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00 道试题
1 . 西汉时出现了高头大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几十种物产;这一时期丝和丝织品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耕种、打井和炼铁等技术并用于发展生产。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西汉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扩大B.中国丝织品在欧洲备受推崇
C.中外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升D.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2024-05-16更新 | 112次组卷 | 55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2024-04-27更新 | 263次组卷 | 109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杜鲁门指出,美国安全战略的根本目的在于“确保自由社会的完整性和生命力”。随后美国在欧洲构筑北约,在亚洲同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建立“轮辐式”双边军事同盟,在其他地区,以各式各样的安全合作协议将多国纳入自身主导的国际安全体制中,逐步构建起美国二战后新的国家安全格局。

——摘编自张昭曦《美国国家安全格局:形成、特征与问题》

材料二   毛泽东指出:“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张、自己来处理、一切从国家利益出发,坚决反对外来干涉。”面对新中国初期严峻的国家安全形势、党和国家坚持把以军事手段维护国家安全放在突出的位置、先后进行了抗美援朝、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等一系列战争。在坚定地推动发展自己的工业体系,掌握关乎国家安全的经济命脉的同时,适时调整外交策略,为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划定外交“边线”。

——摘编自董春岭《中国国家安全思想的百年演进》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指出“中国能不能顶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压力,坚持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关键就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在国际安全上,中国坚定的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更加重视国际安全合作,将“结伴而不结盟”视为实现国际安全的重要路径,更加注重“中国作为”在国际安全中的积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摘编自凌胜利、杨帆《新中国70年国家安全观的演变:认知、内涵与应对》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美国家安全战略的意图。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新发展,并分析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新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智慧。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爱国主义精神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一战结束后,欧美列强加紧对中国侵略,造成中国日益严重的政治危机和民族危机,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促成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中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将斗争矛头直指北洋政府,实际上既反对北洋军阀政府,又反对帝国主义,五四运动成为中国人民的爱国壮举。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民主科学精神是五四精神的支柱。运动中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喊出反专制、反愚昧,要民主、要科学的口号,明确提出改造封建旧思想、铲除旧道德等斗争目标。……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各种新思想的传入开辟了道路,马克思主义以它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很快为中国先进分子所接受。

——摘编自李永春、张新洲《毛泽东论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____精神”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参考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不得选用“五四精神”,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52年创作的歌曲《我们要和时间赛跑》唱道:“火车在飞奔,车轮在歌唱,装载着木 材和食粮,运来了地下的矿藏,多装快跑快跑多装,把原料送到工厂,把机器带给农庄,我们的力量移山倒海,劳动的热情无比高涨。”这首歌曲(     
A.吹响了全国土地改革的号角B.彰显了拼搏奋斗的时代精神
C.掀起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浪潮D.凸显“一五”计划的重大成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等石窟。这反映了(     
A.儒学正统地位削弱B.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
C.佛教影响日益扩大D.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
2024-04-08更新 | 95次组卷 | 64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候,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     
A.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B.森严的等级制度特征
C.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D.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2024-03-22更新 | 272次组卷 | 75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8 . 中国古代封建国家中央政府的中枢不断因势演变,下列史实填充正确的是(     

A.①尚书台②刺史③四夷馆B.①大鸿胪②内阁③军机处
C.①内阁②军机处③都护府D.①尚书台②内阁③军机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1938年3月起,画家黄尧在《华西漫画》上发表长篇连载漫画《孤岛追悼记》,有的描绘上海普通百姓饱受列强欺辱的惨状;有的描绘腐朽阶级无视侵略行为,依旧沉迷享乐;有的描绘汉奸商人为侵略者服务还趁机发国难财等。作者旨在(     
A.发掘艺术的政治功能B.批判国民党的腐朽
C.唤醒民众的民族意识D.揭露侵略者的暴行
10 . 东汉后期,地理书由全域性的地志、州郡地记组成1中央侧重于修撰军国政务的地志、而地方长官、当地大姓豪右联合修撰区域社会治理的地记;隋唐形成由中央主导,实行全域性图经的定期修撰制度,规定各州的图经须定期报送中央,成为施政的重要基础。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理知识逐步积累B.土地制度重大调整
C.地方管控力度加强D.儒家思想成为主流
2024-01-30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