地方政教上层对清朝在藏施政形成了越来越大的抗阻力。张荫棠结合清末新政时期的行政制度改革,逐步提出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的改革方案。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裁撤驻藏大臣与驻藏帮办大臣,改设西藏行部大臣;行部大臣署内完全围绕经济改革对政府职能的需求新设了诸多职能部门,其他地方各级职能机构也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赋予了新的职能。行部大臣制度的相关新设职官向西藏地方政府的延伸,实际是对西藏地方政府的逐步改革,在当时中央在藏权威不足以直接改革西藏地方政府的情势下,不得不说这是改革的一种策略。然而,张荫棠的行政体制改革方案在实施上困难重重,随着他的离藏.其改革也不了了之。

——摘编自陈鹏辉《清末张荫棠藏事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荫棠西藏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荫棠西藏地方行政体制改革方案。
2022-05-31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在1978年4月建立起共产主义政权之后,推行了一套仿效苏联的改革政策,违背了阿富汗社会文化传统,激起国内的普遍反抗。阿富汗政府紧急请求苏联派兵帮助镇压,经反复考虑,苏联的基本态度是不直接出兵阿富汗。但1979年阿富汗发生的反共产主义起义迫使苏联政府正式讨论出兵阿富汗的问题,克里姆林宫在犹豫中否定了出兵的设想,但阿明上台后的一系列离心倾向引起了苏联的忧虑,而阿明杀死塔拉基使形势恶化了,在克格勃和国防部的推动以及冷战思维的指导下,克里姆林宫领导人担心失去阿富汗,又要维护苏联的大国地位,最终走上了出兵道路。苏军侵阿8年多,伤亡3.5万人,耗资多达400亿美元,背上了沉重包袱而狼狈不堪。同时国际舆论强烈谴责苏联侵略行为。1980年1月,联合国全体紧急特别会议通过要求苏军从阿撤军的协议。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苏联经过反复权衡利弊后,终于作出撤军的决定。

——摘编自李琼《从犹豫到出兵;1978一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决策探析》等


(1)根据材料,概括苏联出兵阿富汗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出兵阿富汗对苏联的影响。
2022-05-0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苏联,并与苏联签订《莫斯科条约》。条约申明,双方的目标是维护和平,保证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承认欧洲疆界的不可侵犯性和四国占领柏林的权利。这反映了
A.联邦德国谋求政治大国地位B.两国关系的全面缓和
C.东、西欧走上联合的道路D.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趋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20世纪初,作为传统史学一个重要范畴的"国史"不仅在政治层面被理解为养成国民之国家民族意识的"概念工具",而且还在历史的观念与意识层面被赋予了类似于西方"普遍史"或"通史"的崭新意涵。这
A.表明传统史学被颠覆B.反映了近代社会的剧烈变动
C.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D.使西方史学理论成为了主流
2022-05-0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说话"是宋代瓦肆中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说话"内容丰富,"凡古今之事悉有囊括,庙堂田野具有之"。因其通俗易懂,情节入胜,特别受欢迎。这
A.真实再现了纷繁复杂的历史B.有利于促进宋代文化的传播
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D.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
2022-05-05更新 | 36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如图是1976年陕西扶风县白家村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作册旅器下的铭文及其释读,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赐土仪式意义重大
C.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D.贵族世袭特权确立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儒家意义上的榜样教化概念为切入点,才可以深入理解古代社会治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儒家多向度的阐释中,教化的本旨即榜样教化,其主要表现形态是身教示范。究其实质,榜样教化是一个关乎社会治理思想与实践的复杂性概念。作为"直接示范"的榜样教化具有层级式的权威示范之特质,其丰富的内在意蕴与社会治理的目标内涵达成了高度契合,由此成为儒家社会治理思想的内中之义。作为"间接示范"的儒家榜样形象(如尧舜禹、汤文武等)则从经典走向了生活,在以社会教化活动为重要标志的古代社会治理实践中得以再现与演绎,由此在社会化转向过程中推动了社会教化目标的顺利实现。

——摘编自陈继红《榜样教化∶古代社会治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主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乡村建制历史悠久。近代以来,随着专制王朝的急剧衰落与解体,中国社会面临"千古未有之大变局",保甲废弛,国家意志渗透到乡村,以"代理人"的方式参与乡村社会治理。"清末新政"以后,清廷即在乡村推行了一系列积极有效且具有现代治理色彩的举措。1904年,河北定县翟城村乡绅米春明以翟城村为样板,兴办新式教育、制定村规民约、发展乡村经济。19世纪20年代,乡村建设运动渐成风尚,众多社会精英投身其中。社会精英改造乡村,大多"放眼世界",通过对异域乡村文明的欣赏而对现实中国乡村"把脉下药"。米迪刚对翟城"模范村"的塑造来源于日本町村制的启示,阎锡山的村政也受益于日本乡村治理,至于后来的各大试验区,也多参照欧美特别是丹麦治村成功的范例。19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也投身其中,倡导和组织实施"建设农村"。

——摘编自冯俊锋唐琼《清末民初中国乡村治理再考察》

材料二   自中世纪以来,英国市镇或教区的秩序维系主要依赖于其地方共同体的自治功能,随着工业化时期的到来,英国城乡人口流动性加快,传统的自治模式亦开始受到冲击和挑战。鉴于不断恶化的社会治安环境,英国议会曾多次成立调查委员会以图在地方推行统一的警制改革。1829年,伦敦开始实行警制改革。1835年议会通过《市政改革法》,这一法案在不打破传统自治格局的情况下对自治市相对滞后的治安体制进行了调整、扩充。1839年《郡警察法》颁布,规定地方警察的组建由各郡治安委员会负责。由于两个法案都不具强制性,地方警察在组建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进度,有些地方甚至加强了传统的教区治安力量。1856年,下院通过《郡市警察法》,规定各郡治安法官必须组建新式警察制度,中央政府提供1/4的财政补贴,建立一个直接对内政部负责的监督委员会,加强对各郡警察的督查。这样,一个由中央政府监督指导,郡政府具体执行的统一警制建立起来了,地方教区的治安权限则遭到剥夺、标志着现代警政体系最终确立。

——摘编自许志强《19世纪英国地方警制改革与国家治理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中国乡村治理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地方警制改革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022-05-04更新 | 12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20世纪80年代,美国总统里根上任后,维护美联储的独立性,坚决支持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执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从而最终解决了美国持续多年的高通胀。但在里根执政期间,政府仍面临不断扩大的财政赤字问题。这是因为当时美国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在争霸中处于劣势
C.扩大"福利国家"规模D.军费开支居高不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在古代雅典,当事人在法庭上为说服陪审员做出对其有利的判决会采用诸如称赞自己贬抑对手的品质或力陈自己、先辈对城邦所做贡献等多种技巧,而陪审法庭也会因恻隐之心或辩护人的雄辩把事实上的有罪之人释放。这可以用来说明,古代雅典
A.民主政治制度已遭破坏B.直接民主无法确保正义
C.司法审判不能体现民意D.辩词在法庭具有决定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