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纵观中国近代历史,晚清洋务运动所开启的,是一条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不归路,一旦开启,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就绝不会止于清末种种改良与改革举措所规定的界限之内。其“师夷之长技”的实质是经济变革,经济的变革、发展与其迟早必然引发的政治变革与维护清王朝统治之间的矛盾,对于清廷统治集团来说无疑是一道无解之题。所以,只有当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通过革命方式使其面临灭顶之灾的时候,清廷统治集团才被迫以接受“优待条件”而无奈地退出历史舞台。但辛亥革命中存在诸多弱点,对旧制度的扫除并不彻底,传统守旧的政治势力并未退出历史舞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继续有待于新的时机与新的推动力量。

——摘编自李学智《清末改良与辛亥革命后的建设:以宪法、国会为中心的考察》


根据材料信息,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准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2023-12-16更新 | 14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6年,中央直属企业的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90%。从一个小别针到巨型发电机的生产都要受国家计划委员会控制,受政府有关部、局的领导。19572月,赫鲁晓夫要求把工业和建筑业的日常领导工作从中央转到地方。最高苏维埃于5月决定撤销25个中央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的部,只留下航空、无线电、造船、化学、中型机械等几个中央部。赫鲁晓夫认为,放松中央控制会推动生产发展。中央统一管理被削弱后,各地滋生了严重的本位主义,彼此矛盾重重,互相扯皮。赫鲁晓夫逐渐又把权力收回中央。他先是合并地区国民经济委员会,最后又成立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后来又出现了各类工业部门的全国性委员会。结果,到1963年时,管理工业的机构不仅没有像原来设想的那样有所精简,反而扩大了二三倍。工业和建筑业管理组织的改革没有取得积极成果。

——摘编自《赫鲁晓夫工业方面的改革》

材料二   国有企业改革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向前推进。从改革开放之初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先后对国有企业实行扩权让利、承包经营责任制、股份制等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对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和推进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国有企业的活力有所增强,对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逐步提高。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在80年代的基础上朝着转换机制、政企分开、制度创新、战略调整的方向迈进。在对国有企业经营者实行激励的同时,国家还加强了对国有企业的监管。一方面,国家对一些重点企业实行了稽察特派员制度,加强了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另一方面,为保证激励和约束的依据的真实性,大部分地区对一些国有企业实行了会计委派制。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有企业稳步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苏联工业改革的背景和失败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企业改革成效的因素。
2023-06-20更新 | 295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代是江南市镇的发展繁荣时期。各地市镇的大小规模不一,仅常熟一地就有大小八十个市镇。绝大多数市镇都在河道畅通的地方夹河为市,市场都在河道两边与跨河桥畔。市镇发展较快的松江、嘉定、太仓一带,是棉花的产地,棉纺织业发达,如嘉定县“居民以花布为生,男耕女织冬夏无间,昼夜兼营”。大量的布匹成为市镇交易的重要商品。而苏州、湖州的一些市镇则与丝织业发生密切联系,如南浔是湖丝的著名产地,吴江的盛泽、黄溪都以丝织品著称全国。

——摘编自何荣昌《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

材料二   16世纪至18世纪初,英格兰地区的市镇增至700个。为了保证各农户能够进行日常的剩余农产品交换,各镇的集市日子都彼此岔开、互不重叠。在工商业发达的地方还兴起了一批工业集镇,它们一般出现在集市或港口所在地或是水流充沛、落差较大的河谷地区。它们的经济以一项或多项手工业长足的专业发展为特色,同时又对乡村工业的初级产品进行高级加工。市镇还承担起向外输出本地商品和调进原材料的职能。到工业革命前夕,这些城镇都拥有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专市,如粮食市场有九十六个之多,纺织原料及产品(以毛纺织为主)的专市有五十多个。

——摘编自杨杰《英国小市镇与乡村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兴起与发展和17—18世纪初英国工业集镇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8世纪初英国农村市镇发展的影响。
2023-10-28更新 | 775次组卷 | 16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间阶层在二战后随着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得以迅速发展壮大。他们不大拥有过去那种形式的资本、财产,却以股票等形式占有社会财富,以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生产,以付出自己劳动而获取较丰厚的收入。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新中间阶层不仅增长速度快,而且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蓝领”的就业人数。这一阶层的基础愈大,社会就愈稳定。他们作为劳动者可能与大资产阶级在利益发生冲突,而有可能与工人阶级联合,使其中一些人会下降到工人阶级的队伍中;另一方面,他们作为管理者也可能因为在生产劳动中的管理而与工人阶级的利益发生冲突,而与资产阶级联合使另一些人可能会上升到资产阶级的圈子中去。在经济上,他们作为社会生产、消费的主体和社会构成中一个最重要的部分,将成为新的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政治上,他们对国内的政策、形势、利益以及全球问题等都很敏感,在统治阶级贯彻其意志的过程中施加一定的影响。

