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从列宁和平共处观念的产生动机看,我们能找到两个线索:第一个线索是现实的依据(迫切性);第二个线索就是观念上的。十月革命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它作为历史阶段过渡的途径,需要被否定才能完成自身的任务。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平法令》颁布后,苏俄(     
A.成功化解了外部军事压力B.革命任务实现逻辑上转变
C.革命指导理论已发生变化D.已经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
2023-04-12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以斯坦因为代表的青年作家通过对语言和标点符号进行实验、破坏故事的叙述线索来表现世界的混乱和社会的失控。同时,德莱塞等作家仍采用细节堆积等自然主义手法,注意对细节的取舍,更看重故事的氛围,使作品富有诗意。这表明该时期的美国文学
A.浪漫主义开始兴起B.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并存
C.现实主义成为主流D.现代主义已占据统治地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于尔根·奥斯特哈默的《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一书,被誉为“德国史学领域的里程碑”,很快就有了多种语文的译本,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这本书是关于19世纪的深度思考,奥斯特哈默说,“我想要阐释和论述的对象,并非一段封闭的、自我满足的19世纪历史,而是一个时代与历史轨迹相融合的关系,也就是历史之中的19世纪”。本书中“诸多内容和线索”所显示的19世纪,则从18世纪60年代延伸至20世纪20年代,是一个“更长的19世纪”。奥斯特哈默在写作19世纪史时,给出了三个名号,即“资本的年代”“革命的年代”和“帝国的年代”。

——摘编自李剑鸣《全球史写作中的时空结构》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更长的19世纪”是如何理解的。(要求: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