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西班牙在美洲开始殖民时,设立了墨西哥与秘鲁总督区,18世纪时重新划了总督区,先后增设了新格拉纳达和拉普拉塔总督区。同时,西班牙国王不但任命总督,还派人监视总督。这说明西班牙(     
A.力图强化对殖民地的控制B.割裂了各殖民地之间的联系
C.与殖民地的关系日益紧张D.统辖的殖民地反抗情绪高涨
昨日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藏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新加坡调整移民政策,帮助有技术专长的移民获得永久居留权和新加坡国籍;向雇用外国技术工人的公司和企业提供政府补助金;帮助外国技术工人解决短期住房需要;等等。这一调整旨在(     
A.推动新加坡经济持续发展B.提高新加坡在世界的美誉度
C.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D.吸引国外人才来新加坡工作
3 . 在“希腊化时代”,中东第一次大规模地引进了巴比伦、波斯和希腊文化等文明。同时,以西亚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向希腊的输出也空前加强,例如中东的天文学、占星术和宗教。这体现了“希腊化时代”(     
A.文化交往呈现出双向性B.文明冲突碰撞十分激烈
C.东西方文明交融最明显D.希腊是文明交流的中心
4 . 15世纪时,奥斯曼帝国某学者提出“公平循环论”:没有军队就没有统治、没有国家;维持军队需要财富;财富从臣民手中获取;臣民需要公平才能繁荣;没有统治和国家就没有公平。该学者旨在(     
A.捍卫社会平等公正B.鼓吹对外军事扩张
C.增加帝国财税收入D.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2024-06-10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藏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基督教诋毁非洲历史、亵渎黑人尊严不同,伊斯兰教最大限度地维系了非洲习俗和制度完整性,其倡导止恶行善、施舍济贫、和平安宁及平等观念,为非洲人提供了莫大的心灵安慰,使伊斯兰教在非洲得以迅速传播。在前殖民时期,非洲已经形成了伊斯兰教、基督教、传统宗教三足鼎立的宗教格局。近代以来,交通的发达使得穆斯林人员深入到过去所不能到达的地方。随着贸易商路由纵贯撒哈拉沙漠改为沿着西非沿海,穆斯林人数开始增长。殖民者除了利用基督教徒作为殖民扩张的引导外,还启用大量的穆斯林教徒作为向导、代理人与办事员。

——摘编自A.阿杜·博亨《非洲通史·第七卷(殖民统治下的非洲1800—1935 年)》

材料二 在非洲,各个殖民宗主国及殖民地当局对待伊斯兰教的政策不一,而且同一殖民地当局在不同时期对待伊斯兰教的政策也不尽相同。英国一直坚持与穆斯林合作的态度,法国起先打压伊斯兰教,而将基督教文明的“好处”带给他们的属民。但随着统治区域的不断扩展,打压方式已不能运用到整个法属区,法殖民当局倾向于采取拉拢、合作的态度。由于西方殖民化进程的迅猛和伊斯兰教本身的封闭状态,穆斯林集团在非洲国家的政治生活已处于守势,尽管他们开展了针对西方殖民者的马赫迪起义和哈马利雅运动,但结果以失败告终。后来虽然出现了改良主义运动,以抵御西方殖民对其信仰的挑战,但所起的作用与影响微不足道。

——摘编自柴玲玲、周海金《论西方殖民主义对非洲伊斯兰教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伊斯兰教在西方殖民前后得以在非洲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在非洲的发展趋势及影响。
6 .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查找印欧人向印度地区迁徙的史料时,发现《梨俱吠陀》中有这样一段话:“他使万物变化无常,他使达萨瓦尔那屈服、消灭;他像赢得赌金的赌徒,拿走敌人的财产。噢,人们,他是因陀罗!”这段话(     
A.体现了作者对印欧人的谴责B.反映了不同地区间文化的冲突
C.批判了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D.映射出人类迁徙对文化的影响
7 . 17—18世纪,英国出现了不少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除《饮茶皇后》之外,还有《绿茶女神》《给我一杯茶》《可爱的茶》《中国茶》等著名的咏茶诗以及《序中之茶》《一滴茶》《双重买卖人》等戏曲。这反映了(     
A.商业革命扩大茶叶的贸易范围B.饮茶成为西欧社会的时尚标志
C.中国茶文化得到世界普遍认同D.茶文化丰富了英国的文学艺术
8 . 1607年,英属美洲殖民地弗吉尼亚的法令规定,女性未得到父母或监护人的同意,不得领取结婚证明。19世纪中期后,该地女孩有了越来越多追求婚姻自由的权利,她们更多地选择与自己志同道合的男性结婚。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变革提升女性经济地位B.社会婚姻观念发生深刻变革
C.启蒙思想传播深入社会基层D.相关法律规定效力已经丧失
2024-05-2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藏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早期铁器时代起,当地居民就开始饲养绵羊和山羊,养牛则始于8世纪。此外,农业种植经济已有证据可寻,如在济瓦遗址中发现了小米和南瓜种子,还有铁制工具和铜制器物。在马布韦尼和济瓦等遗址中发现的海贝壳、玻璃珠则直接证明津巴布韦地区的早期居民已融入印度洋贸易圈,此地的采掘业和冶炼业的产品(特别是黄金制品)也成为当地对外贸易的一部分。在离卡里巴水坝不远处发现了46处墓穴,其中10处藏有豪华的随葬品,如金珠和镯子、铜和铁制品、玻璃珠及各种衣料残片,还有一些其他的舶来品。这些墓主无疑是当地的上层人物,其他墓穴埋葬的则明显是一般的平民。

——摘编自李安山《非洲古代王国》

材料二   在安第斯地区,玉米种植始于公元前2500-1800年,马铃薯有100多个品种。印加人的农业技术包括利用鸟粪肥田、兴建灌溉水渠和修建梯田。印加人使用的农具是“脚犁”,尖头往往包以金属片。土地名义上归王室所有,定期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通常被分为三部分:太阳田的收获归神庙;印加田的收成上缴国库;村社成员以集体名义占有村社田,除了留出一部分公用外,其余按人口平均分配。印加人实行“米达制”,定期从村社抽调劳动力,修建大型公共工程。印加人会冶炼青铜,其金饰品、金制雕像不仅数量多,艺术价值也很高,他们“发现并且利用了纺织上差不多一切已知的技术”。

——摘编自韩琦、史建华《论拉美古代印第安文明及其遗产》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津巴布韦地区早期文明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印加文明的特征,并说明其成因。
2024-05-2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藏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宰相是全帝国的唯一大臣,主持帝国政府,由皇帝任命,而非议会选举,议会无权要求宰相辞职,若议会多数反对宰相,则解散议会。宰相只对皇帝负责,任期取决于皇帝的意愿。这可用于说明德意志帝国(     
A.缺少近代民主政治体制特征B.宰相与皇帝形成权力制衡
C.以民主的形式维护专制统治D.资产阶级的参政意识淡薄
2024-05-2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藏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