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03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国古代俸禄制度】

材料一   战国中期,随着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国君对各级官吏的报酬,一般已不采用分封土地的办法,而是以一定数量的粮食作为俸禄,有时赏给部分钱币或黄金。以官位的高低定俸禄的多少。在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除皇帝世袭、皇族按其与皇帝亲疏分别享有高卑不等的爵禄特权外,广大的官僚,则是皇帝按其统治的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从贵族、平民中选拔出来,任以职位,颁给俸禄。职官不能世袭,俸禄随任免而给除。这种任职获禄,对官僚而言,实际上只是其为皇帝进行统治所付出的劳绩心力的一种物质报酬。

——摘编自黄惠贤、陈锋《中国俸禄制度史》

材料二   古代官史俸禄表。

唐代大致有禄米、俸钱、职田和禄力等项。以安史之乱为界,前期基本实行年禄、月俸双轨制,年禄给粮食,月俸主要给铜钱;后期基本上只实行月俸制。月俸虽仍以钱计算,但在支付时,常以谷帛等实物充给。
宋代大体可分为正俸、加俸和职田三大类。正俸包括俸钱、衣赐、禄粟。俸钱按月支给,自使相40万文,下至郢、唐、复州内品300文;衣赐按年颁给绫、绢、布匹;禄粟月给,使相200石,至入内班官1石。加俸主要有职钱和随从衣粮、餐钱等。
明代由实物、货币和土地三部分组成。以洪武二十年(1387年)所定岁禄为“定例”,正一品岁禄米1044石,月给87石;从九品岁禄米60石,月给5石。岁禄本色虽以米计,但发放时却或以钞折米,或以绢折米,且京官与外官有别。至明中期,官员俸给分为本色、折色两种。“本色”(岁俸米)又分月米、折绢米和折银米,月米不分官品,每员1石;折绢米绢1匹当银6钱;折银米银6钱,5分折米1石。“折色”仍以石计量,又分折银与折钞,各有不同的折算标准。
清代俸禄的支给,虽说是“银米兼支”,但主要以支银为主。俸禄的支给标准,也主要以银两来衡定。

——摘编自曾宪阳《浅议古代官吏的俸禄》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俸禄制度产生的原因,并对俸禄制度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以来俸禄发放标准物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俸禄发放变化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列历史论文的标题中,出现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夏商西周》B.《趣谈秦始皇与郡县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论元代内阁制与中央集权的强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朝代——夏朝》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2019-11-06更新 | 125次组卷 | 5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正式对西域展开军事行动是贞观十四年,《唐会要》记载:“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平高昌国,下其郡三,县五,城二十二,户八千四十六,口三万七千七百三十八,马四千三百匹。……太宗欲以其地为州县,魏征谏曰……上不从,以其地为西州。以交河城为交河县,始昌城为天山县,田山城为柳中县,东镇城为蒲昌县,高昌城为高昌县,并为都护府,留军以镇之。”贞观十四年九月,西州宣布建立的同一个月,在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就见到了当月的《西州高昌县李石柱等牒上当户手实》,最后一行文字是“贞观十四年九月日户主李石住牒”。《新唐书》卷二《太宗本纪》记载“贞观十六年正月乙丑,遣使安抚西州,高昌旧官人并首望等,有景行淳直,及为乡闾所服者,使人宜共守安西都护,量拟骑都尉以下官奏闻。……戊辰,募戍西州者,前犯流死亡匿,听其自首以应募,辛未,徙天下死罪囚实西州”。

——摘编自孟宪实《北庭与唐朝的丝绸之路管理》

材料二   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基本继承了波斯的传统,实行行省管理体制。但对不同地区的风俗和文化大体上采取实用的尊重态度。在小亚细亚,亚历山大宣布给予希腊人自由,到埃及后,他成了阿蒙神的儿子,到波斯后,他采用波斯礼仪,变成了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的继承人。到他去世时,尽管努力采取措施巩固统治,试图建立一个有效的行政管理框架,但亚历山大帝国作为一个拼盘的基本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观。因此亚历山大死后,他的帝国随着共主的失去,也立刻瓦解。

——晏绍祥、赵轶欧《如何理解古代世界文明的多元与交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统治和管理西域地区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帝国统治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措施的共同作用
2024-06-0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东西方文明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有冲突也有融合。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以“多元化的东西方文明”为主题,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究学习。

探究一   异曲同工

材料一   西方人文主义高扬人性和个人价值,以人性反抗神权,强调人的自由、平等、权力,追求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多元民主。人文主义自产生以来,在西方思想领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进入近代社会以后,人文主义精神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武器,鼓舞着人们冲破宗教神学的束缚,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摘编自杨春苑、李春荣《论西方人文主义》

探究二   分道扬镳

材料二   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探究三   西学东渐

材料三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拉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探究四   中国特色

材料四   在今天,现代化、民主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新民主主义论中关于争取人民民主自由的思想以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对民主、自由、人权等问题的看法和态度,认为民主、自由、人权等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并且结合中国实际付诸实践,对于我们今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摘编自李涛《新民主主义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及其对近代西方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明“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这一观点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在近代人文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活动。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民主主义论的理论价值。
2024-06-02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引文

