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53年,英国伦敦开始发行股票;1760年,150名经纪人在伦敦的乔纳森咖啡馆建立了“皇家交易所”。英国银行业务出现的时间比较早,但是正式的银行体系是在17世纪建立的,1844年银行条例正式确立英格兰银行发钞行的地位。英国金融业发展的特点是重视传统惯例以及自发形成。政府政策的扶持也是伦敦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一个原因。

——摘编自戈建国、王刚《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法律与监管环境研究》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侵入中国。一些外国商人陆续在上海创办了企业,这些企业大多为股份制企业……股票交易随之产生。现在所知最早的股票交易发生在1862年。进入19世纪70年代后,我国陆续出现了一些官督商办的近代股份制企业,如1873年创办的轮船招商局……由于轮船招商局在初创期间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以及早期的股票购买者大都得到了丰厚的股息回报,因而在19世纪80年代初,人们开始把购买股票作为一种理想的投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货币资金纷纷投向上海股票市场……但由于人们盲目购买股票,对股票的发行和上市缺乏管理,以及投机过度上海股票市场在1883年出现暴跌。上海股市的暴涨暴跌,不仅对上海的社会经济生活造成了严重后果,而且严重影响了中国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摘编自彭厚文《19世纪80年代上海股票交易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股票发行的原因及英国早期金融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英国相比近代上海股票市场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022-05-1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綦江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时期,在商品经济更高程度发展基础上,一批富民乘势而起,形成了“富民社会”。顾名忠义,“富氏”是占有财富的人。但就富民来说,“虽田连忏陌,家资在巨万,亦只与耕种负贩者同是一等齐民”,没有任何特权。因为没有特权,他们主要通过租徊契约实现对耕种者的剥削。伴随国家赋税的征收方式和乡里制度的变革,富民逐渐成为乡村拉制的主要力量。中国社会也向流动化、市场化、平民化方向发展。“富民社会”之后,从理论上说,随着商品经济更高程度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壮大,社会将进入“市民社会”,但具体就中国历史的发展而言,明清时期是否已经形成一个市民阶层还是值得慎重研究的大问题。

——摘编自林文勋《中国古代“富民社会”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二   14世纪末,经过三、四个世纪的发展,西欧农民经济社会生活状况已大为改观。在此情况下,西欧农村分化出一批精英分子:富裕农民的兴起。“通常他们有相当于六、七年收入的储蓄。他们有很多家畜,很好的家具、器皿,有三、四床鸭鹅被,有地毯、银盐罐、高脚酒杯、一两打的汤匙。”在英国,通过大面积承租领主自营地或者蚕食小农。到16世纪,50%以上耕地已经集中到他们手中。以此为基础,富农在地方事务中的领袖作用令人瞩目。为了打赢一场官司,他们“不惜每人花20英镑,以斗垮一个不受欢迎的领主”。他们改变着乡村的经济和政治生活,也改变着他们自身。显然他们是一个崭新阶层的前身,一代新人呼之欲出。

——摘编自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富民阶层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时期富民阶层兴起产生的重要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富民阶层在中英两国命运不同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表明,适度的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当它与封建君主制结合在一起,不得不以君主制作为自己的历史形态时,其作用和意义也是历史性的。中央集权一旦与君主制度结合在一起,哪怕是往前走一小步,也极易造成君主权力的过度扩张,形成君主专制。但就中国封建社会的总体情况来看,我们并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君主专制,在思想上更不主张极端君主专制。真正的历史学家总能站在历史和时代的双重制高点,对复杂的历史因素采取分而析之的态度,并且因应时势变化而损益之,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而不是把“孩子”和“脏水”一起倒掉。

——摘编自周群《中央集权不等于专制》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北宋)中央政府刻印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它政府部门和地方官署都刻书、印书,全面开展了政府刻书事业……刻书内容范围更加扩大,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
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                                 

