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有关中国和古罗马的法律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罗马法思想则以自然法为核心理论。……正如西塞罗所言:“真正的法律是与自然相一致的正确理性;它适用于所有人且不变而永恒,……对于真正的法律,其神圣性不可能被贬低,其合法性不可能被扭曲,其效力不可能被废止。”古罗马法学家将自然法称作自然的理性、普遍适用和永恒不变的正义,各国成文法的准则和依据。

材料二   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最大特色就是法以礼为灵魂,若失去了礼的指导,法不但失去了存在的价值,而且还会成为危害天下的“虐法”。礼治具有以下特点:强调法律的从属地位,依靠礼的实施,耐心细致地教化,以理服人;强调人情是法律的核心,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当人情、道德与法律相抵触时,永恒的人情、道德是不可改变的,可变的只是法律;强调执法的目的在于消除法律,“胜残去杀”,消除了暴力的统治方式——法律,社会治理依重教育,将社会的和谐,而不是公正,放在首位;强调法律实施的最佳途径是“人治”,认为在治国中,“人”的作用远远重于法律。

——以上均摘自《中国古代法与罗马法的差异》

材料三   梁启超将中国专制归结为历史传统,有先秦“封建制度之渐革”。导致封建衰而专制起;也因秦汉以降“贵族政治之消灭”,历代社会等级间虽有流动,但民众的自由平等意识很薄弱;此外,“权臣”被“次第摧毁”,相权逐渐沦为帝王的“留声机”与“写字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罗马法的特点;并分析该特点有何积极进步的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传统法律的几大重要特色;并分析该特色给中国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3)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三中梁启超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的理由。
2024-04-1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尔果斯市苏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二战”后,国际经济合作对经济全球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中国也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治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期间,英国和美国都在酝酿战后经济秩序的方案。19431944年,英、美经过多次谈判,商定了以美国《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妥协方案。19447月,英、美等44个国家的代表通过了以英美妥协方案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材料二   19474月,美、英、中、法等23个国家进行关税减让的谈判,双边关税谈判共进行了123项,涉及大约5万种商品。10月,23国签订了《关贸总协定》。关贸总协定除每年召开大会外,主要活动是主持减税谈判……有力地推动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进程。

——以上两则材料皆选自高德步、王玉《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从全球治理体系来看,目前在经济发展领域主要由美国、部分西欧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所主导……筹建亚投行是中国首次以规则制定者的身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不仅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的话语权,也是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一个体现。

——国际在线网(2016114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形成的经济体系以及主导国。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关贸总协定的宗旨。后来,它被哪个国际组织所取代?这反映了当今世界贸易体系有何特点?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前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地位的变化。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约发轫于姬周,实立于嬴秦,至西汉乃臻完备。故研究中国监察制度,一般均自秦汉开始

——《中国文化新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举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自秦汉开始”的史实依据。

材料二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有一个不断的发展演变的过程。历代统治者都在继承前朝监察制度的基础上,建设具有本朝特色的新的监察制度……在不断发展完善过程中,监察制度形成独立的体系,监察官不受其他行政长官的干预,“台(御史台)无长官”……在专制集权的社会,监察官没有皇帝的支持,很难行使其职权,唐睿宗曾说:“御史绳奸慝,苟非人主保卫之,则为奸慝所噬矣”……汉代颁布《刺史六条》,唐朝也制定《六察法》,明清时期亦有《责任条例》和《钦定台规》,以此明确监察职责

——吴凤霞《略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演变的几个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在演变过程中体现的特点。

材料三 唐太宗指出,天下之事,千头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如果日断十件事,有五件有误,日积月累,“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因此,太宗把大臣谏诤作为治国安邦的一项重要方针。宋代哲宗朝,谏官梁焘和王觌共同奏劾军器少监蔡硕“盗用官钱,乞取货赂,计赃共及万缗”。宋英宗朝,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

