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传统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是对立统一的。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的主张把传统文化的统一性推向了极致。但事实上,统治者宣扬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又使它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传统文化又经历了继承性与变革性的过程。古代中国虽历经战乱、分裂和王朝更替,但传统文化从未中断,总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和包容性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包容性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先秦文化基础上,以儒家思想为主体,融入释、道观念而形成的一种成熟的伦理文化;西方传统文化根植于古希腊世俗文化、古罗马政治文化的土壤中,历经基督教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而形成的一套世俗文化。天人合一、自强不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它强调在多元和谐与有限对立中,达到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而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契约意识则构成西方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它强调在征服自然的斗争中,表达一种向上、向外扩张的气魄,在契约、律法的前提下,求得人与人的平等与尊重,呈现出特定的宗教意识和科学精神。

——摘编自黄政昌《中西方传统文化比较》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我们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

——刘家义《坚定文化自信担当文化使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特性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不同之处。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当代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2023-07-19更新 | 182次组卷 | 2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2023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发展进程

时期发展进程
工场手工业时代
(15世纪末—18世纪后期)
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全球联系初步建立。
工业革命时代
(18世纪后期一20世纪初)
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连为一体。
二战后初期金融、投资和贸易领域的国际协调得到加强,世界经济进一步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出现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国际组织。
请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一个时期的发展进程,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认识。(要求:明确写出进程,史实准确,表达清晰,史论结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他(梭伦)拒绝了穷苦农民重新分配土地的要求,而是采取政策为丧失土地的农民安排其他职业,如从事贸易和其他工作。他大力推动货币的使用和商业的发展……从此,雅典的货币、陶器和橄榄油充斥地中海地区,雅典的财富迅速增加,贫困不再是阿提加平原(注:即雅典地区)上的主要问题。

——周洪祥《雅典民主与梭伦经商考》

材料二   (商鞅变法)按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或十万顷的标准,以县为单位计算出土地总面积,除去山泽道路邑居,其余的耕地按良田一夫百亩的标准授予农民。

——田昌五等《秦汉史》

谬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史记.商君列传》


(1)据材料一、二,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内容中农商政策的主要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政策对两国政治体制产生的影响。
(2)分析两国形成不同政策的自然地理因素。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成功原因的认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同治十一年(1872年)至光绪元年(1875年),按照计划先后派遣4批幼童赴美留学。其中最幼者10岁,最长者16岁,平均年龄12岁。在120名幼童中,绝大多数是从广东、江浙等地选拔出来的。……在120名学生中,专修法律的约占1/3,专修路矿工机等工科者约占2/3。

——张岂之等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1978年12月26日,新中国派出了第一批中青年学者(共52名)赴美留学,他们是从当年14 717名报名参加留学生选拔考试的人中遴选出来的。1981年底,清华大学首批派出的赴美留学学者全部归来,校方将9位学者的留学简况制表记录,以志来者:

1978年清华大学第一批赴美留学人员情况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19世纪70年代和1978年两次赴美留学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简要分析两次赴美留学出现的原因。谈谈你认为留学教育对我国现代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0-08-29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拉孜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的一切重大事务。大会每月约举行4次,在公民大会中,容许有充分的发言自由。

材料二   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须严加惩治。

材料三   “我要感谢天地,因为我生就是一个人,而不是一头不能讲话的动物;其次我生为一个男人,而不是一个女人;我生就是一个希腊人,而不是一个外国人。”

——柏拉图(前427年~前347年) 


(1)材料一反映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罗马法局限性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你认为柏拉图“感谢天地”的原因是什么?在雅典哪些人则是不幸的呢?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在强敌压境的危急形势下,不少有识之士,正在逐步认识世界大势,提出种种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设想。洋务派创办的一批近代军民用企业是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开端,带动了后期民族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发展。如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就是依靠张之洞创办湖北官纱局时廉价转让的纱锭打下的基础;广州民族机器工业中享有“机器老人”称号的技术元老陈桃川,便是洋务企业广州机器局的工人出身。

