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西方,希罗多德已经有了编纂世界史的实践,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人们所认为的“世界”并不能包括整个人类世界。中世纪的基督教史学致力构筑所有人、所有民族都在上帝目的规划之中的世界史。16世纪,鲍杜安构想了“世界史”体系,他在《世界史的创立及其与法学的联系》中认为:“史必须是囊括一切的,就像一个有机体,各部分是不可分的。”他指出人类历史不仅在时间上,而且在空间上都应当是世界性的。1599年,波普利尼埃尔的《带有完美历史观念的史学史》提出了“整体历史”的概念,他根据文化表征将整体世界历史分为歌曲、舞蹈阶段,诗或史诗阶段,散文历史写作阶段,证明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在不断提高。这种指向未来、重视今世而不是古代的完美历史,实际上也就是人类文化、文明不断向前的进步史。而同时代的勒卢阿将世界历史涵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他将欧洲文明视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阶段。

——摘编自张井梅《1617世纪历史进步观与西方史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西欧社会整体历史观诞生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6世纪西欧社会的整体历史观。
2024-01-2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湖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乡饮酒礼是我国古代一种融合礼、乐、诗教于一体的礼仪制度。明代对乡饮酒礼的规定甚为严格:规定了主持乡饮酒礼的人,在乡闾里社为有贤能的长者;宾客分明等级,以贤德和年龄为标准,犯法之人需被单独列出。由此可知明代乡饮酒礼(     
A.以重塑社会秩序为宗旨B.创新了周礼的基本内容
C.利于推行基层道德教化D.是基层治理的一种形式
2023-12-01更新 | 854次组卷 | 17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1(全国卷统编版,12+3模式)-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全国卷专用)
3 . 汉武帝听说他的哥哥刘德那儿有很多极其珍贵的儒家典籍,多次征召他,刘德就将《诗》《书》等古籍献于朝廷。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儒学体系的革新B.儒学受到高度重视
C.思想活跃的局面D.政府重视学术自由
2023-08-2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高(完)中C、D类学校2023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鸦片战争后,魏源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新的诠释。他认为老子之“无为”是“乃不治以治之”,其“无为”不是“枯坐拱手”,体悟老子的“无为”思想如同《易》《诗》一样可知“诗人之所发愤”“作者之所忧患”,并主张将此体悟与“革虚而之实”相结合,做到“去伪、去饰、去畏难”。这反映出魏源(       
A.肯定儒道思想的历史价值B.肯定了人与自然争胜的必然性
C.唤醒国人革新政治的意识D.根植传统探求当下的经世之道
2023-07-16更新 | 559次组卷 | 22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女性文学作家。她们于诗、词、文、赋、散曲、戏剧、小说及文学评论均有成功的尝试。她们不再局限于同性之间的交流,冲破“男女授受不亲”的礼仪,大胆与男性作家接触,以此来提高自己。这折射出明清(     
A.理学思想受到冲击B.男女平等思想普及
C.推行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D.女性成为文学创作的主体
6 . 白居易《赠友》诗:“私家无钱炉,平地无铜山。胡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殚。贱卖粟与麦,贱贸丝与绵。岁暮衣食尽,焉得无饥寒!”该诗反映出当时(     
A.土地兼并不断加剧B.钱荒导致物价上涨
C.赋税货币化的弊端D.政府官员巧取豪夺
2023-05-25更新 | 384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茫茫戈壁,莫高窟静立千年。从青春少女到白发苍苍,“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守望这文化瑰宝长达一个甲子的时光。如今,在距地球4亿多千米的浩瀚星空中,一颗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樊锦诗星”正静静运转。

【坚守·敦煌】

星光之下,是奔赴与扎根的不朽传奇。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坚信“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向”,樊锦诗西去敦煌,从此便是一生的事业。喝咸水、点油灯、住土屋、睡土炕、捉老鼠,成了这位江南姑娘的家常便饭。在从“小樊”变成“老太太”的漫漫岁月里,她没有觉得苦:“国家把这么重要的遗产交给我们,我们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历史。能为莫高窟做事,是我的幸运。”

