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9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越南战争,美国共造成近六万人死亡、失踪,三十万人受伤。美国投入的战争开支达2500多亿美元,经济停滞引发了经济危机。越战中触犯的种族、民权以及人道主义问题,在美国国内激起了巨大的漩涡,造成了整个国家极度地分裂。战争持续的过程中,美国国内反对的声音从未停止,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内“反战”思想在左翼思潮的推动下愈演愈烈,致使后来一系列学生运动在全美爆发。同时,由于大批左翼媒体的加入,通过电视直播的方式向美国民众展示残酷的战场画面,甚至是美国大兵行凶作恶的镜头,让人们亲眼见证了前线的血腥,美国国内反战的声音在社会舆论中渐渐占据了上风。以大学生、高中生、亚裔族群为主的“反战生力军”,在各大城市掀起一系列的游行示威,同时伴随发生了系列流血冲突事件。国际社会也对越战表达了强烈反对,许多国家的民众和组织也举行了示威游行,联合国也通过决议谴责美国的越战行动,美国在冷战背景下进行的越南战争,更多的是基于意识形态,而非国家利益。越战期间,一些美国媒体反对侵略战争、反对种族歧视、反对帝国主义,这些政治正确的口号在越战时期的美国国内成为青年群体中的主流共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侵越战争期间美国爆发反战运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国反战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2024-05-1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昆明一中高三二模联合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 . 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伴随着东晋南朝、唐中叶城市经济和商业的发展,虽然还有某些士大夫激于道德上的义愤,对“钱”这个怪物进行挞伐,但是,到了宋代这个时候,“钱”已经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力量,在社会上活跃起来了,人们对它的看法也已经大大地改观了。在某些人的心目中,“钱”具有强大的力量,连诗人的笔触也不得不承认:“有钱可使鬼,无钱鬼揶揄。”

——摘编自漆侠《宋代经济史》

材料二   维新派的领袖人物康有为针对国门洞开,西方列强经济渗透日益扩张,民族危机愈来愈深的严重现实,阐明重利是富国救亡的重要举措。如果继续因循守旧,“犹不讲求生财之道,承亟以实利之是尚,吾恐鱼无水死,国无财亡。”他还强调轻利之说压抑人性,扼杀人才,致使国家陷于困境。

——摘编自朱英《近代中国商人义利观的发展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人们对钱的看法改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的义利观并简析其产生的背景。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黄道婆的手工棉纺织技艺在松江地区的传播,逐渐开始辐射到整个江南,随后向中原、湖广等地扩展,掀起了一场明清时期的“棉花革命”。在明清政府的推动下,棉花作为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加之河南、山东等地的棉花伴随着地区商品市场的发展作为大宗商品贩运至江南,为江南地区棉纺织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由于棉纺织业的发展,对纺织劳动力需求进一步增大,出现了雇染匠、研匠“往来成群”的现象,在织造、染色和平整等流程上的分工也越来越细。棉纺织产品不再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小农范畴,而是大量投入市场销售,迎合了明清时期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棉布成为“寸布皆有”的主要布料,并远销海外。

材料二   近代开埠通商以来,洋商凭借雄厚的资金及本国国家权力为后盾,使我国棉花贸易基本落入外人之手,而华商大多资本短缺,金融周转不灵难以与洋商抗衡。近代国际市场棉花贸易日益标准化,且一般采用国际通行的机器打包,棉包密度有严格规定,而中国市场棉花贸易缺乏量化标准,打包的形色也颇有参差,部分棉商甚至为了谋求利益,人工掺水掺杂。洋商在航运交通上的优势大大缩短了交易周期和经营成本,而这也使得华商望其项背,加之战争对船只、火车运输的阻断“贸易几至完全停顿”的现象偶有发生。然而在国际贸易大背景下,在华洋行为华人棉商提供了模仿和学习的机会,棉业公会相继确立,业务涵盖了从国内贸易到国际贸易,从零收贩运到加工业务,从设行收花到居间介绍。

——摘编自于新娟《近代国际化背景下的江南棉商》

材料三   随着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相关企业、行业在全球市场主导之争也日益激烈,一些西方国家利用长期以来形成的国际话语权体系和企业价值体系进行“围追堵截”的现象屡见不鲜。

