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表为1859、1860年上海口岸出口货物统计表。表格内容可以说明当时(       

丝绸茶叶
1859年8.7万包(上半年)5550余万磅(全年)
1860年6.2万包(上半年)2550余万磅(全年)
A.洋务运动发展挽回了部分利权B.自然经济解体进程加速
C.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农民战争影响对外贸易
2024-05-16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百所名校二轮复习联考(三)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风雨历程中不懈探索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道路,逐渐形成“社会管控——社会管理——社会治理”的演进脉络,此间每个阶段都展现了党在我国背景下应对治理复杂性的不同策略,社会治理相关理论得以与时俱进、丰富发展。(如下表)

时期

基本特征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年)

建立基层党组织领导体制、注重发挥工青妇、农会组织以及其他群众性组织的作用、通过有效社会管控实现政党、基层政权与乡村社会的有机融合,将乡土社会整合成高度组织化的政治社会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年)

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家学说、政权学说应用于本国实际,创立了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制定了宪法等,在法律和制度的双重保障下,基层自治组织迅速建立。随着我国完成“三大改造”,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城市形成了与高度集中、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单位体制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2012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治理采取了双轨策略。一方面巩固和完善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特别是通过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逐步建立;另一方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设,强调法律的作用和权威,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我国对社会管理的认识随之不断深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至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使用“社会治理”概念,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由“管理”至“治理”,其内核是治理的理念、主体、方式、范围和重点等维度的巨大转变,是对我们党解决社会问题、处理社会矛盾所取得经验的深刻总结

——摘编自金祎《中国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表格信息的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3-2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金科大联考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下表为1960年至1983年英国的社会保障支出(单位:亿英镑)。由表格数据可推知(       
年份社会保障总支出
196014.99
197039.27
1980235.08
1983339.91
A.货币主义政策得到推广B.解决了社会贫富差距问题
C.社会经济水平持续下降D.政府的财政负担不断增加
2024-02-0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高考备考精英联赛调研)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特点如下表所示。

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讲的是人与自然相和合。在伦理道德、个体修养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义、礼、智、信”,即仁爱、正义、礼仪、智慧、诚信
在个人进取和担当方面:《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讲的是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则彰显着担当精神。在国家治理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孔子提倡“为政以德”,《礼记·礼运》提倡“天下为公”
在国家形态结构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追求“大一统”,成为中国人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的重要思想文化基础,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摘编自王震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主题,补充表格中空白部分内容并加以说明。(要求:补充内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5 .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进口印度棉作为国内用棉的补充。19世纪60年代后,中国进口棉花减少,出口棉花增加,棉花从入超变成出超。下表为1868—1895年(部分年份)中国棉花出口情况。根据表格可以看出当时(       
时间中国棉花出口值(两)
1868年587821
1891年3841129
1895年11202661
A.中国外贸处于优势地位B.中国完全被卷入世界市场
C.传统经济结构日益瓦解D.兴办实业影响了种植结构
2023-08-17更新 | 10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01
6 . 下表是某学者归纳的涉及近代英国的一系列重要的人与事,表格内容(     
A.凸显出思想先行才能成就霸业B.在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中被复制
C.在《海国图志》中均留下记录D.说明英国具备领先世界的潜能
2022-10-27更新 | 30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术界对于工业革命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下表为部分学者关于工业革命的影响的观点。
序号作者观点
赵晓兰工业革命改变了“女性在家庭当中的屈从的地位”。
孙炳辉工业革命变革社会生产关系,破除了陈腐观念习俗,保证资本主义完全战胜封建主义。
朱玉龙工业革命引领的机器发明与生产推动了制造技艺的提升,也直接导致了欧洲管乐器的改良。
钱乘旦工业超过农业,说明工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压倒贵族地主阶级;工厂的兴起和城市的昌隆,则表明工业无产阶级的诞生和壮大。
管佩韦正是这最残酷的压榨成就了最彻底的革命精神,最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无数无产阶级在苦难中得到集中和锻炼,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
王同彤一是以工业资产阶级为主体,努力在框架内进行上层议会改革……一是以工人阶级为主,以集会斗争为主要形式,走下层激进路线,试图获得权利……
李金展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社会变革……给画家在思想领域、生活环境、绘画题材及表现形式等方面带来的诸多影响与转变,从而促成这一时期英国抒情主义风景画的缤纷世界。
马缨大工业扩大了女工的活动范围与社会圈子,锻炼了她们各方面的能力,在工厂这样集体劳作的环境中,女工们的政治眼界得到了开阔,女工在工会等维护自己利益的各种活动中接受锻炼和考验,不断成长和成熟起来。
从表格中提取信息(整体或部分信息),拟定—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提取信息有关联,阐述能表述成文,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11-25更新 | 15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是中共“一大”部分代表基本情况:

姓名出生年份籍贯备注
何叔衡1876湖南秀才,新民学会会员
董必武1886湖北秀才,曾加入中国同盟会,曾留学日本
李达1890湖南曾留学日本,《共产党》月刊主编
李汉俊1890湖北曾留学日本
毛泽东1893湖南师范毕业,新民学会组织者,《湘江评论》主编
包惠僧1894湖北记者,北京大学肆业,陈独秀指定代表
陈潭秋1896湖北师范毕业,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发起者之一
王尽美1898山东师范毕业,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邓恩铭1901贵州中学生,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刘仁静1902湖北北京大学学生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等编制


根据材料并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对上述表格加以解释。(要求:可从背景、特点等角度进行分析)
9 . 下表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中国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统计表(单位:元)。依据表格数据变化可知,当时
年份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差距指数
1986年410.321068.691︰2.60
1988年491.691224.271︰2.49
1990年667.621897.291︰2.84
1992年750.352287.521︰3.05

A.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B.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效
C.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经济政策有待继续完善
2021-04-25更新 | 369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南省六市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10 . 下表为江南机器制造局翻译馆已刊行的译书(部分)。该表格说明
分类政史外交商学教育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质测绘机械、工程工艺、制造军事地图船政医学
数量(种)85332891530392711
A.追求西学已成社会主流B.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工业化发展
C.洋务运动注重实用性D.注重对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变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