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亲爱的同胞们!本党这种光明磊落大公无私与委曲求全的态度,早已向全国同胞在言论行动上明白表示出来,并且已获得同胞们的赞许。现在为求得与国民党的精诚团结,巩固全国的和平统一,实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我们准备把这些诺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实行的部分,如苏区取消,红军改编等,立即实行,以便用统一团结的全国力量,抵抗外敌的侵略。

——摘自《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周恩来文集》

……全国国民最要认清,所谓最后关头的意义,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搏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摘自蒋介石《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1937年7月17日)

材料二: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便独自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抗日战争与美、英在太平洋对日作战密切地联系起来。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了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总兵力。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盟军作战,给予盟军以战略上和资源、情报上的重大主持。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形成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024-03-2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俄国曾经出现过许多共产主义小组。其中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问道:“您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

——《大国崛起·风云新途》

材料二   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

——[美]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三   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

——张鸣《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列宁与马克思的主张有什么不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宁革命主张的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三,“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指什么?简析其原因。
(3)谈谈你对中俄两国选择不同革命道路的认识。
2022-07-0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贺州市钟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理科)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世界各地区的封闭状态后,随着海上商路的开拓,各地区各国之间的联系一步一步地加强,到1900年左右,世界终于形成一个牵一发则动全身的有机整体,世界史到此时才真正具有世界性。

材料二   在世界形成一个整体的历程中,世界经济的增长与生产力的上升达到史无前例的水平。186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的增长超过了6倍,1851-1913年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2倍。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或代议制可以对东方国家的变法运动或改革发生影响。但是,世界之形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它的真实内容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于世界其余地区、国家的统治。

材料三   世界经济已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20世纪80年代末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20世纪80年代初增加2倍,其中80%集中在美、欧、日,只有18%在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跨国公司起着主要作用。它们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

——材料均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列举“地理大发现”中最早到达亚洲、美洲的代表性人物。你如何理解材料一中“世界史到此时才真正具有世界性”这句话?
(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推动世界整体化的主要因素,并谈谈你对世界整体化的认识。
(3)你认为目前中国对世界整体化应持何种态度?
2022-07-07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贺州市钟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理科)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传承与交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这一氏族组织遭到破坏。由朝鲜传入日本的佛教,是文化变革的媒介,在日本起了与基督教在欧洲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中所起的完全相同的作用。学者、教师、工匠和僧侣从大陆渡海而来,随身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宗教信仰。而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他们……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中央集权制国家。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二   105年,中国人发明了造纸。751年,阿拉伯人又将它传入叙利亚、埃及和摩洛哥,后来传到法国和欧洲其他国家……活字印刷也是中国人最早发明……这些发明由中国传到中东,再经中东传入欧洲。金属管枪大约出现于1280年,但却没人知道它最先是由中国人发明的,还是由阿拉伯人或欧洲人发明的。1125年,指南针开始被用于航海——这显然是阿拉伯商人来到中国学会使用这种仪器并将其传入欧洲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三   世界文化史上,东非沿海的斯瓦希里文化,是由环西北印度洋周边地区的文化在长期交往中融合形成的,其地域包括非洲大陆、阿拉伯、波斯、印度西海岸、东南亚,甚至中国。纪元以前,东非就有土著民族生活。后来,西非居民班图人来到这里,赶走或同化当地居民。 7世纪后,班图人遍布东非沿海……历史上阿拉伯人因其生存环境恶化迁居东非沿海,形成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移民浪潮。他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也把伊斯兰教带到这里。

——杨天林《古代文明史》

材料四   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一个社会集团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集团;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

——摘编自弗朗兹·博厄斯《种族的纯洁》


(1)材料一反映的是日本哪次变革?据材料归纳这次变革的因素及影响。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对文化发展所做的贡献。
(3)据材料三和所学,概括斯瓦希里文化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特点形成的原因。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文明交流与传播的认识。
2022-04-22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贺州市平桂区平桂高级中学(贺州市第五高级中学)2012-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年间,官吏“唯知耗民财,殚民力……其能实心为民者无有也”。……清朝的军队既不是人民的军队,也不是国家的军队。唯此,它对人民没有爱心,对国家亦缺乏忠心。……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的“元气”大比拼。日本,几乎从明治维新开始即全面展开对华调查和情报收集工作……对清朝内部的一切情况了若指掌。

