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旧制度带来贪污腐败、卖官爵、政治丑闻屡见不鲜。这些严重影响到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加速发展经济和实现自由竞争的愿望。19世纪50年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加大了政府工作量,也使得政府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化、更加专业化,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管理这些新老产业。

——摘编自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

材料二   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总体上以西方文官制度为蓝本,同时汲取了科举制的合理成分,带有中西合璧的味道。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在法制化道路上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进程。有关文官考试、任用、薪俸、抚恤等相关的法律体系从无到有,逐渐形成和完备。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党派性则更加浓厚,一切文官均需为国民党的一党私利服务,成为实际上的“党务员”。军治色彩则在北京政府时期体现得最为明显,军阀之间相互割据,凭借自己的军事势力,制造政潮,以军压政。

——摘编自陶继波《民国时期文官制度发展概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民国时期中国文官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中国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
2023-11-20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江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8世纪以来,阿拉伯帝国武力征服西班牙后,就非常重视当地教育,“几乎每一个人都会写字”。穆斯林西班牙有70座公共图书馆,藏有从各地搜集来的珍贵书籍。哈干姆二世时科尔多瓦的图书馆最大,藏书达60多万册。除公共图书馆外,这里还有数目众多的私人藏书。中国的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到西班牙,更加促进了书籍的传播和文化的普及,照亮了西欧中世纪的思想科学文化的黑暗世界。

——摘编自吴长春《阿拉伯文化传播到西欧的途径》

材料二   1653年,曼彻斯特市成立了免费对公众开放的切塔姆图书馆,这是英国最早的公共图书馆,1669年,作家约翰·伊夫林提出为公共图书馆立法的建议,此后,主张以公共税收来维持免费图书馆的建议增多。18世纪,工业和科学的发展逐渐战胜神学,人们知识水平不断提高,于是,英国逐渐产生教区图书馆、咖啡屋、慈善学校和机械工人学校等各类信息传播载体。1850年,尤瓦特提交的《公共图书馆法》议案经过议会的反复斗争最终被认可,英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法令生效.此后,英国的议会文化使得公共图书馆大行其道,公共图书馆迅速成长,到19世纪末,英国公共图书馆数量超过100个。

——摘编自《英国公共图书馆产生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阿拉伯帝国统治下西班牙文化事业发展的表现及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19世纪英国公共图书馆得以发展的原因。
3 . 普通的面包折射出人类不平凡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人们都叫埃及人“吃面包的人”。面包不仅仅是埃及人的主食,还是观念层面的衡量标准和计量单位。“面包个数”象征着财富,全国遍布的烤炉实质上等同于铸币厂。烤炉里烘烤的面包,最终变成了现实世界中的货币。埃及人还在墓室的墙壁上绘制了许多不同形状的面包,有的像墨西哥农民的草编帽,有的像小金字塔,甚至还能看到神牛、哈托尔女神、丰饶女神的形象。

——摘编自(德)H.E.雅各布《了不起的面包》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前,面包生产一直由中世纪的手工技术主导,费时费力。商家在制作面包时或混入明矶作为增白剂,或为了增加面包重量在原料中混入土豆,或干脆缺斤少两。为了应对以上问题,发明家约翰道格利希在19世纪50年代发明了全自动轻盈面包机,创办了轻盈面包公司,生产成品纯净、大小一致、无需发酵的轻盈面包,成为近代英国面包工业化生产的关键尝试,也是科学家探索无酵母胀发手段的重要成果。

——摘编自朱联璧《19世纪中后期英国面包生产的工业化尝试》

材料三   1937年,麦当劳兄弟在加利福尼亚经营了一家汽车餐厅。1943年,他们转向主要销售用两片面包做成的汉堡包,并对经营方式进行了重大改革,采用自助式用餐,使用纸质餐具,并提供快速服务。这种独特的经营方式大获成功。接着,麦当劳兄弟又开始建立连锁店,并亲自设计了金拱门的招牌。到20世纪80年代初,麦当劳已在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6000多家分店。仅1985年一年就发展海外分店597家,平均每15小时就开一家分店。