——摘编自胡小燕《浅析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新中间阶层的特点并说明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新中间阶层发展壮大的影响。

5 . 史料一 和亲政策在西汉初期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这时两位最高统治者之间表面上的平等性和互补性为汉朝与匈奴进行谈判提供了相对合适的——尽管不是理想的——基础。和亲政策的启用并不仅仅是在与更强大的国家相处时为了建立一种“活路模式”而被迫作出的选择,同时也是一个长期战略,其目的在于吸收匈奴领导阶层的下一代进入汉王朝的政治领域,借以压制匈奴这个独立而又充满敌意的国家。这一政策甚至可以被视作春秋时期婚姻外交的延续发展,表明汉王朝等候时机,并以牺牲部分经济利益为代价以获取长远的政治目标。汉朝的制度性皇权和匈奴的神赐能力的酋长制这两种政治权力观念存在的巨大差异,甚至是不对称的,这可以说是和亲政策失败的主要原因。

——摘编自[美]狄宇宙《古代中国与其强邻:东亚历史上游牧力量的兴起》

史料二 贞观三年,太宗派兵十万征讨东突厥,擒拿颉利可汗,东突厥十万余口尽数投降唐室,唐室将降部安置在东起幽州(今北京)、西至灵州(今宁夏灵武)的边塞地区,设置州县并任命原东突厥贵族突利、阿史那思摩两人为都督以统理之。此外,东突厥诸酋长“皆拜将军、中郎将,步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太宗说:“诸部落悉归化,我略其旧过,嘉其从善,并授官爵,同我百僚,所有部落,爱之如子,与我百姓不异。”

——摘编自王义康《唐代册封与授受四夷官爵试探》

史料三 顺治对达赖喇嘛的册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达赖喇嘛首次得到了清代中央王朝的册封,从此历世达赖喇嘛的认定都必须经过清代中央王朝。这不仅是西藏宗教界对中央王朝的认可,也是西藏僧俗民众对中央王朝的归附。尽管达赖喇嘛的称号在此之前已经有了,但一个蒙古汗王所赠之号与一国之君所封之号不可相提并论。

——摘编自《中国历史资料选编》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初实行和亲政策的原因。
(2)根据史料二,概括唐代民族政策的特点。
(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在西藏实行的册封制度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影响深远的原因。
2023-08-18更新 | 5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后,相继获得独立的非洲国家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概括起来有三种(如表),三种发展道路从结果来看都不尽如人意。

资本主义道路布隆迪、尼日利亚等国独立后继续保持与宗主国的经济联系,复制宗主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政策。这些国家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但对外资依赖性强,出口品种单一。美国为了与苏联争夺非洲,积极援助拉拢这些国家,这加剧了这些国家对西方援助的依赖。
非资本主义
道路
一些国家一开始主张区别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中间道路,但在苏联的影响下,逐渐奉行苏联式的社会主义,经济上把前宗主国企业收归国有;限制私人经济的发展,几乎剔除了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些国家建立了自己的工业基础,但由于资金、技术、管理人员有限往往造成开工不足,效率底下。
村社社会主义道路加纳、坦桑尼亚一些政治家认为,非洲传统村社中孕育着社会主义,应利用当前时代的物质成就促使非洲古老传统中的社会主义因素重新复活并发扬广大。这些国家实行集体劳动,平均分配,抑制了群众的积极性,导致生产率下降。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非洲三种发展模式“从结果来看,都不尽如人意”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的主要发展趋势,谈一谈非洲现代化发展的出路在哪里。
7 . “共同富裕”是《人民日报》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其相关文本中高频词的变化,可了解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理念的“变”与“不变”。请阅读材料,并完成要求。

材料   1949—1978年《人民日报》“共同富裕”报道高频词

高频词生产农民困难户社会主义劳动社员差别合作社资本主义农业
频次111847457514841393330

1978—1987年《人民日报》“共同富裕”报道高频词

高频词生产收入经济农民大队农村干部致富社会主义党员
频次124120114114917245393836

1987—2012年《人民日报》“共同富裕”报道高频词

高频词经济地区社会主义农村企业扶贫分配农民群众先富
频次389318270187172166145143123113

——摘编自杨勇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共同富裕话语的历史变迁:以〈人民日报〉为中心的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理念有哪些“不变”?
(2)材料将《人民日报》相关报道分为三个阶段,以此表现中国共产党“共同富裕”理念的“变”。请您指出任一阶段划分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及理由。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代屯垦规模及形式