——据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3)据材料三中和所学知识,说明监察制度在古代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4 . 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产生后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玮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1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江)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材料三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见下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四 下面是我国近代以来几种主要经济形式的发展曲线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说明松太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的原因。他们破产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有何客观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F1可能是哪些因素?这些因素的根源是什么?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后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如果你是民国时期一位商人,想投资创办企业,以实现“实业救国”的抱负,那么哪段时间对你投资最有利?为什么?
5.根据材料四,你认为哪一条曲线最能代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根据所学知识说明该经济最后的归宿是什么?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古典民主是直接民主制,奉行的宗旨和原则是自由和平等,自由体现于政治生活为“人人轮番当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平等则要求“数学(数量)平等”,就是说“全体公民人人相等”。所以,政事须经公民集体议决,由大多数人的意志裁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施治生《试论古代的民主与共和》

材料二:纵观英国历史,特别是17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英国社会在作出了种种探索和尝试后,最终选择了这种保留王权形式的资产阶级代议政体——君主立宪制。……尽管在君主立宪制度下,英王仍然是终身和世袭的国家元首,享有宪法赋予的法律上或形式上的巨大权力,但是这种政体下的国王是“统而不治”、“临朝不理政”。宪法在赋予权力的同时,对王权的行使也加以了种种限制。通过一系列法案的颁布,逐渐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丁翌《试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材料三:美国总统布什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反映出的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二,分析英国是如何确立“议会至上”的。

(3)依据材料三,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

2016-11-27更新 | 626次组卷 | 16卷引用:新疆伊犁州新源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伴随着全球化以及交通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国际移民的流量、流向和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总体规模更加庞大,形势更为复杂。正如戴维·赫尔德所说,“有一种全球化形式比其他任何全球化形式都更为普遍,这种全球化形式就是人口迁移”。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除了传统的移民国家外,世界上还有其他一些国家开始接纳永久性移民,如阿根廷和委内瑞拉均在积极从国外引进移民,尤其是引进技术移民。此外,还有一些国家虽然不承认自己是移民国家,但实际上在接纳国际移民,如德国通过家庭团聚的形式接纳了大批移民;而日本和以色列则是通过鼓励过去移居国外的公民及其后代或亲属回国的方式接纳永久性移民;像哥斯达黎加、墨西哥和菲律宾这样的国家则通过积极鼓励商业投资移民和富裕的退休人员移居本国居住而使其国家变成了事实上的移民国家。目前,阿根廷、圭亚那和乌拉圭等部分拉丁美洲国家仍在鼓励外来移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移民增加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认为社会治理需要等级秩序的建立和巩固,唯有兴礼治,法的刑罚功能才能发挥,才能将国家、社会、家庭中的长幼、尊卑关系延续下去而不致紊乱。《论语·子路》云:“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这一思想经汉代儒家学说代表董仲舒吸收改造为具有神秘主义倾向的“德主刑辅”论。《汉书·董仲舒传》云:“阳为德,阴为刑。”董仲舒既重视德的教化,也主张在“大德小刑”原则指导下刑罚的适用,德刑并举、重德轻刑的正统“礼治”思想由此发展形成。理学将儒家纲常理论提升至具有先验性特质的“天理”高度,将礼法结合的共同体思想贯彻于“德礼政刑”“相为表里”的治国策略。可以说,中国古代法治观是以“礼法合一”为核心范畴的“混合法”的思想理论与实践活动的集合。

——摘编自李墨《儒家伦理法:中国古代法治观的核心范畴》

材料二   西方法治意识理念是建立在自由主义基础上的,强调的是维护和保障个人的权利。法治的核心理念,就是“确信法律能够提供可靠的手段来保障每个公民自由合法地享用属于自己的权利”。作为西方法治史上的第一个宪法性文件——英国1215年颁布的《自由大宪章》,就是一部权利自由的宣言书。法国1789年颁布的《人权宣言》在第二条中规定:“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作为西方法治文明精髓的宪政制度,就是建立在防止国家权力侵犯个人自由的理念之上的。美国学者萨托利说过:“自由主义在英国的宪政实践中得到发展,在美国宪法中可以看到最成功的书面表达,并且在宪法保障——因而也就在法治国家——理论中得到了详尽的阐发”。自由主义“发明了从制度上平衡人治与法治的方法”。

