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6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跟随商品和人口流动的轨迹,看见世界从孤立走向融合。

材料一   17世纪初,中国瓷器初抵欧洲北部的时候,价格高到大部分人都买不起。但1631年笛卡尔惊叹,阿姆斯特丹是“货物无奇不有”之地;十年后,走访阿姆斯特丹的英格兰人说:“不管是哪种地位的人家,家里都有很多中国瓷器”“不计其数的店铺群和在那城市前方往来不断的船只,放眼现今全世界,阿姆斯特丹无疑是最繁忙的地方,这城里的人无疑最热衷于经商者”。

荷兰人格劳秀斯认为:“土地、河流以及属于一个国家的海洋的任何部分都应该向那些有合法理由需要行使通过权的人们开放”。

——摘编自卜正民《维米尔的帽子》等

材料二   1990年至2005年期间,世界迁移者从1.55亿增加到1.91亿,增长率从19901995年的1.4%增加到20002004年的1.9%。2005年,全世界1.91亿迁移人口中,1.15亿迁往发达国家,7500万迁往发展中国家;约1/3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迁移,1/3是从发展中国家迁到发达国家。以此可知“南南”迁移者与“南北”迁移者大致一样多。但总体上看,向高收入国家迁移的人数增长大于向低收入国家迁移人数的增长,1990年所有迁移者中的15%在美国,而2005年这数字是20%。1990年至2005年,17个国家占了人口增长总数的75%。美国增加了1500万人,最多,其次是德国和西班牙,各增加了400万以上。

——王希恩《当代族际人口流迁与民族过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从经济的角度分析17世纪初阿姆斯特丹“货物无奇不有”的原因,写出此时除荷兰外经营中国瓷器的主要西欧国家。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90至2005年间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
2024-06-05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海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新航路开辟之后300余年的东西方贸易中,西欧处于明显的劣势,这对西欧工业带来了巨大压力,但同时也刺激了西欧工业不断改善生产方式,提高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商品竞争力。该材料有助于我们理解(     
A.新航路开辟导致西欧贸易逆差B.东方在新航路开辟后获利较大
C.东方生产方式整体上优于西方D.西方开展机器生产的外部因素
3 . 民国初年,文艺界的戏剧价值观有了明显变化:戏剧的消遣观念渐弱,而社会责任意识愈强。例如1918年《春柳》杂志提出“改良社会而必期之以戏曲”;1923年的《戏剧杂志》也提出“顾教民之道,习于娱乐者,事半功倍,此戏剧所以为社会教育之首屈一指也”。这反映了(     
A.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近代改造B.西方科技对文艺界的冲击
C.道德革命推动传统伦理道德转型D.马克思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2024-06-0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4 . 20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各大公司在“联合起来对付美国巨人”口号下,签订合作协定,同美国资本展开竞争。联邦德国资本积极打入美国市场,报纸鼓吹“真正的伙伴关系不可能是单方面的”,必须“加强德国公司在美国的投资来对付美国的挑战”。这反映出(     
A.德美外交关系的恶化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C.美国对欧洲政策调整D.国际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向世界贸易组织报备并生效的区域贸易协定有591项。其中,跨区域协定共292项,占比约为49*。全球出现众多既参与多边贸易规则框架,又参与区域贸易规则框架的“双重身份”国家。这说明(     
A.经济全球化弱化国家的主权意识B.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构建
C.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世界经济发展D.国家间经济依存程度增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清代的官方意识形态向来标榜“尊孔孟,法程朱”。绝大多数理学家都继承了宋明理学家的观点,视荀子为“异端”。但晚清时期,历来饱受批评的荀子却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最高层次考试的题目,并且“一而再”地出现于试卷中。晚清政府的这一做法(       
A.力图变革以解决统治危机B.重构了官方的意识形态
C.体现了教育的近代化发展D.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废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古代两河流域先后留下了以下法律文书,如《乌尔那穆法典》(约公元前2100年)、《里皮特伊什塔尔法典》(约公元前1930年)、《汉谟拉比法典》(约公元前1750年)、《中亚述法典》(约公元前1076年)、“中亚述王家敕令”(约公元前1076年)。据此可知,当时的两河流域(       
A.以法律为重要治理工具B.依法治国理念源远流长
C.深受西方罗马法的影响D.封建法律体系日益完善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简表

   源头国或地区危机及影响
1825年   打击了英国工业的所有部门,造成了工人阶级的极端贫困,激起了他们反对资本主义剥削的斗争。
1847年   从英国向法、德、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传递,使这次危机具有国际性质。
1857年   美国的货币危机演变为英、美、法、德、俄等国的工业危机,英法扩大第二次鸦片战争,法国挑起奥地利和意大利的战争。
1882年     波及资本主义各国,并蔓延至其它国家和地区。美国社会矛盾尖锐,被迫制定了第一部反垄断法,西方国家进入帝国主义时代。
1907年     危机波及资本主义国家及其殖民地半殖民地,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在殖民掠夺过程中的矛盾。
1929年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美国等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德、日法西斯上台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
20世纪
70年代
     美国经济危机与金融危机交织,经济陷入“滞胀”,加剧了国际经济、金融的动荡。
     严重打击了依赖中东石油发展的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原有的OPEC 组织影响力扩大。
20世纪80年代     拉美主要债务国先后爆发债务危机,对西方国家出口产生影响。第三世界国家要求改变原有的国际货币体系和信贷体系。
1997年东南亚由泰铢贬值引发整个亚洲的金融危机。危机后,亚洲国家纷纷进行改革,要求加强合作。
2007年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危机。在危机中,国际社会向美国提供了不少援助。

——改编自朱炳元、徐璐《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历次经济(金融)危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经济危机与XX”为主题展开论述。(要求:补充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4-05-2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南中学、海口市第一中学、文昌中学、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据如表可知,这些主张(     
时间人物身份主张
20世纪50年代列翁·达玛法属圭亚那议员提出暴力反抗法国的文化同化
1955年塞泽尔法属马提尼克出身的黑人诗人强调恢复非洲传统文明,并用“诡计多端”“垂死”等词语形容西方文明
20世纪60年代桑戈尔塞内加尔开国总统在保留非洲特性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多元文化的、多种族的社会,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区域文明
A.构建了多元的移民文化B.反思了殖民主义
C.复原了非洲的传统文明D.体现了民主原则
10 . 19世纪60年代,一位美国商人说:“华工……几乎独霸了加利福尼亚的河床淘洗式淘金业,凡是发现有金沙的溪流河岸和深山峡谷,到处都是‘像蚂蚁一样’的华工。”这可说明(     
A.美国是华工的主要流入地B.华工拥有先进的淘金技术
C.华人垄断了当地的淘金业D.华工促进了北美地区开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