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在司法实践中却也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时人称之为“《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法律体系与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不同之处。
2 . 城市自产生以来,就一直是文明的要素和载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城市的功能、地位都有明显的差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大约在距今4000-5000年间,中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即先后出现了一批早期城市,这些城市都是区域性的政治、军事中心。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各地形成了大批城市,这些城市的出现都是中国统治者为了建立政治中心、军事据点而建立起来的。

——周执前《古代城市发展道路的规律及其社会学意义》

材料二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明代中后期,一批乡村市镇脱颖而出,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广东茂名梅篆墟,地处水陆交驰的交通线上,各地商人来这里坐肆列市。清初叶梦珠记述,松江府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松江府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是著名盐业市镇。正德年间《姑苏志》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15里,西至震泽镇30里,至南浔镇50里。

——摘编自《中国全史》,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材料三   近代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

年份全国总人数(万)城市人口数(万)城市化率(%)
18404128127686.7
18434172428255.6
18933367127698.2
19014264541739.8
192044715474210.6
193146884510610.9
193646962528111.2
194954167576510.6

——摘编自李蓓蓓等《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城市化分期》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城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城镇化产生的原因。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江南市镇在功能上有何变化?
(3)依据材料三,分析1901-1920年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代末期,周世宗对城市商业采取较为自由的政策,如允许在开封汴河(注:指大运河中段)两岸建立郡店。宋太祖继承了这一政策“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并形成了许多商业街与新型的服务娱乐行业,占卜、典当、彩帛、瓦肆等行业十分发达,经久不衰。1201年,加上约40万人的军队和官员,全城人口约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旅游城市,常吸引外地游客来此游乐。

——摘编自薛风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材料二   据统计,明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316个市镇,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这些市镇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大批市镇是大中城市与广大农村联系的纽带。这些市镇中的居民已经从农业人口中分离出来,大多从事纺织业……明中期以后,还出现了专业市镇,比如景德镇居民以制瓷为业,盛泽镇居民以蚕桑为业。到清代前期,广东佛山镇在内的“天下四大镇”在专业性市镇的基础上发展成为新兴的城市。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文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开封商业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市镇的特点。
2022-07-0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文德民族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除西周礼制影响外,汉代朝野格外践行“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理念.汉朝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枕;70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唐律》 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洪武十三年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体语款." 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
一一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日本政府1954年制定了《国民养老金法》,规定养老金国家负担33.3% ,余下的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20世纪70年代,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日本积极发展劳动强度较低的第三产业.日本厚生省、大藏省、文部省、劳动省、建设省分别主管老人福利、税收优惠、辅导就业和住宅规划,有效保护老年人权益。通过舆论宣传,使得社会各界都关注老龄问题。
一一摘编自刘清芝《美国、日本、韩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材料三: 1991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 ,预计我国199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列。1991年中国劳动部组团专项考察日本等国的养老制度,比例将超过10% ,将迈进老年型国家的行1992年l月,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善民生工程建设吹响号角.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一一摘编自《中国社会保障》 1996第8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汉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日本养老制度的成功经验。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制定《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的背景。2016年1月,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你认为这对解决我国养老问题有何积极意义?
2016-12-13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贵州省黔东南州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5 . 官僚制度是古代中国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支撑点,是古代中国极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这是对此项命令之再审查。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东晋北宋
比例4%17.2%24.5%46.1%

——据何怀宏《选举社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实现君主“独制”而推行的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唐朝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的宰相制度的特点。
(3)概括材料三反映出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及积极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除西周礼制影响外,汉代朝野格外践行“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理念。汉朝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洪武十三年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日本政府1954年制定了《国民养老金法》,规定养老金国家负担33.3%,余下的由雇主和雇员共同负担。20世纪70年代,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日本积极发展劳动强度较低的第三产业。日本厚生省、大藏省、文部省、劳动省、建设省分别主管老人福利、税收优惠、辅导就业和住宅规划,有效保护老年人权益。通过舆论宣传,使得社会各界都关注老龄问题。
——摘编自刘清芝《美国、日本、韩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及其启示》
材料三 1991年5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预计我国199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0%,将迈进老年型国家的行列。1991年中国劳动部组团专项考察日本等国的养老制度。1992年1月,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善民生工程建设吹响号角。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摘编自《中国社会保障》1996第8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汉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日本养老制度的成功经验。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制定《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背景。2016年1月,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你认为这对解决我国养老问题有何积极意义?
2016-12-13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贵州黔东南州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正如人们所公认的那样,辛亥革命并没有成功。其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像马克思说的那样,“如果资产阶级实行统治的经济条件没有充分成熟,君主专制的被推翻也只能是暂时的”。经济基础的脆弱导致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人物的软弱,南京临时政府的垮台是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因为“如果没有政权,无论什么法律,无论什么选出的机关都等于零”。

材料二 从武装革命的斗争方式上来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太平天国革命—义和团运动这条道路的继续和进一步发展,它发扬光大了人民群众的革命传统;从革命的内涵和最终目标来说,辛亥革命又继承了中国近代以来坚持学习西方先进文明的正确路向。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罗福惠《辛亥革命与中国早期现代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并没有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其对以往革命的发展。
2021-05-27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除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入辽太祖、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康熙帝将宋朝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统治家法作为治国政纲,乾隆帝更是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康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时编订出版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典。针对“华夷之分大于君臣之伦”,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等

材料二: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传统的“天下”观念发生动摇。王朝国家认同出现严重危机。甲午战争后,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族国家观念,他深刻地认识到,国家欲立于民族国家之林。就必须获得广大民众认可,成为一个统一强大的民族国家。并在中国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国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意识。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的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辛亥革命后期,许多民族主义者将“中华民族”进行重新阐释、赋予其“中华民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新内涵。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实现国家认同所采取的措施和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突出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2019-09-12更新 | 199次组卷 | 40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作为临时宪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国家的财政税收政策“应以保障革命战争的供给,照顾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及国家建设的需要为原则”。1950年6月。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在报告中提出要集中主要财力,保障革命战争、经济的重大开支。为了保障供给,三年经济恢复时期总支出为366.56亿元,军事国防支出为138.49亿元,占总支出的37.78%;经济建设支出为125.70亿元,占总支出的34.29%。1950年3月,国家颁布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求节约支出,整顿收入,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统一全国物资调度,统一全国现金管理。1950年统一财政后,规定所有财政收入全部收归中央,只有极少数地方捐税划归大区和省政府留用;一切开支均需列入预算,地方须按月、按季报中央政府核定执行,并在年度终了报请中央审查;一切财政制度、人员编制和各项开支标准均由中央制定,达到编制有定额,供给有标准,经费有定数,各部门没有丝毫的财力空间。

——摘编自叶振鹏、赵云旗《新中国60年财政转型之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财政改革的背景与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财政改革的影响。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称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为“帝”。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皇帝之下,由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九卿组成中央政府。三公分掌国家政务,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材料二   秦朝政府的组织结构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秦朝是怎样强化君权的?
(2)依据材料二,秦朝是如何加强对地方有效管理的?这种管理方式有何特点?
2019-01-2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剑河县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