——摘编自柯卫《中西方法治意识的差异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法治观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古代中国法治观相比,近代西方法治观有什么特点。
2023-11-20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江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官员考核方式主要包括“考满”和“考察”,前者属于对官员个体的个性化考核,后者属于对官员群体的全面性考核。“考满”,是针对每一位任职到一定期限的官员进行的一般性考核,主要是考核官员的从政资历和任期政绩,“考满之法,三年给由,曰初考,六年曰再考,九年曰通考,依《职掌》事例考核升降”,具体办法是三年一考,三考为满,考满之日,有司量其功过,分出等次,以此为据决定该官员之去留升降。“考察”,是定期对大明王朝所有官员开展考核,可以说是“全覆盖”——“通天下内外官计之”。

——摘编自徐佳《明代官员考核制度及其启示》

材料二   清代对文职官员的考察分为“京察”和“大计”。考察京官叫“京察”,考察外官叫“大计”。“京察”和“大计”皆三年一举,考察内容分为四个方面,即守(操守,有清、谨、平之分)、才(才能,有长、平之分)、政(政绩,有勤、平之分)、年(年龄、有青、壮、健之分)。经考核后,一般合格者照旧叙用,不合格者则予以处分(罚俸、降级或革职)。此外,还有所谓“六法”:一日不谨,二曰罢软无力,三曰浮躁,四日才力不及,五曰年老,六曰有疾。在“京察”和“大计”中,皆根据所属官员的情况,如有上列情形之一者则“按其实而劾之”,经最终复核后则给予不同的处分。贪官和酷吏则不属六法范围,可直接特参。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官员考核制度的特点及主要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清时期的官员考核制度。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发诸尝逋()亡人(逃离原有户籍而出外游食之民)、赘婿、贾人……以逋遣戍,在直抵阴山的地方置四十四县,又派遣蒙恬率兵三十万北逐戎狄。

——摘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汉元帝竟宁元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

——摘自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十九》

材料二:隋唐与魏晋南北朝时民族交融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没有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样频繁的民族迁徙,没有各族之间的争战、割据以及由此产生的各族之间的同化、融合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而是在统一政权下内地汉族统治阶级通过各种政令、措施,逐渐同化、融合周边各族,或周边各族与邻近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自然融合;汉化仍然是隋唐时期民族融合的主流。

——摘编自周伟洲《试论隋唐时期西北民族融合的趋势和特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隋唐统治阶级加强与周边各族交融的举措。
2023-09-16更新 | 129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江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城市内部的交通主要是依靠步行、高力车为主……城市局限在半径约为不到4km的集中布局平 面内……沿交通干线出现了许多驿站……驿运站、驿铺非常整密,而且水路也设驿铺,供给交通工具和食宿,大大便利了商旅……古代的城市内部主要交通干线为过境交通:a.城市作为地域性的中心具备防御功能,城内 重兵把守,城市扼守在交通要道上;b.由于当时的交通工具较为落后,过境交通有利于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在主要交通道路两侧形成一定的商业、市场等交换、消费场所,从而使沿交通干线古代城市形成“串联”型分布。

——摘编自张洪恩、黎克继《浅析中国古代交通方式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城市社会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大量的移民不断地从各地涌入,传统城市交通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许多城市都开始有意识地实施城市交通的规划建设工 程,为新式公共交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电车、公共汽车在许多城市相继出现,标志着中国逐步进入新式公共交通时代,电车的出现促使城市的发展重心由旧城及河流沿岸向电车沿线转移,改变了传统城市的空间模式。

——摘编自鲍成志《试论新式公共交通兴起与近代中国城市发展》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公路建设的投资主体由过去单一的地方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转变为中央 和地方政府交通主管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外各类经济实体等。投资方式由过去单一的地方政府公共投资转变为银行资方式公共投资转变为中央地方联合投资、中外合资合作,以及外商独资等多种形式。公路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984年公路建设投资仅22.8亿元,截至2017年底,公路建设投资完成21253亿元, 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77.4万千米。高速公路遍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全国高速公路网。

——摘编自徐丽、贺菲菲等《缓解 制约 支撑发展——收费公路的前世今生》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交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交通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高速公路建设的特点,并分析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的意义。
2023-03-10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伊犁州霍尔果斯市苏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