西方某些组织、企业捏造所谓“强迫劳动”来抹黑新疆棉,其真实意图是利用自身影响力破坏我国棉产业基础。“打铁还需自身硬”,新疆棉产业只要保持信心和定力,不断转变经营观念,并采用有力措施加以应对,就一定能打破某些西方国家别有用心的“魔咒”,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摘编自牛方《新疆棉事件:热搜之后的冷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时期棉花革命的特点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中国棉花贸易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疆棉事件的启示。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发生了抗战时期工业内迁和新中国三线建设两次轰轰烈烈的经济建设运动。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在全国近4000家工厂中,沿海地区的工厂占全国工厂的76%,与之相较,西南地区近代工厂不到300家,西北地区几近为零。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决定开展以国防为中心的经济建设运动,将沿海工业向内地迁移。至1940年,内迁基本结束,共计内迁工厂448家,技工1.2万余人,这使得内地工业出现了短暂蓬勃发展的景象……20世纪60年代,全球形势异常紧张,中国的国家安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此形势下,党中央做出了三线建设的重大决策。规模巨大的三线建设从1964年持续到1980年,横跨三个五年计划,累计投资2000多亿元,参与建设的职工在高峰时期有400多万人。全国众多项目从沿海迁至三线地区,有力地促进了内地资源的开发,改善了我国的生产力布局。

——摘编自陆婷《抗战时期工业内迁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一两次以国防为中心的经济建设运动比较研究》

材料二   美国城市经济的地理分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很大变化。早期商业性城市的经济中心以及工业革命时期城市的经济中心主要集中在内城人口密集的区域。随着重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环境的恶化,工业企业伴随居民的迁出而不断迁往郊区,中心城区开始出现衰败的迹象。二战后情形更为突出,20世纪50年代开始,众多公司离开中心城区来到郊区安营扎寨。1963年,美国工业企业有一半位于郊区;到1981年,大约2/3的制造业活动在郊区的工业园和工厂中进行……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美国城市经历了新的经济转型和文化变迁。信息产业、文化产业以及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在中心城区的发展再一次提升了中心城区的经济地位,各类外来专业人才的涌入提升了文化的多元性,中心城区的吸引力再次加强。

——摘编自王玉平《美国城市经济地理空间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次经济建设运动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经济地理空间的变迁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美两国经济空间布局变迁的差异。
2022-04-25更新 | 18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2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明治维新过程中文明与文化的“离异”与“回归”现象,在东亚具有普遍性。1840年,眼看一个老大帝国在鸦片战争中败于远来的“夷狄”小邦,日本朝野为之震动,这可视为日本人现代觉醒的开端。1853年美国“黑船来航”或称“佩里扣关”,成为日本近代历史的重要转折点,甚至可以看做明治维新的起点。明治政府实施以西方国家为榜样的“文明开化”政策,号召动员国人学西方,下令神佛分离,儒学被全盘否定,西装被定为官服。画家放弃了自己的民族风格,民族音乐让位于贝多芬、瓦格纳。一时间,“欧化”铺天盖地。但是,这样的“欧化”如无本之木,缺乏支撑点,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冈仓天心针对“全盘西化”的倾向,提出了以回归儒学、恢复民族自觉、重建日本文化为目标的“亚洲觉醒论”。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文明开化”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文明与文化“离异”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明与文化“回归”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以前,中国和俄罗斯并不接壤,17世纪以后,沙俄通过扩张,使得中国和沙俄互为最大的邻国。沙俄侵华政策基本方针早在彼得一世就已奠定,他的后继者亚历山大、叶卡捷琳娜等沙皇都继承了这一侵略方针。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苏俄支持中国的革命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苏形成了结盟关系,《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斯大林在维持苏联利益的同时,也真正给予了我们帮助。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撤走援华工程师,拆除设备,几令中国陷入极大困难之中,甚至还发生了珍宝岛战役。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关系正常化的进程演变成正常化的中俄关系。现在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深,最重要的是还建立了中俄边境贸易,在互利互惠原则上发展沿边城市的全面合作。

——摘编自王钰《近现代中俄关系走向》

材料二   二战后,日本一直处于美国的控制之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更重视日本作为战略基地的作用,要将其纳入它的战略体系中。美国片面炮制的对日“和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其目的是谋求使其长期占领日本“合法化”。19508月,美英公布了“对日和约草案定本”。其中,在领土问题上它违背了《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协议》的规定,故意把中国台湾、澎湖列岛等归属问题弄得含混其词。同时,日本吉田政府在美国指示下,也同蒋介石集团签订了所谓的“和约”,并建立“外交关系”。1958年,杜勒斯等人说蒋军驻扎在金门、马祖是“愚蠢和不明智的”,企图使蒋军撤出金马等沿海岛屿,把台湾与大陆完全隔离开。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面对国际格局的演变和超级大国霸权地位的起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得以恢复,美国开始调整对华、对台政策。1972年,中美两国在上海发表了《上海公报》,美国表示:“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是中国对美斗争的重大胜利。

