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工业化浪潮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因素引起的,其中包括优越的自然资源。富有创造力的工匠在先前的科学发展基础上实现了更大的技术创新。同时,致力于经济发展的政府也通过鼓励新发明、新贸易和银行体系的种种法规支持了工业化的进展。

——据皮特·N·斯特恩斯等《全球文明史》

材料二   1929年4月,苏联在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决议中提出,“根据国家工业化、加强苏联国防力量与不依赖资本主义国家这一总方针,工业基建投资主要用于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它要占全部工业投资的78%”。到一五计划结束,苏联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28年的48%上升到1932年的70%。

——据陆南泉等《苏联真相:对101个重要问题的思考》


(1)任举两例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出现的技术创新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工业化有何突出特点,并说明苏联“一五计划”取得的建设成就。
2 . 对近代西方的认识,要从思想、政治、经济等方面展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基督教从人与神的关系中考察人性,认为“罪”的观念是基督教人性论的核心观念,……昭示着人的沦落状态。西方近代以来,无论是霍布斯、洛克还是康德等,虽然他们关于人性的阐释有诸多不同,但从根本上都同样包含着某种人性恶的预设,即出于自然本性而趋利避害有可能滥用自然权利。从人性的罪与恶出发,西方建立了以法治为核心的政治哲学理念。

——摘编自胡伟希《从人性论的差异看中西政治哲学理念的分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关于人性论的观点。

材料二   (启蒙运动思想家)保障人权和实行法治的主张,崇尚知识、提倡科学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理性社会的种种设想,都已超出了国界,跨越了时代,有着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们卓越的见解为欧美的民主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各举一例说明启蒙运动对欧美民主进程的深远影响。

材料三   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的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英]哈巴库克、[英]波斯坦主编,王春法等译《剑桥欧洲经济史》第6

(3)根据材料三指出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式。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023-07-13更新 | 48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管理,一直有非常严格的制度。服役于官营手工业的劳动者,许多是民间工匠注籍匠户后世代以无偿劳役形式艰苦劳作。由于官营手工业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内部技术分工十分细密。有学者认为,“各种规模庞大的官营手工业,虽然都是政府的官设机构,但却都具备了工场手工业的生产条件,并具备了工场手工业的基本性能”。论者还指出,官营手工业“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其生产过程中“指挥工作”的“是由政府派遣的官吏”。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第二版)》

材料二   近代大工业机器是一成龙配套的体系,军用工业不可能长久地孤立发展,势必会带动其他的相关产业。制造舰船枪炮需要机器,制造机器需要钢铁,冶炼钢铁需要煤铁矿,煤铁矿并采后需要运输。制造业、钢铁业、采矿业、运输业、动力业互成流程,诸环节缺一不可。李鸿章等便发现:“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于是,除军用工业外,民用工业的兴办提上日程,民间也开始涉足机器工业。这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由此发生。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写出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的标志。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此类“民用工业”企业的主要创办形式,并从经济的角度,简析近代“民用工业的兴办”所起的作用。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証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建》

材料二 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晚间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开张。“耍同去处,通晓不绝。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范文澜《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分析宋代“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3)根掲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工商业发展呈现了哪些新特点?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外开放是使唐代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威远播的重要积极因素。唐朝的对外开放繁荣,除中外使节的往返,还有商旅流动、僧侣请益、留学生互派等形式。唐廷不仅采取了诸如任其往来贸易、开放官学等种种优惠措施,将大批商人、学者等吸引进来,还营造出宽松的环境使他们的才智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为了便于商品外销,手工业者专门制作具有外域文化特征的产品。唐太宗处理当时国际关系的宗旨是“德泽布”,即“天下和为一家”“中国贵尚礼义,不灭人国”。在此精神的指导下,唐朝与周边国家和平交往,“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彼此丰足,皆有便宜”。唐都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摘编自周尚兵《唐代对外开放的特征及历史意义》

材料二   近代以来,通商口岸的作用和影响对于中国来说是“利害参半”。伍廷芳等诸多清朝官员认为,对外开埠通商“利多害少”,主张自开商埠。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危局,推动了清王朝自开商埠的实施。清末新政时期,自开商埠为数更多,先后开放岳州、秦皇岛、济南等地。1905年,沙俄企图独占东北。为了抵御沙俄侵略,清政府采纳张之洞的建议,全面开放东北。自开商埠中的各方面主权完全属于中国,更不准在此设立租界。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材料三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这是中国近代以来付出巨大代价换回的历史教训,也是改革开放40年的宝贵实践经验。当今时代,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世界大势浩浩荡荡,开放融通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滚滚向前,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世界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推进互联互通、加快融合发展成为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是对外开放的受益者,同时也在积极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中国贡献,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中国正在不断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摘自《学习习近平主席博鳌亚洲论坛主旨演讲系列评论之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外开放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自开商埠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近代开埠通商相比,当今中国对外开放有哪些发展,并简要阐述谋求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