——摘编自姜铎《谈谈洋务运动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此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他又先后创办了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

——《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一,分析洋务派创办近代军民用企业的时代背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鸿章等人的主要主张。他们“所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对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7 . 欧盟的形成与发展,印证了当代历史演进的特征与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虽然欧洲有共同的文化遗产,但由于历史的不同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历史上长期不断的互相战争一直是它们的负担。经过了两次毁灭性的世界战争之后,许多人终于感到激烈冲突的代价是太大了,战争不再对于任何国家有益。苏联势力的扩张使某种形式的西欧统一具有诱惑力。

——马文·佩里主编《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美国这样做(指的是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把西欧纳入其称霸全球的战略轨道,但客观上却推动了西欧的经济联合。

——王斯德主编《世界当代史》

材料三   1967年,欧共体正式成立。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共体12国结成欧洲经济政治联盟。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除极少数成员国外,大多数国家的“欧洲公民”开始使用欧元,并在6个月后彻底放弃本国货币。

材料四   由于货币主权是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因此,欧元的正式问世成为欧洲联合的一个里程碑。不仅如此,欧元还将成为欧洲经济增长的促进因素,有助于改变长期以来欧洲经济不振的被动局面。

——杨伟国《欧元流通:欧洲走向联合的里程碑》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简要归纳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三、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对欧元问世的影响。
8 . 在18世纪的欧洲,人们对启蒙运动,存在在着不一样的看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卢梭不仅是启蒙思想家,而且是反启蒙的启蒙思想家,是启蒙思想的自我批判者,他在批判启蒙思想的同时构建自己的思想。

——摘自曾誉铭《启蒙的自我批判:论卢梭与启蒙运动》

材料二   在《罗马书》中,保罗认为如果想获得救赎,就必须无条件地相信耶稣;这与贺拉斯的“敢于认识”相对立,而这一格言被康德视为启蒙运动的口号。康德明确表述了信仰上帝与启蒙运动的运用理性之间的冲突,并意识到这种冲突是难以克服和不可避免的。在最终试着去澄清他所谓的“启蒙”的含义之后,康德也并不能回避“我们目前是不是生活在一个启蒙了的时代?”这一关键问题。他同时代的人都热切期盼着这个问题的答案,康德对此问题的回答是:并不是。

——摘编自【意】文森佐·费罗内著《启蒙观念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卢梭“自己的思想”主要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中被康德视为启蒙运动的口号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口号的认识。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内容、影响等角度论证“18世纪是一个启蒙运动的时代”。(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00字左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假如你是一位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
A.宰相制度会导致地方脱离中央的管理
B.雍正皇帝认为宰相制度威胁皇权,所以他废除了宰相制度
C.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
D.宰相对皇帝没有任何的影响

10 . 秦朝和元朝的统治疆域较前朝空前扩大,所以统治者在吸取前代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地方行政制度进行了改革和创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始皇初并天下,罢诸侯,置守尉,遂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每郡置一守、一丞、两尉以典之。郡名曰内史、三川、河东……汉中、巴都,蜀郡、黔中、长沙。后又置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凡四十郡

——明张岱所著《夜航船》

材料二 元朝建立以后,对驿站制度进行了改革,驿站以大都为中心。东连高丽,东北达奴儿干,北至吉利吉思,西达伊利汗国和钦察汗国,南接安南,乌斯藏亦设有驿站。全国约设有驿站1500处。驿站有水陆两类,江淮地区一般为水站。元朝规定:驿站一般归兵部和通政院分领,兵部负责南方汉地驿站,通政院负责蒙古驿传。站由站户负责役务,站户户籍隶所处路、州、县,他们需要保证供给驿卒交通工具,有时还需备粮食等,站户负担较为沉重。

——摘编自许嘉璐主编《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此种制度的设立在政治体制上带来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驿站制度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驿站制度的改革有何作用。

(3)依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演变趋势,并结合所学谈谈我们可以得到的规律性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