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的设置,将之置于与行政机构并列的位置。在历史演进中,监察机构的体系越来越严密,相对于行政机构的独立性也越来越强。历代政府重视监察法规建设,坚持依法监察,监察法规逐步完善。监察机构职权涉及察德、察政、察能。同时,为防止地方分离,整肃吏治,历代统治者都重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监察以常驻为主要形式,并辅以不定期的或定期的巡按制。此外,监察御史作为风纪之官,品秩虽低,权势却十分显赫,甚至享有“便宜从事”和“风闻奏事”的特权。但是,监察机关的独立是相对的,其监察功能的发挥受到皇权的极大制约。

——摘编自林志强、张旭日《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特征研究》

材料二   监察官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比较特殊的官职,其产生、职权伴随着平民和贵族的长期斗争。随着共和国历史的发展,监察官基于实践的需要,其权力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人口和财产调查权,到后来的公民道德监督权,再发展到元老遴选权,监察官的地位日益神圣和显赫。由此看出,监察官的权力扩张恰好对其他官员起着很大的制衡作用,从而推动着古罗马共和宪政的平衡与发展。

——摘编自连佳《浅议古罗马共和宪政下监察官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特点形成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航路开辟以后,新旧大陆之间的接触与联系使得新的生物物种相互流传,特别是起源于美洲的作物,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等,不仅改变了欧洲、美洲、非洲和亚洲的生活方式,而且促进了世界人口的增加。旧大陆的马、牛、羊等动物来到气候适宜、水草丰足的新大陆,其繁殖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能提供的牧养量,地表植被逐渐遭到破坏,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日趋严重。殖民者大量种植于美洲的经济作物如烟草、可可、棉花等,导致原本茂密的原始森林破坏。巴西东北部和东南部地区在葡萄牙殖民者到达之前,覆盖着茂密的原始森林。今天,巴西北里奥格兰德州已经没有原始森林的痕迹了。

——摘编自白小红《从生态环境视角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变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防止袁世凯独裁,孙中山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从而削减总统的权力。为了给袁世凯做一个民主示范,191241日,孙中山亲自去临时参议院,宣布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一职。此后,为了实现来之不易的民主和共和,孙中山苦心孤诣,协助袁世凯依民主程序选任、就职、组织内阁,尤其重视向国民宣誓一事。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制转向民主制的开始,也是蹒跚起步的阶段,我们不能求全贵备,毕竟这是中华民族的新的开篇。

——摘编自唐文立《风雨晚清:一个民族的百年涅粲》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毛泽东的民主思想是指毛泽东在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生发的有关政治社会领域平等、自由、权利、正义、公平等的认识理念、思考和诠释的总和。毛泽东民主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对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和今天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起着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毛泽东大民主的政治实践,不仅意味着极端民主主义的历史局限性,而且隐含着在中国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艰巨性和长久性。

——摘编自刘建武《毛泽东研究报告(2011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原则,并说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制转向民主制的开始”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毛泽东的民主思想”指导下的民主政治建设成就。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士人的海外贸易观有其同之处,也有差异之处,共同之处是认为海外贸易可以,缓解“国库之急”。其差异之处在以下几位人物的论述中有一定的体现。李觏指出:至于蛮夷之国,舟车所通,窃我泉(货币)货,不可不察。苏轼在《乞禁商旅过外国状》中追溯了前一年泉州商人为高丽雕造佛经载往彼国获利,后又栽高丽僧侣束宋境一案,并指出因高丽臣属辽国,使此案具有通敌之嫌。叶适对于泉州“每岁造舟通异城”,而地方官却体恤百姓,不趁机增加赋役的做法十分认可。

材料二   中国是一个大陆型国家,所以不可能像西欧的一些海洋型国家,如英国与荷兰一样,把海外贸易的观念上升到经济思想的高度。荷兰人格劳秀斯在1604年就写了《海洋自由论》。英国人托马斯·孟、尼古拉斯·巴尔本也分别写了他们的《贸易论》。这些人共同主张鼓励官、私海外贸易的发展,以增加国家与个人的经济收入。格劳秀斯更是在1625年出版了《战争与和平法》,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应该利用法律制度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海外利益。

——以上材料摘编自陈衍德《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看宋代士人的海外贸易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宋代士人、西欧学者海外贸易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与西欧海外贸易观差异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宋统一中原后。在农业、手工业生产发展,交通运输工具和条件改善的基础上,商品经济获得了惊人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农村地区草市的勃兴,地区间贩运贸易的活跃,海外贸易的兴盛以及货币关系的空前发展,使宋代成为继秦汉后商品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开始过分追求精神方面的享受,从而导致社会风气出现变化,人们不论家庭条件好坏,均追求奢侈、铺张的生活,极尽享乐之能事。

——摘编自王丽丽《宋代社会的奢靡之风》

材料二马克思说过,“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又反过来影响生产的发展”,宋代中下属居民消费意识的增强,带动了整个社会的消费发展,扩大了社会需求,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当时,在消费需求的带动下,饮食业发达,新的服务随之产生和发展起来,如租赁业、即店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大众文学发展,繁荣了文化市场。城市里的瓦子、勾栏是大众艺术的场所,平民百姓在这里尽兴发挥自己的艺术细胞。又欣赏自己阶层的艺术。

