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1919年、1949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蔓延。那些在十几年前把欧美作为中国改革的榜样和理想的青年知识分子,热切地期待着1919年巴黎和会的结果。然而,当和平缔造者们同意日本继续干涉中国时,这些希望被彻底粉碎了。

——摘自(美)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1750年至今)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大事记

——1949年(部分)

1948.09—1949.01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9.0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
1949.04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
1949.0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据金冲及著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上)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青年知识分子期待的“1919年巴黎和会的结果”,简析“这些希望被彻底粉碎”而引发的运动的重要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大事年表所列资料及所学知识,概述1949年发生的这些大事为新中国成立所创造的条件。用一句话写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性质。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早期现代化

材料一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1840鸦片战争爆发1915新文化运动开始
18511864太平天国运动1919五四运动爆发
1856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921中国共产党成立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19241927国民大革命
1894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927南昌起义爆发
1898戊戌变法19311945抗日战争
1898南通大生纱厂兴建1940《新民主主义论》发表
1900八国联军侵华1945抗日战争胜利
1911辛亥革命爆发19461949解放战争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现代化是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过程,从时间上来说不同阶段的现代化有不同的内涵,从空间上来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有不同的特性。近代中国出现的现代化,从现代化全程性和整体性的角度来说也可称之为早期现代化。

——摘编自虞和平《中国早期现代化道路的三大特性》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中“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观点。
3 . 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达成和议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2023-12-06更新 | 313次组卷 | 39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2010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但是在近代历史上,英国最早开启了工业革命道路,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征税权属于议会,国民可以自由请愿等等。从表面上看,它似乎没有什么新意,但事实上,这却是政体制度上一次真正的革命。

——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二   下为《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份大事年表18001850年欧洲蒸汽驱动工业能力急剧增长

1811-1813年英国动用1.2万军队镇压捣毁机器的暴民

1842年埃德文·查德威克的《劳动人口的卫生状况》详细披露了曼彻斯特糟糕的生活条件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问世1851年伦敦水晶宫举办首届世界博览会186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问世

——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哪部法律文献?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它"似乎没什么新意……却是政体制度上一次真正的革命?"
(2)概括指出材料二中反映的三种历史现象,并说明其内在联系。
2022-05-02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自15世纪末以来,世界经济逐渐走向全球化。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时的欧洲,很多人认为世界是一片广阔的陆地,尽头是万丈深渊。虽然……他们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神秘的国度中国,但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交通非常困难,很少有人到过中国,也很少有中国人去过欧洲。

材料二   


18501913年的西欧对外投资

材料三   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944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1947《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签署
1949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
199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
1995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国际互联网年”

(1)材料一描述的局面被打破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这一事件具有什么重要的世界意义?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西欧经济扩张呈现出哪些特点?这一扩张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19世纪末的先进中国人是如何应对的?
(3)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初期世界经济体系的新变化。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4)有学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结合材料三说明这一观点。
2021-08-30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大事年表,它说明了这一时期(     
1653年顺治帝册封“达赖喇嘛”
1690年康熙帝亲征击溃噶尔丹叛军
1727年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
1762年乾隆帝设立伊犁将军
1792年乾隆帝设立“金瓶掣签”制度
A.清朝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B.康乾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C.抗击外国侵略战绩卓著D.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7 .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砥砺奋进,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大事
197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包干到户。
1980中央决定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1984年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国家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90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1992年
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
1997中共十五大召开,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2)依据大事年表概括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8 . 阅读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和说明,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时间重大历史事件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1840年前后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
1850年前后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187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

A.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革命
B.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
C.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已具备
D.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阻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
2019-06-03更新 | 464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5届山东邹城市第一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
个体经济
71.8%
7.1%

材料二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20世纪60、7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三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20世纪80年代流传于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四 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将“中国现代化之路”划分为三种模式,并制作了下表。
“中国现代化之路”大事年表
阶段
时间
事件
现代化模式
第一阶段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西方资本主义
现代化模式
1895—1898年
维新运动
1911—1912年
辛亥革命
1915—1919年
新文化运动(前期)
第二阶段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1953—1957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第三阶段
1978年至今
改革开放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52年到1956年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二所描述的历史现象?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历史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3)结合材料四概括指出表格中二、三阶段所对应的现代化模式。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代部分中央机构的变动大事年表

时间变动
1638年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及部分与外国通商及外事关系事务。
1726年设“军需房”,后改名为“军机处”。
1791年完全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
1859年设“总税务司署”,任命英国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管理全国海关关税及海关行政事务。
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管外交事务,兼管通商、海防等洋务事务
1901年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1903年设练兵处,划一全国新兵训练;成立财政处,谋求统筹全国财政;设立商部,将矿物铁路总局并入。
1905年设立巡警部,统理全国警务;设立学部,管理全国教育。
1906年撤销六部机构,改设陆军部、民政部、度支部、农工商部、邮传部、法部等。
1911年正式裁撤军机处和旧内阁,成立新的责任内阁。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上表反映了清代中央机构的多次改革,请完整概括清朝中央机构改革发展的态势,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分析说明。
2018-12-06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邹城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