朝代人数面积时间形式
西汉20000多人50万亩113年军屯为主
东汉5000人10万亩128年军屯为主,少数犯屯
魏晋2000人4万多亩96年军屯为主、少数犯屯、民屯
隋朝3000人6万多亩10年军屯为主、少数犯屯
唐朝50000人50万亩160年军屯、民屯、犯屯
元朝57000人100多万亩20年军屯为主、民屯为辅
清朝120000人960万亩195年军屯、民屯、犯屯、旗屯、商屯、回屯

材料二历代屯垦地点南北疆分布

朝代南疆北疆
西汉伊利河谷、渠犁、轮台、北行鞮、焉者、姑墨、伊循车师
东汉伊吾庐、疏勒、于阗车师
魏晋楼兰、高昌、尼雅
唐代焉耆、于阗、疏勒、轮台、伊吾龟兹、庭州、清海
元代哈密力、曲先、亦里黑、可失哈儿、斡端、阔挥别失八里、滕竭儿
清朝吐鲁番屯区、伊犁屯区、哈喇沙尔屯区、乌什屯区、阿克苏屯区、哈密、巴尔楚克、喀喇赫依朴城子-奎屯屯区、古城屯区、木垒屯区、乌鲁木齐屯区、济木萨屯区、玛纳斯屯区、库尔喀喇乌苏屯区、晶河屯区、塔尔巴哈尔屯区、巴里坤、辟展

材料三                           历代屯垦地点示意图


   

——摘编自邓德芳、段汉明《古代新疆屯垦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动力机制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古代新疆屯垦现象进行阐述。
2023-05-21更新 | 22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贞仪(17681797),字德卿,生于江宁府上元县(今南京),祖籍安徽天长,是清代著名的女天文学家、算学家。其祖父为宣化太守王者辅,精通历算,藏书丰富,王贞仪跟随祖父学习天文、历法和数学。年少时随家人游历多地,每遇良师益友。她不仅阅读中外天文著作,还长年坚持夜观天象,日算星辰,日积月累,取得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天文数据资料。她对西洋传入的天文学是一分为二的,认为“西历虽至密,亦未能言概准。”“有所行,即有所不行;有所是,即有所不是。”她还积极宣传阐述哥白尼的“日心说”,自己制作实验仪器,弄清楚了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并写下了《月食解》。她还总结了中国古代数学成就和西方筹算法,写下了当时的科普书《勾股三角解》《历算简存》《筹算易知》《象数窥余》等。她还把梅文鼎的《筹算原本》加以改编,用浅显语言和简易方程表达深奥道理,使学者能朝得其书,暮能明算。

——摘编自章梅芳《王贞仪:为科学发展奠定基础的天文学家》等


(1)根据材料,概括王贞仪取得的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贞仪取得成就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邸店在各大商业城市大量兴办,主要服务于大宗商品交易。至唐朝中叶,栖坊逐渐从邸店中分离出来,由颇具资本的商人运营,成为专门为客商进行钱财寄存的地方,柜坊帮助客商进行钱财的保管,并进行柜租的收取,而且还能凭借相关信物来帮助客商进行款项的支付。柜坊还兼营放高利贷,客商通过粮食和布帛等作为抵押,以此借取回访的钱财还款的利息大约超过40%。由于柜坊所拥有的资金量较大,所以富商都愿将钱财寄存其中。而主要的剥削对象还是唐朝的农民。著名经济史学家傅筑夫曾经说过,唐朝的柜坊可以说是纯粹的专门经营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早于欧洲的奥格斯堡和佛罗伦萨700多年。

——摘编自孙金文王常健《“柜坊”对唐代商业发展的影响探索》

材料二   明清时期,农产品的商品化,加速了金属货币的流通,从而造成市面上钱色不一,这就促使银钱兑换业得以发展,由此催生了专门经营银钱兑换业务的机构——钱铺银号,明清时期,“钱铺开设随地皆有”,钱铺银号大多在县城及大城市,而钱店、钱桌、钱肆在县及镇一级区域。为了平抑钱价,雍正年间下令开设官钱铺,由户部提出相应的钱法政策,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八旗军饷拥堵甚高的问题。由于钱铺银号的经营环境相对宽松,在运行中因一些不法商人从中谋取利益,为此清中期对钱铺银号管理更加“精细化”,开设前需要到内务府报备登记在册,并进行五家互保实行连带责任制度。此外对日常犯罪的打击、防范亦实行了诸多措施,如严厉打击盗劫者、对官员疏忽问责等。钱铺银号以经营银钱兑换而兴起,随着发展存放贷、发行银钱票等逐渐成为主业。就借贷来说,覆盖对城乡贫民的生活借贷、对手工亚、矿冶业及运输业的资金放贷和对工商企业进行经营性放贷等多种放贷渠道。

——摘编自刘娜《明清时期钱铺银号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柜坊兴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明清钱铺银号发展的因素,并指出其与唐代坊的不同。
2023-08-27更新 | 73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河池市大化县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