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18世纪的英、法出现一些非常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们对处于小邦诸侯专制主义统治下的德意志思想界影响巨大。德意志的市民-资产阶级渐渐觉醒过来。由于本身状态的微弱、可怜和所受影响是经英、法等国“折光”的,德意志的启蒙言论、作品和态度也就显得微弱、曲折、隐晦。尽管如此,它仍是希望和新生的代表。德意志启蒙思想不是英法的“翻版”。早期思想家也对宗教迷信和专制主义进行批判,期望建立“理性王国”,宣扬自由、平等,但是对国家政治分裂状况和落后状况有更多的不满和关注。由此,德意志的启蒙成为民族运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丁建弘《大国通史:德国通史》

材料二 从广义文化的视角来看,中国近代的民族危机根本上就是一种文化危机。从鸦片战争开始,“进行国际贸易和战争的西方”向“坚持农业和官僚政治的中国”发起全面挑战,这一挑战包含着西方的价值观向中国传统的价值观的挑战,由此就引起了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危机,也就是传统文化的危机。出现了危机,传统文化就不能不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已不可能按照原来的轨道来进行,因为客观历史条件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可以说,文化危机是中国文化走向近代的重要契机,促进了思想启蒙。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意志启蒙运动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出现文化危机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和德意志思想启蒙的相同之处。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2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启蒙时代,中国形象变为了启蒙思想家手中的一件武器。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
——据韦克吕耶斯《论十七十八世纪法国文学中对中国现实的取舍》和许明龙《18世纪法国思想家论中国的德治》
材料二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道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要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western concepts of china and the chinese,1840—1876,转引自周宁《鸦片帝国》
材料三 1958你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 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你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
问题 :
(1)材料一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结合法国当时的情况,说明启蒙思想家将“中国形象”作为武器的目的。。
(2)材料二中的“中国形象”是什么?形成这种形象的原因是什么?
(3)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的第④和第⑥两个阶段形成的政治背景。。
(4)从 “中国形象”的变化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3 . 阅读下列关于抗战时期大西迁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约30万件故宫文物由北平被运往上海,193612月,又从上海被迁至南京。19378月,故宫文物分三路紧急西迁,经过湖北、湖南、河南、陕西等省,辗转万里,于1939年到达贵州、四川等地,并妥善保存到抗战胜利。

——摘编自段勇《国宝大迁徙:民族文化遗产保卫战》

材料二   1938年,国民政府成立了全国战时教育协会,负责全国各地学校和研究所的迁建工作。1938年初,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抗战时期的高校内迁不仅保存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命脉,使之不致断裂,而且在教学规模和教育制度上也有所扩充和创新,对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摘编自宫炳成《略论抗战初期国民政府高校的内迁》

材料三   1938年,随着国民政府的西迁,源源不断的人员流入宜昌,向四川搬迁的各种大型设备、军工物资、文物等也先后运到宜昌,等候换载入川。当时入川少有公路,更没有铁路,唯有走长江。更为严峻的是,自10月下旬起,长江上游只有40天左右的中水位可供较大轮船航行。在这紧要关头,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调集公司的资金、船只和人员,在短短40天内,运送了人员150余万人、货物100余万吨,其中包括空军器材和广东炮厂的物资。之后,西南地区很快建立起新的工业区,构成抗战时期中国的工业命脉。

——摘编自李立群《卢作孚与中国版“敦刻尔克大撒退”》


(1)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大西迁的背景。
(2)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大西迁的特点。
(3)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抗战时期大西迁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2世纪,西欧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获得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