甲午战争之际,基督教信徒内村鉴三(1861~1930年),曾把当时“日、支两国关系”解释为“代表新文明之小国”与“代表旧文明之大国”之间的关系,于是,这场战争便不但不是什么“侵略”与“被侵略”,而是所谓“新文明”战胜“旧文明”的“义战”。……实际上,日本对待周边国家的态度,明治以来一直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改变。

——韩东育《甲午战前清朝内治环节的阙失与战后中日落差分析》

材料二   甲午战争使日本军国主义者尝到了侵略战争的甜头,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其侵略野心越来越大……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加速了民主革命的进程,为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王晓秋《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


(1)材料一中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中以内村鉴三为代表的日本人对侵略中国的态度是什么?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甲午中日战争后双方签订了哪项不平等条约?谈谈甲午中日战争及其间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022-03-1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钟山县钟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参阅下图

               美国援助欧洲的物资

材料二:

图一欧洲共同体总部大厦                                      图二《欧洲联盟条约》生效

材料三美国与苏联的对峙形成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格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和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不过,这种局面没有维持很长时间,随着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他们摆脱美苏控制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美国战后在欧洲实施了什么计划?其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图一形成的原因有那些?结合材料二的两幅图片,指出二战后欧洲发展的特点。
(3)材料三中提到“整个世界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请问在两极格局存在期间,又有哪些力量冲击了此格局,促使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
(4)综合所学知识谈谈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7 . 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材料二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发展经济的认识。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公元前五六世纪,雅典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通常由5000到6000成员组成,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参加(妇女、奴隶和外邦人除外)公民大会只要得到简单的多数票,就几乎可以不受任何法律限制,决定任何内部问题。至于审判方面,则由一个……市民组成的陪审团主持,罪名成立与否,由陪审团以多数票决定。

——《什么是民主》

材料三第3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5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盎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材料四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耶林

(1)材料一中的陶片在古代希腊有什么特殊的用途?

(2)材料二说明雅典的民主制度有什么特点?材料二中对参加公民大会者的限制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引自古代罗马的哪一部法律?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的法律规定?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的。

2017-12-1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贺州市桂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一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9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外侵内战,中国农村经济萧条、民生凋敝的状况日益严重。一批有识之士纷纷为救活中国农村而加紧奔波,代表人物包括梁漱溟、晏阳初、黄炎培等。史称“乡村建设运动”。梁漱溟的邹平乡村建设实验最初从兴办乡农学校(不久改称民众学校)成立农业合作社、改良农业这三个方面展开,体现的正是上述培育现代合格村民的思路。他创立的乡村建设研究院采取了兴办乡农学校的方式来实施村民教育。1932年1月,训练部派师生300余人分赴各区乡,兴办乡农学校。这年冬天,全县共办起乡农学校91处,参加学习的村民3996人。乡农学校起初设在条件较好的大村,每区5~8处,后来发展到几个小村合办。乡农学校接受研究院指导,学校辅导员全部由训练部学生担任。村民学习以3个月为期,课程为三民主义、精神陶冶、识字、史地、乡村自卫、农业科技等。除正规乡农学校外,一些村立小学还附设了乡农夜校,教育对象为全村男女老幼,学习内容为识字、时事、农业知识等。截至1933年冬,全县共开办了156处夜校,参加夜校的农民共5241人。另外,一些村还设立了女子部或女校,向农村妇女传授家事、卫生及育儿知识。

——宋乐颜《邹平的成年教育》第15期,1937年4月16日


(1)根据材料,归纳近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认识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们工作。……这个任务通过政府直接征募人员可以得到部分完成,就像我们应付战时紧急状态那样,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工程,以促进和改革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罗斯福1933年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二 把市场,实际上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依据材料一回答,罗斯福认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罗斯福就职总统后实行了“新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政”的特点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一个重大的突破”源于苏俄实行了什么政策?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政策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的观点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结合材料一、二、三,谈谈你对计划与市场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