——摘编自高民政《19491979:中美围绕台湾问题的军事政治较量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俄两国关系发展进程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台政策的表现并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对外政策调整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宋政府颁布了多项行政法律以管理庞大的官僚群体。宋朝的科举考试开设了“明法科”,法律成为科考的重要内容。宋朝专门设置审官院负责京官和朝官的考课,还颁行《守令四善四罪》考课法。宋朝扩大了御史的弹奏权和行政监督权,“台谏官许风闻言事”;地方建立监司、通判监察体系,还特别制定《监司互监法》。皇帝亲自掌握御史的任免权,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为御史。还颁发了《名例敕》《职制令》《厩库敕》《杂敕》等,对监察官的职权与活动做出了明确的规范。

——摘编自杨世鑫《法制前提下的宋代公务员管理》

材料二   在西方国家,凡职业文官都要经过竞争考试,而不是靠私人关系或党派背景。文官管理有统一的人事管理机构,如美国和英国的文官事务委员会等;有统一的人事制度和法规对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实行综合管理,并使他们在各部门之间,在中央和各级地方单位之间转调、轮换、流动等。美国政府还把分类法应用于几乎所有文官职位,文官“无过失不受免职处分”。国家通过立法明确规定:文官必须忠于国家;严守国家机密;文官一律不准从事任何与本部业务有关的盈利事业;文官不得参加政党活动,不得公开发表政见,或对政府施政任意批评,使政府感到为难。

——摘编自焦冠军《西方文官制度概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宋代与西方近代公务员管理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导致上述不同的原因。
(3)综上,谈谈你对公务员管理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些介绍西方世界和西方文化的著作,1844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1845年姚莹写成《康輶纪行》,1848年徐继畲编成《瀛寰志略》,何秋涛著成《朔方备乘》,梁廷枏写成《海国四说》。这些著作,有些是关于世界地理历史的,有的是关于中外关系的。这一时期中国人所看到的还仅是西方的物质文明,并且主要是坚船利地,因此最初表现出来的学习西方的意向也主要是仿造船炮。

——据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等整理

材料二   19世纪末,中华民族陷入空前危机之中,而资产阶级的成长及其知识分子代表意识形态的转换,促使维新派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围绕制度层面的文化更新,提出了一系列主张:痛陈制度变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要求对制度层面进行全面革新,使其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等诸领域。

——摘编自房列曙、木华主编《中国文化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40年代国内出现介绍西方的著作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变化及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常香玉(1923--2004),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自幼跟随父亲及老师学习豫西调,在长期演出实践中,她逐渐将豫东调、沙河调等融汇于豫西调中,并吸收秦腔、河北梆子等唱腔,创立了独树--帜的常派艺术。1948年,常香玉在西安创办了香玉剧社,致力于培养青年演员,还改编了《白蛇传》《花木兰》《破洪州》等传统剧目,这些剧目成为常派艺术的传世之作,深受群众喜爱。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支援抗美援朝,常香玉率剧社巡回各地义演半年,以演出收入捐赠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她又率团亲赴朝鲜慰问志愿军,在175天中演出了180场。此后,常香玉在大庆油田初创期间和其他重大活动中都率团慰问演出。晚年病重治疗期间,常香玉还抱病参加慰问奥林匹克中心建筑工人的演出。2004年,常香玉逝世,国务院追授其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

——据《国务院关于追授常香玉同志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的决定》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常香玉捐赠战斗机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常香玉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主要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04年,詹天佑为中国最早的商办铁路--潮汕铁路工作两个多月, “全路工程估勘完竣”。后又受聘为洛潼公司的技术顾问,勘测出切实可行、更为节省的线路。1905年,清政府以75万美元从美国合兴公司手中赎回粤汉铁路的修筑权,其后成立的粤路公司官场习气太重, “逾三年,成路只128里,每里需银65000余元。”1910年,公司改组,刚刚筑成京张铁路的詹天佑被选为公司总理。他推行严格的检查考核与奖惩制度,落实和加强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制度,引进西方国家购料时的招标方法。1911年5月,清政府公然宣称“粤路均归国有,定为政策”。6月7日,詹天佑出面抗争,粤路公司公开致电川汉公司,表示: “粤路股东合群反对,力筹对峙。现就公司设保路机关所。彼此唇齿,务恳协力。”武昌起义期间,詹天佑坚守职务,列车照常通行,铁路财产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孙自俭《詹天佑与晚清商办铁路》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詹天佑成为商办粤汉公司总理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詹天佑对晚清商办铁路发展的贡献。
2024-01-16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全国卷人教版02)(12+2+1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