材料   来源引文内容
吴兢《贞观政要》卷1《君道》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孟子·离娄上》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材料二   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的较早时期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文明。春秋时期,孔子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战国时期,一大批思想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唐朝佛学的繁荣使得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但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了吸收佛、道思想以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清初,君主专制达到历史顶峰,文字狱愈演愈烈,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综上可知,古代中国虽历经战乱、分裂和王朝更替,但传统文化从未中断,总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同甲骨文没有根本区别,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等先哲归纳的一些观念也一直延续到现在,这种几千年连贯发展至今的文明,在世界各民族中是不多见的。”

——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及主要特点及其现实价值。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化数几千年连贯发展的原因。
2024-06-02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修筑长城,“控制山谷,扼守高地”“立烽堠,实兵马,辟灌莽,广屯田”。北方各族“求输马与中国铁锅、布、帛互市”,明统治者认为:“朝廷非无马牛,而与之为市,盖以其服用之物皆赖中国。若绝之,彼必有怨心……许其互市,亦是怀远之仁。”后明政府在大同、宁夏、延绥等地设立马市。1571年,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俺答纳款,马市互易,边疆无警,畿辅晏然”“九边生齿日繁,守备日固,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农业文明和牧业文明互相依存与交往。这种深刻的内在联系是任何人工关塞所隔绝不了的。即使在战争期间,通过长城内外的贸易往来也一直没有中断过。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等

材料二   1939年,春夏之交,日本加紧侵华步伐,国民党爱国将领马鸿宾所率81军,多次打退日军在绥西的进犯,取得绥西抗战的首次大捷,极大鼓舞了西北人民抗战胜利的决心,马鸿宾在军兵训练班中培养的回汉青年军官兵发挥了重要作用,回汉团结成为英勇的宁夏军队强大战斗力的有力保证。

——周靖程《民国时期宁夏政治史研究》

材料三

宁夏少数民族干部逐年增长统计表(单位:人)
年份19501951195219531954
干部数量798610326118681569316261
干部逐年增长率
120.3%148.6%196.5%203.6%
少数民族干部数量6271091229423542407
少数民族干部增长率7.9%10.6%19.3%15%15.8%

——王巍《中共少数民族干部问题研究——以建国前后宁夏为例》

材料四   19965月,福建与宁夏建立扶贫协作对口帮扶关系。在22年间,十批干部援宁。据统计,目前仅福建省第十批援宁工作队就已实施特色产业帮扶项目97个,带动贫困人口脱贫4321人。借助阑宁协作的巨大推力,不少福建企业进驻到宁夏闽宁镇,不仅创造出大量就业岗位,更带动了当地葡萄种植、光伏农业、肉牛养殖等几大产业。22年间福建省参与对口帮扶的市县区不断创新帮扶举措,先后投入财政援助资金16.2亿元,帮助宁夏盐池、海原、彭阳等十个对口帮扶县区,兴建了一批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培育壮大了种植养殖、电子商务、食品加工、服装制造等一批区域特色产业。

——摘编自光明日报《22年闽宁协作改变了啥》2018年7月19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长城的修筑特点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少数民族军民积极参加抗战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宁夏少数民族干部逐年增长统计表》蕴含的历史信息。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福建援助宁夏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国家倡导东西部对口帮扶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明清之际,《崇祯历书》的编纂和应用,《几何原本》的引进,以及全国大地图的测绘等标志性成果,开启了天文学、数学和地图测绘学等学科向近代科学的转变,并开始了向经世致用思想方法的转变……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并不只是单向的西学东渐,与之相伴相随的还有一个中学西渐,葡萄牙在租借澳门后,中国产品如丝绸、陶瓷、茶叶等,更多地输往欧洲,一些传教士推介孔子思想的同时,将儒家经典如“四书”及《周易》《书经》《孝经》《诗经》《礼记》等翻译为西文出版,葡国传教士曾德昭的《大中华帝国志》,全面介绍了中国历史,地理和思想史等方面的情况。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等

根据材料,概括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2024-05-0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代流通中普遍使用海贝作货币,到战国,形态各异的铜币开始流行,秦始皇兼并天下后,始终以圆形方孔铜钱作为本位货币。汉武帝时,收回了郡国铸币权,正式确定了中央对钱币的铸造、发行和管理权。唐高祖时,废轻重不一的古钱,此后铜钱钱文不书重量,而以“通宝”相称。截至元末,与铜钱并行流通的先后还有黄金、布帛、纸钞和银两。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面对银荒危机,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摘编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等

材料三 1816年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在19世纪70年代之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了金本位制,英镑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货币。英国在19世纪的国际货币关系中占有统治地位。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再一次发生变迁。

——摘编自李晓耕《权力之巅:国际货币体系的政治缘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之前中国主要货币的演变情况,并总结出三点中国古代货币发展演变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世界货币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成立的国际货币体系有何积极作用。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展开了激烈的贸易竞争和殖民地争夺,攫取了大量财富,推动了西欧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而后在欧美各国出现。凭借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资产阶级建立了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材料二   ……这三大经济支柱,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在此基础上,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材料三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差、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②

(1)根据材料一,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
(3)根据材料三,分析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的原因。请你谈一谈,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应该如何应对?
2024-01-2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文化课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