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有关下列地图的解说最准确的是(     

A.海上丝绸之路是最主要的贸易线路B.中国成为世界白银的主要流入地
C.新航路开辟前相互交融的全球贸易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确立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随着近年来“双减”政策的落实,研学旅行成为一种新型的育人方式.学生们在旅行中学习,在研学中成长,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厚植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强化情感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深蕴家国情怀。四川某中学组织高一学生开展暑期研学活动,第一站走进“天府四川金融博物馆”。下列图片是该馆部分馆藏文物。


秦半两钱北宋交子民国法币(1947)


棉布购买证(1956)墨西哥银元欧元(2001)


如果你有幸担任本次研学活动的讲解员,请从以上馆藏文物中任意选取一件,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段解说词。(要求:对要解说的对象进行判定,要有场景代入感;解说词须包含文物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历史意义等;解释合理,表述成文,逻辑清晰,不少于100字.)
3 . 1945年10月,在回答英国记者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下列制度设计中,集中体现毛泽东的论述的是
A.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B.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朝中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或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素,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龚不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少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1)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材料一。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传入对明清中国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如表是1865—1894年中外贸易部分数据统计表(单位:千两海关)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净进口值净出口值出入超
18656003660161+125
18756879877310+8512
18858759173901—13690
1894146054140005—6049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日趋加强B.洋务运动抵制列强经济侵略
C.洋务运动求富目标没有实现D.晚清政府重视对外经济贸易
2024-01-15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6 . 世界古代文明多元共生,为人类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下列对文明和财富解读正确的是(     

A.①是波斯帝国,城邦形成若干商业贸易中心
B.②是亚历山大帝国,耶莫遗址是其早期村落代表
C.③是古罗马帝国,编纂形成《罗马民法大全》
D.④是阿拉伯帝国,商人从事亚非拉三洲中介贸易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5年以后,在金融体系上,出现了以布雷顿森林协议为主的国际经济秩序。20世纪六七十年代,缘于欧洲货币市场的出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和石油价格的冲击,全球范围的金融交易量迅速上升。在1974—1976年间,大约500亿美元在世界经济中流动。全球金融的一体化便利了资本流动,但是也给参与其中的国家带来了金融风险。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大数量、多种类的产品交易可以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即时完成,使得金融市场上的金融衍生产品越来越多。资本的大量流动以及金融工具的不断发展创新,使得一个国家控制本国金融风险的难度加大。

二战后金融全球化的历史形态

广度基础设施制度化分层影响
布雷顿森林体系共产主义国家被排除在国际货币体系之外通信技术进一步发展;有些国际管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管理国际金融;跨国银行重新出现美元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储备货币控制着国际交易按规定对工业化国家影响较低;对信用限制的发展中国家有极大影响
现代金融体系真正地、普遍地参与国际金融和货币秩序发达的通信和计算机技术为高水平的交易和私人金融基础设施提供基础通过国际清算银行和其他国际协议实行广泛的管制;跨国银行业不断发展私人金融集中在伦敦、纽约和东京利率由全球市场决定,金融政策受其影响,对于经济体内所有集团都有重大影响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编著《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国际金融的整体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二战后金融全球化进行历史解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1878-1879年,美国西部和南部议员联合起来,向国会提交了“排华议案”,要求限制中国人入境美国,甚至有议员指出,当初引进黑人就是一个错误,因为黑人不能被白人同化,中国人同样如此,美国不能重蹈覆辙。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排华议案”与世界进步思潮相悖B.美国奉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C.美国企图恢复“有色人种奴隶制”D.有色人种严重危害美国社会治安
2022-05-31更新 | 291次组卷 | 6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漫画作为一种绘画艺术,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对下图的寓意解读准确的是
A.体现了美国“扶蒋反共”的真实意图
B.揭露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本质
C.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背景下举行的会议
D.国共双方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达成共识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这是一个基督教信仰时代,我们却总能透过布满城堡和教堂的中古景色,看到一种很不精致的封建制度和一种非常特殊的生活方式在欧洲兴起:政治是分裂割据的,社会几无安全和秩序可言。通过采邑的层层分封骑士们结成了领主和附庸的关系,但基督教会却宣称它高于世俗权威,从而构成了教会对世俗权威的限制;罗马帝国的崩溃和蛮族的入侵使欧洲的生产力遭受严重破坏,常年的战争使得地方领主成为地方上的保护者和剥削者;因战争需要建立起来的采邑、庄园等制度正在把带有军事性质的组织变成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在这样的环境里,中世纪的欧洲人长期生活在贫困的社会里,精神不免走向悲观和虚无,这正好为宗教的盛行铺平了道路。不久,社会结构、绘画、音乐、建筑、民族性格以及生活方式的各个细节都带上了基督教色彩。

——摘编自马克尧《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二   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西欧城市重新兴起。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赎买的办法脱离领主的统治;而有的城市则采用武装斗争的手段,最终都取得城市自治权。城市兴起对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促使商品交换的加强和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新的世俗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逐渐形成,对近代西欧的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

——《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材解读》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状况。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分析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