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2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厦门市场对洋纱的态度,经历了“不喜用”“掺和洋纱”“一概收买”三个阶段,当时土布业也经历了“土经土纬”“洋经土纬”“洋经洋纬”三个阶段。19世纪90年代当地的土纱已逐渐退出市场。这说明(     
A.厦门对外贸易中心地位确立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顽强抵制洋货的输入
C.沿海地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D.厦门与世界市场的联动和资源整合加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明清城市奢靡之风。这股风气先由城市传到市镇,再影响到周围的3,使过去官方所订立的身份等级制度崩溃。人民对城市的观念亦有改变,不再把城市当成权威所在地而视为畏途,尤其是印刷技术的进步带动了出版事业及新闻传播工具的多元化。小说的普及流传是在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戏剧作家

﹣﹣摘编自巫仁怒《激变良民﹣﹣传统中国城市群众集体行动之分析》

材料二:清朝末年(新政时期)至解放期间,中国城市改造体现在诸多方面:城墙被拆掉;街道被拓宽拉直,并铺设呈柏油路,植树也成为建设“花园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园、广场和体育场等新的公共空间的开辟,天安门被改造成一个公共广场;图书馆、礼堂、电影院和百货公司等新式建筑物的出现

﹣﹣摘编自周锡瑞《重塑中国城市﹣﹣城市空间和大众文化》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和晚清民国时期城市发展的异同,并指出导致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的变化。
2023-09-2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建立前,苏联已与东北根据地开展了地方性的经贸合作。1950年,随着《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他相关协定的签订,两国贸易总额增加到20.97亿美元,是1950年的6倍。中国向苏联提供苏联所急需的橡胶、有色金属、羊毛、黄麻、大米、猪肉和烟草等原料和农副产品,中苏还以技术协定、人员交流等形式进行科技合作。为适应两国贸易需要,中苏还决定发展并完善铁路运输路线

﹣﹣摘编自禹丹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苏经贸关系研究》

材料二   2000~2019年中国同俄罗斯商品贸易示意图


   

——数据来源于张小女《中俄商品贸易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


(1)根据材料一,归纳20世纪50年代中苏经贸关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俄商品贸易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俄商品贸易变化的原因。
2023-09-2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清代所修地方志中,户口职业项目常分为士、农、工、商四大类,而民国年间所编的《阜宁县新志》所列职业表中职业分为党务员、公务员、学生、律师、工程师、会计师等等,这反映了(  )
A.社会多元化的趋势B.社会变革的剧烈
C.职业多样化的选择D.社会分工的扩大
2023-09-2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如图可以看出,汉代粮食亩产已达到一定水平。明和清前期,随着稻田复种指数增加,亩产又有一定的提高。但从汉代到清中叶的两千年中,粮食亩产只增长了39%。


——编自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

材料二   在中国,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又非常顽强。小农经济这种顽强的再生产机制所造成的结果便是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横向发展。

——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   中国传统农业是在国家全力倡导、监督下得以发展成为一种进步的形态。但是,“农为国本”,这话的反面,也意味着国家的一切都得靠它滋养支撑。正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对农业的强控制,使农业本身受到重压,整个经济结构缺乏自身运行的独立机制,变得非常僵硬

——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怎样的发展概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和清前期粮食亩产提高的外来因
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既脆弱又顽强的原因。举例说明“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的具体表现。
(3)概括材料三中“农为国本”的两面性。从经济角度分析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的原因。
2023-09-19更新 | 80次组卷 | 32卷引用: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唐都长安是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的典范之作,沿中轴线对称,宫殿规模宏大,且居中分布,与城市其他地区分隔,即左祖右社,在皇城内分布。这种设计反映出(  )
A.坊市分区制度瓦解B.体现以人为本内涵
C.儒学影响城市布局D.营建城市形成制度
7 . 有学者认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民国初年,中国有些地区的乡村手工业在艰难中发展起来。在江浙与河北的部分地区,计算实际报酬后,或出售棉花、减少织布。这表明(  )
A.民族资本主义在艰难中曲折发展
B.“织”“耕”分离瓦解了自然经济
C.个体手工业可纳入新的经济体系
D.传统自然经济仍然居于主导地位
8 . 有西方学者说:“非洲人亲自把自己的同胞卖给欧洲人后,作为回报,得到酒和火器……从南北美洲引进新的高产作物为非洲的人口增长提供保障(  )
A.掩盖了奴隶贸易的罪恶本质
B.肯定了美洲与非洲间的物种交流
C.揭示了非洲社会的原始落后
D.客观论述了三角贸易的双重作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末,在北京地区,新成立的警察机构开始采用宣传疫病知识和推广种痘的方式对抗疫病。到民国时期,传染病医院开办后,京师警察厅建立起一套以该院为核心的疫病防治制度,应对突发性疫病。新设的中央防疫处也致力于从欧美国家引进各类疫苗并研制各类疫苗,为推行注射疫苗预防疫病提供技术性保障。自1934年起,北平市卫生行政机构开始以运动的形式,大规模推行预防疫苗注射,开启了以预防医学为指导的疫病防治新制度。

——摘编自杜丽红《近代北京疫病防治机制的演变》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类疫病肆虐。1949年10月,中央召开紧急防疫会议,确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建立快捷的信息沟通体制,组织群众先后开展以清洁大扫除、反对美国“细菌战”和“除四害”为中心的三次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教育和文艺界人士以及中国红十字会也积极进行科学防疫治疫宣传,将“防病”“医愚”与“治心”相结合。经过十余年的努力,鼠疫、天花、黑热病等烈性和急性传染病陆续被消灭,人口的总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摘编自李向东、刘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情与疫病防控的政治化》


(1)根据材料一,以北京为例,指出近代疫病防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病防治措施的主要作用。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侨批兴起于19世纪上半叶,是海外华侨华人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和领取包裹的凭证,是一种“信款合一”的家书。

侨批1 本日报竞载,谓小吕宋华侨自演戏至今,巳捐助革命军十万,至下等之人亦捐五元,甚然赞叹。中国人近来之爱国心大明也。

——191110月菲律宾华侨林书晏给黄开物的批信

侨批 2今者,愚欲与卿相商一事最利便于卿,何也?放足是也!放足之益实有数层,行路免艰难也;出外舟车免畏怯也:操作得自由也。有此三利而无一害,卿何妨而不为?

——1914年菲律宾华侨黄开物给妻子林氏批信

侨批3 迳复者,顷代收到抗大捐款国币贰佰元,当遵命转交该校当局。先生等关怀祖国抗战人才之养成,爱国热忱殊堪钦敬!(抗大:抗日军政大学)

——1939年周恩来回复泰国华侨苏君谦捐款批信

侨批4 近闻塘山春耕久早,农田受阻,将来早稻绝望,以致米价如此突涨猛进,各处灾民叫苦连天,饥荒来临,实吾潮之不幸也……幸得俺乡侨,募国币120万元之左右,惟该项汇至汕头商号,然后领取更为妥善。

——1946年马来西亚华侨蔡得松给祖父母批信

侨批5 家乡自解放后,在毛主席领导下,封建势力已告清除,资产阶级经被打倒,不论交通、水利等要旨,凡属国计民生者,莫不落力改建,海外华侨多阅报章,每得佳讯,除少数顽固分子外,莫不额手称庆,跃跃思归。

——1951年泰国华侨刘潮俊给父母的批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华侨在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中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侨批在历史研究方面的价值,并任选材料中的一件侨批简述其历中研究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