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1997年5月,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华,双方宣布“中法两国应承前启后建立长期的全面伙伴关系”。1998年,中英两国宣布发展全面伙伴关系。同年,中国同欧盟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强调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这一时期中欧关系的发展(       
A.推动了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B.反映了世界格局的根本性变化
C.得益于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D.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兴起
2023-12-26更新 | 112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中国面临着来自美苏两个方面的外交压力。中国要减轻外交压力,拓展更广阔的外交活动空间,就必须寻找新的合作伙伴。1964年,毛泽东正式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理论,指出美苏之外的国家都属中间地带,中间地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亚非拉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以欧洲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与美苏之间有矛盾,而且随着自身力量的发展,这种矛盾将日益加深。中间地带发展的趋势将是独立于美苏之外,并能与美苏抗衡的一支强大的国际政治力量。

——摘编自徐如军《论新中国外交思想三个层面的转变》

材料二   1973年,毛泽东在会见美国国务卿兼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时提出,“只要目标相同,我们也不损害你们,你们也不损害我们”,共同对付苏联霸权主义,“希望你们跟欧洲、跟日本合作”,“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这就是联合美国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一条线”战略。毛泽东亲自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而美国尼克松政府也将对华政策从“遏制”调整为“接触”。19781216日,中美两国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极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新中国迎来了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高潮。

——摘编自欧阳向英《大国外交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构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两个中间地带”理论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相较于20世纪60年代,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早期的罗马法律规定家父如果不想要新生儿,可以将其遗弃。后来法律对遗弃子女作出了一些限制性规定,到了公元374年法律完全禁止家父遗弃子女。从这一变化可知罗马法(     
A.结构体系日渐元善B.具有人性化的趋势
C.实施程序更加规范D.注重保护公民权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关贸总协定在1948年生效时,23个缔约成员里只有8个发展中国家;1995年乌拉圭回合谈判时,成员中的发展中国家数量增加到了52个;1996年世界贸易组织新加坡首届部长级会议前夕,这一数字达到了96个,占了成员总数的3/4,这种变化是因为(     
A.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B.国际经贸格局的变迁趋势
C.两极格局和冷战时代终结D.科技革命的影响与日俱增
2023-05-31更新 | 507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高三历史模拟测试卷(四)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血亲为基础的埋葬制度、礼制及精神信仰、祖先崇拜及祭祀礼仪,与血缘组织密切相关的家族政治,构成了中国早期文明的底色,且最终完成对中国早期区域文明整合的主体还是中原文明。首先是位于中原腹地的二里头文化(夏朝文明)强势勃兴,随后雄踞大中原的商周文明又接力扩展。东周时期列国争雄,同时又蕴含着强烈的统一趋势,文化上反倒有深度的互动交融。秦汉帝国则完成了中国八大核心文化区的政治统一,并持续扩展到周边更广大的一些区域,文化上也日益趋同,奠定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

——摘编自戴向明《中国史前社会的阶段性变化及早期国家的形成》

材料二 汉承秦制。汉代统治者继续开疆拓土,经过不断的开拓和经营,汉朝建立了一个东起东海、西到巴尔喀什湖、南抵南海、北至贝加尔湖,由多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国家。刘邦建汉后,实行无为而治。后随着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在叔孙通、陆贾等人的劝谏下,逐渐重视儒家思想。至汉武帝时,最终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后,其辖境内民族统称为“秦人”。汉朝建立后,国力不断强盛。在与匈奴、诸羌、西南夷、百越和西域诸国进行交往的过程中,各邻国和邻族逐渐称汉王朝的使者为“汉使”。到东汉时,汉民族已有“汉人”之称。

——摘编自段红云《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对中国各民族形成与发展的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文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与发展的影响。
6 . 1996年,中国的外国入境人数是674.43万人,到2013年就增长为2629.02万人,平均年增幅为10.2%。这一变化趋势反映了中国(       
A.由封闭到开放的历程B.成为移民净流入国C.成为最大移民目的地D.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024次组卷 | 64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红桥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文)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西汉窦太后因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及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宰相”,汉武帝方能“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来一步步完成“独尊儒术”的事业。这反映出当时(     
A.官员升迁依赖统治者喜好B.文化专制趋势较为明显
C.黄老治国已成为社会共识D.治国理念影响文化发展
9 . 有学者据《晋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的名字,以孝为字者甚众,较带有明确宗教信仰的“之”“道”“灵"僧"等远为普遍。该学者意在强调这一时期(     
A.三教合流趋势日益明显B.民族交融使社会思想趋于集中
C.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D.正统观念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30年之后的10年间,英属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先后有2万人抵达,其中有10%是仆人,10%是没有技能的劳动者,上层贵族与最下层仅占1%,剩下的79%是有技能的劳动者,如工匠、技工、商人、农民等。而在弗吉尼亚的切萨皮克,高达3/4的英国移民是契约奴,他们由卖身的贫农或流放的罪犯组成;在南方的中大西洋地区,契约奴也占大部分。但1700 年之后,前来北美的契约奴尽量避免去条件艰苦的南方殖民地,他们更愿意去宾夕法尼亚州和纽约州等条件相对好一点、机会相对多一点的北部地区。

——摘编自钱满素、张瑞华《美国通史》

材料二到18世纪,随着黑奴数量的增加,黑奴制度逐渐代替了契约奴的劳动制度,因为使用黑奴更有利可图。蓄养黑奴,开支可减少一半,奴隶主能剥削奴隶一生,黑奴没有像契约奴那样有规定的期限,而且黑奴的子女也是奴隶主的财产。使用印第安人为奴,需要防止印第安人部落的袭击和援助;使用白奴需要防止他们逃跑,且有使用期限;而使用来自远方的黑奴,他们既无处可逃,又比印第安人和白人强健、耐劳,且他们世代可以为你所用。由此可见,黑奴制代替契约奴劳动制是必然的趋势。

——摘编自王铭《欧美近代史专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17世纪英国移民北美殖民地人员构成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黑奴贸易兴起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18世纪英属北美殖民地的人口构成对美国文化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