                                 ——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1)依据材料一,归纳宋代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宋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
材料二   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大约通过阿拉伯人再通过十字军东征带回欧洲,此后,频仍的战争和军事征服成为欧洲新文明的发动机和助产婆。罗宾斯的《新的射击学原理》和马勒的《火炮论》对火炮的后坐力、射程和炮弹的飞行速度作了详尽分析和修正,这是近代力学的基础性工作。根据这些理论,锥形炮弹取代了球形炮弹,……大炮镗床技术后来被用于蒸汽机制造,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气密性和效率。而枪弹要求高度的可换性又开辟了近代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之先河。欧洲火炮的进步被运用到舰船上,配置成坚船利炮体系,有实力闯进任何它想征服的海域。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火炮技术的进步对近代欧洲带来的影响。
2018-04-0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綦江区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高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复兴的时期。韩愈及其以后的一代又一代儒学者提倡回归经典。中国的古典并没有丧失,只是经过韩愈以后重新检讨,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从丝绸之路传入的西方宗教,包括基督教、佛教、摩尼教别在中国扎根。唐宋时代,外来的文化力量非常强大。契丹、女真、蒙古以及中亚等外族进入中国,使中国不再是单纯的华夏民族。中国文化接受了外来的刺激,也吸收了许多外来的文化。在此基础上,韩愈、柳宗元、李翱的工作,终于引发了后来理学和禅宗的活跃气息。

材料二   1096年欧洲第一次十次军东征发动,通过东征,欧洲人发现在教会垄断的文化圈外,还有许多不同的思想观念。东征带回了许多古希腊文化典籍,由教会外学者翻译为拉丁文,这就开启了文艺复兴的契机,让欧洲人可以重新认识古典,重新检视其文化遗产。欧洲人也经由东征,发现了遥远的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接触到了新的事物。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欧洲人重新发现过去、并开始认识远方的人类文明,他们扩大了视野,不再甘于只接受独断的基督教文化。

——摘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文化复兴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唐宋文化复兴和西方文艺复兴的相似之处。
(3)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谈谈对影响文化发展因素的认识。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佑六年(1091年)御史中丞赵君锡奏日:比岁以来,物力凋敝,甚于熙宁、元丰之间,至人心复思青苗之法行而不可得!岂非诸路钱货在官者,大抵数千贯常壅滞不发?旧法(指青苗法)虽未尽善,逐年犹有钱货千百万贯流布民间;籴粜(dí tiào)之法虽善而不行,则民间钱货无从而得,所以艰难困匮反甚于前,不足怪也!……当今钱重物轻之际,行之尤切!

       ——摘自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462


材料二   在无数次胜仗的催生及工业革命的助推下,英镑要迫切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把世界经济推向英镑时代。l816年,英国通过了《金本位制度法案》,在法律上承认了把黄金作为货币的本位来发行纸币,规定了每英镑的含金量;1821年,英国正式启用金本位制。……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建立,使英国在世界各地的经济“侵略”变得更加便捷。

       ——摘编自宋泓均、高强《货币变局: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


材料三   从欧共体到欧盟,欧洲在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的道路上曲折前行。1993年欧洲内部统一市场问世,商品、资本、劳务和人员可自由流动,但实际上依然受到货币、财税、劳工、社会政策等不统一的影响。在全球化和地区化的强大压力下,德法等欧洲12个主权国家舍弃本国货币,让渡发行货币的主权,共用欧元。欧元的使用,使欧洲内部市场真正统一起来,推动欧盟内部改革;改变了民众的心理和传统习惯,为加快欧洲的一体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欧元提高了欧洲在全球的地位,国际货币金融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美元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摘编自裘元伦《欧元启动及其含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赵君锡主张恢复青苗法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对青苗法作出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归纳英国得以建立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货币金融体系对世界市场体系形成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述欧元诞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它对欧洲产生的积极作用。
(4)综合以上材料,就社会发展与货币金融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2018-06-14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綦江区实验中学高2019级高二下第三学月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