——摘编自陆爱勇《宋代城镇居民的消费意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消费观念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宋代消费观念变化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元朝建国之初,因战火、自然灾害以及蒙古贵族扩充草场等因素产生的流民问题得到了元世祖的重视,元世祖决定“均赋役,招流移”,这表明了元世祖解决流民问题的意愿和决心。朝廷设立常平仓与义仓,由专人管理,用于丰年存粮和灾年赈粮。史载,中统元年(1260年),元世祖下令“发常平仓赈益都、济南、滨棣饥民”。元世祖还设立十路宣抚司,制定相应的户籍制度,并诏令“凡北方诸色人寓居者亦就籍之”。此外,政府还采用减免课税、食物赈济等方式引导流民返乡。对于无家可归和无法遣送回乡的人员,元世祖要求各地将他们招募聚集在一起,安排他们在政府指定的土地上耕种。同时,元政府多次将荒田分给逃户流民,使其有田耕作,并“明设赏罚,勒各处管民官司招收”。流民问题在元世祖当政中期得到有效缓解,国家“户口增、田野辟”。

——摘编自闫博《元朝建国之初治理流民问题探析——以忽必烈时期为例》

(1)根据材料,概括元世祖解决流民问题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世祖解决流民问题措施的作用。
2023-06-18更新 | 80次组卷 | 5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3届高三冲刺卷(三)文综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京师有陈某者,设书肆于琉璃厂。光绪庚子,避难他徙。比归,则家产荡然,懊丧欲死。

一日,访友于乡,友言:“乱离中,不知何人遗书籍两箱于吾室。群固业此,趣视之,或可货耳。”陈检视其书,乃精楷钞本《红楼梦》全部。每页十三行,三十字。钞之者各注姓名于中缝,则陆润痒等数十人也。乃知为禁中物,急携之归,而不敢示人。

阅半载,由同业某介绍,售于某国公使馆秘书某,陈遂获巨资,不复忧衣食矣。

——摘编自徐珂《清稗类钞》


提取材料中的一则历史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06-13更新 | 81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2023·河北·模拟预测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历史上不同朝代对“长城”的称呼不同。战国时期称为堑;汉代和唐代称为塞;金代称为界壕;明代则称为边墙。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明确指出,“在建设范围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包括战国、秦、汉长城,北魏、北齐、隋、唐、五代、宋、西夏、辽具备长城特征的防御体系,金界壕,明长城”。

长城是一个关、城一体的综合体系,它承担着防御功能、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使命,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

——摘编自赵琛《为何说“长城两边皆故乡”?》等

历史事实和现实取向决定了对长城的价值判断,而从其兴建、功用、变迁和遗存等不同角度考查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请从上述文字材料和图片中提取论点,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史论结合)
2023-05-13更新 | 571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4年1月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主观题
22-23高二下·安徽·期中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到了明代,随着政府强制性植棉种桑政策的推行,江南地区植棉业日益发展,形成了以松江府、太仓州为中心,兼及苏州府、嘉兴府部分县镇的棉花种植区。这些植棉区域的种植本身即为目的性明确的商品性生产,出现了“沙土高仰,粒来不产,仰食外郡……仅种木棉一色,以棉织布,以布易银,以银籴米,以来充兑(粗税)”的新经济现象。江南地区沿河网密集分布的棉花交易中心,在明清商品市场,尤其是棉花市场网络中起着基本网络的作用。江南地区的棉花贸易已大大超出了江南地区区域性市场的限制,而是走向全国。“以百里之所子。常供数省之用”,形成了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全国性市场。

——摘编自张海英《明清江南地区棉花市场分析》

材料二明清时期棉花在湖北各地都有生产,汉阳、孝感都是著名的棉布产地。汉口市场中棉花并非大宗商品,但在清末,汉口逐渐成长为中国内地最大的棉花集散市场和消费市场。汉口得江汉水系之利,又是铁路干线连接点。鸦片战争后列强向中国大肆倾销洋纱,以弥朴棉纺织品的销售在中国不理想的局面。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后,为降低成本,决定改良湖北棉花品种,引进纤维长、产量高的美洲棉种。棉花种植户的收益相对较高,也自愿扩大植棉面积,有的农民购买洋纱作为经线,用棉花纺的土纱作为纬线,这种“洋经土纬”的土布很耐用,也深受农民喜欢,因而有的农村出现了专门加工棉花的职业,到19世纪末,汉口棉花交易仅次于上海,是中国第二大棉花市场。

——摘编自黄继东《清末民初汉口棉花市场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江南地区棉纺织业繁荣的原因,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汉口棉花市场形成的背景并分析其作用。
2023-05-02更新 | 200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1月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主观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北地区借助较早解放以及经济基础较好的优势,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占有突出的经济地位。在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东北地区不仅工业快速发展,而且以资源开发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并取得了经济增长的全国领先地位。改革开放后的东北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拐点。其经济优势逐步丧失,经济增长速度也相对减缓。1978年至2017年,东北三省的平均增长速度为9.1%,而同期全国的平均增长速度为9.5%。到2017年,东北经济规模占全国总规模的比重降到6.7%,这表明东北地区变成了一个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

—摘编自乔榛、路兴隆《新中国70年东北经济发展:回顾与思考》

材料二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吉林时指出,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要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要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要贯彻落实好新时代的组织路线。

—摘编自段炼《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东北振兴重要论述的理论创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逐渐失去发展优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实现东北振兴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