——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材料二   中世纪的城市共同体鼓励了人们“一种自从古希腊和古罗马衰落以来已经不复存在的自信心、权威和作为公民的自豪感”,使城市法得以出现。城市法抛弃了不符合城市生活的封建习惯,重新确立了新的民事财产商业制度。对瓦解封建制度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为重新建立社会法则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程化美《简述中世纪城市自治的主要内容》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城市自治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城市自治对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
2023-07-18更新 | 221次组卷 | 38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忻城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一班新人物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教条,提倡科学和民主,这些都是很对的。那时的统治阶级把孔夫子的那一套当作宗教教条一样强迫人民信奉。号召人民起来反对老八股、老教条,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一个极大的功绩。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许多领导人物对于历史、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后来这个运动的发展。

材料二   现在是在战争的时期,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虽然延安还没有战争,但军队天天在前方打仗,后方也唤工作忙,文章太长了,有谁来看呢?我们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调,不是说任何东西都以短为好。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演说也是一样,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须停止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毛泽东《反对党八股》(194228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五四(新文化)运动在文化方面的贡献和局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号召“反对党八股”的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毛泽东“反对党八股”的历史意义。

6 . 材料   1956年,英国伙同法国、以色列侵略埃及,企图延续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但遭到惨重失败。这场战争使英国人认识到,英帝国已彻底衰落了,不应该再用传统的军事力量来维持自己的地位。当时的英国保守党政府却没有吸取战败的教训,反而与美国一起,大力发展核武器,与苏联对峙。整个世界陷入了白热化的冷战之中,反战和平运动开始酝酿。1954年,氢弹爆破成功,哲学家罗素意识到核武器将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发表了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宣言》,号召全世界用和平手段解决任何争执。一时间,反战和平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1958年年底,全英国以核裁军为目的的组织超过200个,到1960年,全英国和平组织已有近500个。许多当时建立的民间反战和平组织迄今还存在,成为反战的核心力量。1968年,美、苏、英三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极力敦促无核国家达成《核不扩散条约》。

——摘编自吕丽塔《英反战运动改变冷战局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反战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反战运动的侧重点及积极影响。
2022-06-04更新 | 7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来宾市合山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仿真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7 . 下边是《新华日报》所刊登的当年毛泽东的讲话。此次讲话的背景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已开展B.社会主义改造正式开始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D.“左”倾错误十分盛行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结束后,国际上要求审判包括日本天皇在内的战争罪犯的呼声极为高涨。然而,美国政府出于自身的需要,游说各盟国,促使远东委员会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庭前夕通过了“如果没有特别的授权,对日本国天皇免于战犯起诉”的决定。1946年5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开庭,检察方和被告及辩护方准备了庞大的资料,有关证据资料达8000件,证人共12个国家419人,经长久讨论,激烈争辩,最后法庭以“侵略罪”和“违反人道罪”判决东条英机等25名被告有罪,其中7名主犯被处绞刑,东京审判是严肃、公正的国际审判,我们在看到东京审判的正面意义的同时,也应看到其不足的方面。

——摘编自宋志勇《论东京审判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东京审判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京审判的意义及缺憾。
2020-05-0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广西来宾市高三4月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9 . 材料一   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得益于此时丰厚的文化积累,在沉积和发酵了两千多年后,内部的压力已经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

——摘编自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对战国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

材料二   文艺复兴是对中世纪世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当然,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它更突出了新兴资产阶级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超越精神。登上历史舞台的资产阶级迫切渴望一种能够表达他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新文化,以便同仍然占统治地位的神本主义意识形态相抗衡。而古典文化中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优秀传统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学者张椿年指出:“文艺复兴的产生不能脱离中世纪在各个领域内所取得的成就,当然它并不是这些方面简单的数的增长,而是有了质的变化。”

——摘编自【英】丹尼斯哈伊《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的“内部压力”与“外部条件”。并结合秦汉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这场思想解放潮流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并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西这两场思想解放运动承担的共同历史使命。
2020-03-2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来宾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1903年,美国人鲍特以独特的方式,拍摄出《火车大劫案》和《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两部影片。这两部影片
A.预示电视艺术诞生B.并未体现音色效果
C.音乐背景立体感强D.揭开有声电影序幕
2020-03-27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来宾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