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92年以后的玉米、马铃薯传播示意图

——据(美)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二

咖啡原产于非洲,6世纪传入阿拉伯半岛,15世纪后传播到欧洲。17世纪初,威尼斯商人开设了欧洲第一家咖啡馆。此后,英国的牛津、伦敦,法国的巴黎、马赛等地也相继开设咖啡馆。17世纪中叶,荷兰人将咖啡移植到锡兰岛,后传到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18世纪初,咖啡推广到北美。

——据《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三

滇池被誉为“高原明珠”,是昆明市的“母亲湖”,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央及地方政府不断加强滇池治理的力度。1982~1995年,由巴西引入水葫芦,净化了滇池水质,增加了水面绿色植被,但也抑制了湖内其他植物生长。1997年后,从墨西哥引入小龙虾,有效治理了绿藻、红藻污染,滇池水质明显改善,但小龙虾繁殖过盛,影响了本土鱼类生长。

——据李玲玲、刘秋琳《从启动治滇到精准治滇,细数滇池治理历程及转变》


(1)有学者认为,材料一中的现象引发了中国明清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变动,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咖啡为例,说明全球性物种交流的重大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物种交流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022-07-09更新 | 282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如图是16—19世纪世界人口大迁移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路线1:英法荷德等国迁往北美,导致当地人口的替代性变化
B.路线2:西班牙葡萄牙等迁往拉美,不禁止不同族群间的通婚
C.路线3:非洲黑人被迫迁往美洲,主要为手工工场提供劳动力
D.路线4:华人迁往美洲和大洋洲,客观上保留和传播中华文化
3 . 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宋代以来社会治理示意图。由此可见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B.基层治理体现了“家国一体”
C.宗法制仍沿袭使用D.中央对基层的管理日益强化
4 . 如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领土变迁示意图。由该示意图可知
A.战争影响世界格局演变B.战后国际秩序已经建立
C.苏德改变了波兰的疆界D.非殖民化浪潮波及欧洲
2022-01-18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5 . 在封建社会,不同文明区往往都以庄园为基本的社会单元。下图是中世纪某一地区庄园基本功能分区示意图。该图所示庄园最有可能位于
A.西欧B.东非C.中国D.日本
6 . 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兴于唐宋时期,盛于明清时期,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中这样写道:“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羌马与黄茶,胡马求金珠。”茶马古道的发展

茶马古道示意图
A.巩固了传统“宗藩”秩序B.反映了边疆治理能力提升
C.促进了中西经济交流频繁D.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2021-11-16更新 | 701次组卷 | 2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经济全球化

材料一   


图1   新航路开辟前东西方主要商路示意图


图2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概况示意图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英国出口贸易中工业制造品占89%。同期的进口贸易中,原材料占61%,食品占33%。英国的贸易伙伴,除了欧洲国家外,主要是美洲国家及其殖民地。英国的出口工业商品,从日常消费品到各种机械设备,几乎无所不包。由于英国商业信息灵通,往往可以以最便宜的价格购买到美洲和东欧的小麦和玉米、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的肉类、中美洲的热带物产、马来西亚的锡、南美洲的铁等。英国的国民经济已经完全是一个外向型的经济。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版)》

材料三   马克思主义认为,全球化是由生产力发展而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规律,不可逆转。但近年来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股逆全球化的浪潮,在经济上表现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政治上表现为右翼崛起,孤立主义和单边主义上升。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直接原因是全球化过程中受益群体和受损群体之间的对立;重要原因是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

——何美琳《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分析当代世界逆全球化现象》

(1)对比图1和图2,结合所学,指出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19世纪中期“英国的国民经济已经完全是一个外向型的经济”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逆全球化”现象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