一代代“打不走的莫高窟人”,守护千年瑰宝、传承中华文明,让曾经的疮痍之地成为今天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开放的典范。洞窟坍塌损毁时,他们徒手清沙、修筑围墙;世风浮躁时,他们埋首勤学、甘坐冷板凳,终在敦煌学研究上扬眉吐气;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们开拓创新,以多彩文创让敦煌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近日,樊锦诗在继捐资1000万元支持敦煌学研究后,再次捐资1000万元用于敦煌文物事业和急需人才培养。

【青春·敦煌】

目前仅从事敦煌文物数字化保护的80后、90后就占到八成以上,为古老敦煌注入青春力量。他们用数字化新技术采集拼图,打造数字传播创意产品,将莫高窟“画”进数字世界除了方便游客瞻仰游览,更要使敦煌文化融入现代生活,设计者将壁画、文献中涉及饮食、音乐、舞蹈、服饰的内容与“岁时节令”相结合,呈现在互联网上,在二十四节气中展现敦煌之美,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同学认为,弘扬敦煌文化需要打造数字传播创意产品。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以樊锦诗为代表的一代敦煌人是如何创造“奔赴与扎根的不朽传奇”。
(2)结合材料与所学的文化知识,以三段论推理的形式对该同学的结论作出有效推理。
2023-10-1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民族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中,曹操起于兖州,后屯兵积谷,招贤纳士,迎汉献帝, “挟天子以令诸侯”。到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在北方基本完成统一大业。东汉末年,南方战乱相对较少,人口数量和经济地位与北方相比有所上升。孙权继父兄基业,聚集忠良豪杰,进据江东,知人善用,力求向外发展。曹操统一北方后,南下荆州,却被孙刘联军打败于赤壁。由于损失惨重,曹操一时难以再聚集重兵进行决战,只好任由南方处于独立状态。在此情况下,刘备借机向益州发展,并与孙权结盟共同对付曹操,三国鼎立局面得以形成。

——摘编自王恩涌、曹诗图《魏、蜀、吴三国时代的政治地理战略分析》

材料二   北魏前期,南北之间的战争最初属于边境冲突。至北魏孝文帝迁都改制,统治重心移至中原,北魏政权也向中原式王朝迈进,北魏在与南朝通使中注重文物典制的输入,南北朝的冲突向统一战争转变。北魏分裂后,步入后三国时代。东魏为全力与西魏争胜,积极促成与萧梁聘使相通,并争取使后者断绝与西魏的交往。而在东魏与萧梁的频繁往来中,双方均自居正统并交锋激烈。南北朝后期三国鼎立时,北方关中、关东和江南三大地域出现了向心力与文化认同。

——摘编自姚宏杰《南北朝时期南北政治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北朝时期南北方政治关系演变的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三国时期政权之间关系的认识。
2023-11-2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曲靖天人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唐诗中出现了许多描写胡姬的诗句(如下表),这类诗句可以印证当时(     
唐诗中描写胡姬的诗句(摘句)
       作者
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李白
狮子摇光毛彩竖,胡腾醉舞筋骨柔。元稹
金钗醉就胡姬画,玉管闲留洛客吹。温庭筠
送君系马青门口,胡姬垆头劝君酒。岑参
A.市民文化成为主流B.社会风气包容开放
C.中外交流日益频繁D.儒家文化渐趋没落
2023-03-30更新 | 335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占领香港地区共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利用两次鸦片战争的机会,武力夺占香港岛和南龙龙半岛。18428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其第三款规定:“将香港一岛络予大英国君主及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第六款规定将南九龙半岛由永租改为割让,“并归英属香港界内”。英国占领香港的第二步,是利用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的机会,于189869日遥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及大小二百多个岛屿(今天统称“新界”),租期为99

——摘编自余绳武、杨诗浩《中英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问题》

材料二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人民从来不承认三个不平等条约。断中国成立初期,迫于国际国内形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人坚持的方针是“暂时不动香港”“长期打算,充分利用”。六七十年代,党中央主张:“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经过谈判和平解决,在未解决以前维持现状。”1981年初,邓小平指出:“香港问题已摆上日程,我们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方针和态度。”事实上,他巴经形成对解决香港问题的方针和大体构想,这就是把“一国两制”原则首先用于香港通过谈判,中英签署联合公报,中国最终在199771日,实现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摘编自萧冬连《中国解决香港问题的始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中国政府应对香港问题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中国解决主权问题的因素。
2022-10-0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