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0 道试题
1 . 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辽、夏、金都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辽先后创制契丹大字、小字,用以刻石立碑,还进行文学创作。金创制了女真文字,在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被大量保存下来,包括佛经、法律、字典,以及从汉文翻译过来的经史著作。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各部,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畏兀体蒙古文,这套文字被用于修史。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用以拼写蒙古语,也用来广泛拼写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这也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钱玄同提出“欲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他认为孔学“捣乱”了中国文字,使汉代之后“真字跟假字,混淆杂糅”,并且汉字已沦为“孔学之符号”。他主张采用“拼音文字”来替代,因为汉字在实际应用时早已“主音不主形”,只要猛进一步,改为“拼音”,便可顺应文字的进化规律。……西方“便以形式极简而数目极少的几十个符号拼成上千下万的文字,分合改变既极自由,书写印刷又极便利”……所以他提出废除汉字,改用拼音,顺应文字的进化规律,从而“努力振拔,拼命前进”,以赶上西方文字的发展速度。

——摘编自西南大学文学院王小惠《钱玄同的汉字论与“废汉文”》

材料三   19551月,国务院发布《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向社会征集意见,官方在宣传简化字时,已不仅仅将简化字作为扫盲和通俗读本之用,而是“要把群众手写已成习惯的那些简笔字用到印刷上面,以代替原来的繁笔字”……近代以来,在列强入侵和民族危亡的历史语境中所产生的汉字拼音化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共领导人和知识分子……中国共产党利用政治力量推动汉字简化改革具有极大的政治象征意义……在当时的文字改革话语建构之中,繁体字与旧社会、旧的统治阶级相联系,简体字与新国家、工农阶级相联系。带着在旧社会学习繁体宇,甚至于没有机会上学的痛苦记忆,群众欣喜地迎接着简化字,希冀能突破繁体字的文化围困。就是在这样一种新旧、难易的对比之中,工农群众进一步加深了对新政权的认识。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汉字简化改革研究》

(1)依据材料一概括少数民族文字创立的共同特点,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少数民族文字创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钱玄同在汉字改革方面的主张及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汉字改革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汉字简化改革的意义。
今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新世纪以来,中国近代史学界围绕着范式问题展开了激烈讨论,出现了革命史范式与现代化范式之间的争鸣……归纳起来,学术界主要有三种意见,一是以现代化范式取代革命史范式,即“取代派”;二是用一种范式包纳另一种范式,即“相容派”;三是提倡两种范式共存并立,认为不仅应当并存,而且应该倡导史学范式的多元并存,即“并存派”。……范式之争,激发了人们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论兴趣,拓展了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推动了学术界的思想解放,深化了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认识。

——摘编自左玉河《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范式之争与超越之路》

阅读材料,任选角度,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史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今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国家平抑物价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很早,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国家平抑物价思想的产生时期,范蠡是平抑物价思想的最早提出者,他指出:“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末病则财不出,农病则草不辟矣,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因此国家必须重视平抑粮价,使其稳定在一个不高不低的水平上。如何平抑物价?范蠡认为,农业生产有丰有歉,粮价也随着年景好坏有贵有贱地变化着,国家要平抑物价,就必须掌握粮价变化规律,当价格下降时,国家就应该像珍惜珠玉一样收购这种商品,“贱取如珠玉”,以阻止这种商品价格继续下跌,促使其价格上升,反之,当价格上涨时,国家就应像抛弃粪土一样抛售这种商品“贵出如粪土”,以阻止其价格上升,这样就可以达到平抑物价的目的。

——摘编自张守军《中国古代国家平抑物价的理论和措施》

材料二   新中国经济工作面临的突出难题是遇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陈云认为,解决问题的办法必须是全国一盘棋,统一物资调度,解决物资供应问题,打击投机商,逐步遏制通货膨胀,他意识到:稳定物价的关键是抓住“两白一黑”。从194911月中旬开始,陈云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粮食和纱布等重要物资,在上海、北京等城市大量低价抛售。投机商人争相购入,甚至不惜借高利贷。在大量购进粮食和纱布之后,价格不涨反落,最终投机分子血本无归,纷纷破产。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初期陈云运用全局思维领导“米棉之战”》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时期国家平抑物价的主要内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稳定物价的措施及结果。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晋冀鲁豫边区土地使用暂行条例》是边区政府于民国三十年公布、民国三十四年修补颁布的法令,共十章九十八条,内容包括总则、土地所有权、租地与永佃权、典地与押地、逃亡地主土地、公地、荒地、非法地等,并附有“仲裁书式样”、“契约式样”,这些法令法规旨在(     
A.消灭地主土地所有制B.配合解放军战略大反攻
C.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D.促进土地革命深入开展
今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漫画是以夸张、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和形式简练的笔法,直接表露事物本质、特征的绘画。民主革命时期,大量革命漫画题材内容丰富,在广大军民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漫画反映的是(     

A.北伐战争B.反“围剿”斗争C.南昌起义D.合作抗日
今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光绪三十二年七月的《北京画报》上发表了一幅名为《恭贺立宪》的插图,上书“改行立宪,是中国的大转折,是几千年没有的大幸福。”作品描绘了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十六日,也就是1906年9月4日,北京日新学堂的学生举行庆贺立宪仪式,而后列队游行,围观的路人无不拍手叫好的情景。这幅插图反映了(     
A.国人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民主科学成为时代潮流
C.人们普遍支持共和政体D.作者对政治改革的期待
今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雍正六年(1728),鉴于安南国要求划界,雍正帝敕谕曰:“朕前令守土各官,清立疆界。原属行之于内地,未令清查及于安南也。”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A.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B.加强边疆地区的管辖
C.尊重各民族社会习俗D.具有领土和主权理念
今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政府规定农民的活动范围限于户籍所在地的一里之间,做到“朝出暮入,作息之道互知”,任何人离乡百里,“即验文引”;商人外出经商,也必须领取官府颁发的“路引”,否则按游民处置,“重则杀身,轻则黥窜化外”,这些规定旨在(     
A.强化专制皇权B.防范地方割据C.提高治理效能D.防止赋役流失
今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宋代庶民老年人参与社会经济领域十分广泛,建炎年间的向一翁“居此三十年.以炸虾为业”,鄂州民媪李二婆“居南草市……以鬻盐自己”,余干县的帽匠吴翁,“徙居饶城,谓之:‘吴纱帽’”,明州“有老人约年七八十……货药颇能愈病”,这些现象表明宋代(     
A.经济政策转型B.社会流动加强C.封建经济繁荣D.理学影响广泛
今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图为唐代古荔枝道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成渝两地经济联系加强B.帝国基础建设成效显著
C.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D.行政区划打破自然限制
今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