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强调国人应重视文物搜集,“以考进化之据”,“以证吾国之文明”。20世纪20年代以后,学术界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推翻了西方学者“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这深刻反映了近代我国文物观念(     
A.强调对文物的搜集研究B.倡导建立民众与文物的联系
C.促进国人民主意识觉醒D.关注国家命运注重文化自信
2024-05-09更新 | 263次组卷 | 3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普通高中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距今约5000年的南佐遗址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如表为考古工作者在遗址内发现的部分文物遗存。从这些遗存可以推断出南佐地区(     
动物遗存猪骨、鹿角
植物遗存碳化的稻、粟、黍
骨器笄、锥、针、镞
陶器红陶、白陶、黑陶、灰陶
石器锛、铲、刀、凿、石球、刮削器
建筑材料土坯、陶砖
A.手工业领先于世界B.人们的定居生活逐渐形成
C.早期国家已经出现D.家庭是最基本的生产单位
2024-01-20更新 | 401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友实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的丝绸之路航线东端的广西合浦汉墓群约有100座墓出土了玻璃器。汉代,广西地处边陲,其文化科学技术都相对落后,唯独本地玻璃容器的制作水平高于中原,据此推断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广西注重学习中原技术从而超越中原B.国家统一推动了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
C.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对外交往主要通道D.中外存在跨区域的文化与技术的交流
2024-04-18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4 . 据考古资料显示,在广东英德市牛栏洞、江西万年县仙人洞、湖南道县玉蟾岩等遗址出土了距今1万年左右的稻谷遗存。由此推知,这一时期(     
A.村落推动早期农业产生B.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
C.自然环境制约居住形式D.精耕细作生产模式开始出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故宫博物院举办三星堆(位于今四川省广汉县)文物展,在展出的古文物里,最受瞩目的是过去未曾出土、造型特殊的青铜铸造面具与人头像,提供我们对古代青铜文明的深入认识。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青铜农具在农业生产上广泛使用
B.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铸造面具与人头像,由此可以推论中国古代文明是多元发展的
C.青铜技术产生和发展于夏商时期,青铜器种类繁多,不分阶层,普遍使用
D.三星堆展出的文物反映了中国古代文明是由单一文明中心不断向外扩展而形成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嫛、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成套铁农具有利于农业精耕细作
B.中原地区开始进入铁器时代
C.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D.战国时期随葬品以铁器为主
2019-05-23更新 | 362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宁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为山东滕州黄家岭出土的汉画像石拓片。在拓片中,上格为“迎谒”和“锻冶”图,下格为一个包括耕、糖、种的综合农耕场面。该拓片可以用来说明汉代(     

   

A.土地兼并问题的长期存在B.豪强地主势力的强盛
C.不同阶层间矛盾的尖锐化D.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早期中华文明区域分布广泛,有学者根据王巍《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绘制了如图。这主要反映了(     

A.南方地区文明发展滞后B.中原文明影响周边区域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点D.早期文明呈现区域分工
2023-05-02更新 | 225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