——摘编自马若寒《克罗克和他的麦当劳餐饮帝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面包在古埃及的功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英国面包生产工业化尝试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麦当劳经营模式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旧社会伦理道德的心理惯性依然存在,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弊病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阻碍因素。但是,受五四运动前后急剧动荡社会现实的影响,人们的社会心理发生了重大变化,主流社会心理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助推因素。

——改编自《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社会心理分析及其启示》

材料二   纵观整个抗战时期,国人对战争前途走向的认知,既非从始至终都存有必胜信念,也非一直悲观失望,而是随战争形势起落,几经变化。193810月后受战争形势影响,悲观情绪不断滋长,抗战必胜的信心与此前相比明显下降。……194325日,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社论:“(令)我们愉快的是百年的锁链已开始解除,我们更能挺起胸,昂起头,以更充沛的精神抗战到底。”

——改编自《抗日战争转机与社会心理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前后社会心理变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和1938年相比,1943年国民重拾抗战信心的主要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永乐时期,内阁不过是一个侍左右、备顾问的秘书性机构而已,自仁宣之后,由于得到皇帝的信任与青睐,内阁权力日益增长,逐渐有了票拟权和参与评议朝政的权力。嘉隆万历时期,内阁的发展达到顶峰,内阁得以以部院之职兼任大学士,品秩日渐加尊,班列也位于六部尚书之上。明初宰相制度废除后,分相权于六部,六部实际上成了最高一级行政机关,而嘉靖之后,内阁渐夺六部之权,至万历时,内阁首辅已俨然历代之“宰相”。

——摘编自武萍《明代的内阁制度》

材料二 从1688年“光荣革命”一直到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英国国王依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内阁的去留,内阁时而听命于议会,时而听命于国王,因此,在18世纪前期,英国虽然形成了内阁,却没有确立内阁制。直到1832年以后,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成长为统治阶级中最强大最富有的阶级,相反,土地贵族的力量迅速衰落。统治阶级各部分经济实力的演变终究要体现于国家政治权力的分配上。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表在政府和议会中一步一步扩充势力,王权迅速没落,议会主权迅速确立。因此……在十九世纪中期,英国内阁制的各项原则逐渐确立,并最终形成了责任内阁制。

——摘编自韦荣建《论英国内阁制度形成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代内阁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的背景,并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明代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主要不同点。
2020-09-26更新 | 323次组卷 | 17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江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近代以来,中国外交风雨兼程,折射出国运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1年,总理衙门正式成立。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不但包括办理对外交涉、通商等事,凡与洋务有关者,比如修建铁路,开矿办厂,购买机器、船炮、枪械,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管理关税等,皆归其管理。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王朝的对外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

——摘编自马彦丽《从晚清外交机构的演变看中国外交近代化》

材料二   “一战”的结局大大削弱了列强在华势力,……巴黎——华盛顿会议为中国拓展外交提供了活动舞台,国际联盟也成为中国改变国际地位的主要活动场所。随后,北京政府的“修约外交”,广州政府的“革命外交”、南京政府的“改订新约外交”等,以不同方式推进了废除或者修改不平等条约的举措,使列强对华不平等条约体系被撕开了一个缺口。

——石源华《中国周边外交十四讲》

材料三   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中国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也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习近平主席十九大报告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总理衙门设立的政治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以来各类政府“废除或者修改不平等条约”的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外交取得成就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说明近现代中国外交发展的大趋势。
7 . 近代以来,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贸易联系开始增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1860年,英国对几乎所有的货物,除30项外,全部免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不过,英国更积极于强迫其他国家实行自由贸易,向英国商品敞开大门。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关税大战也愈演愈烈……随之而来的是国际贸易的进一步趋于萎缩,而这反过来又加深了危机本身。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在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广泛开展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杨起善《复关对策研究》

材料三   1996—2006年世界总产出与世界贸易增长速度对比



——联合国《2005—2006年世界经济概览》

材料四   自贸区挂牌以来,经济活力明显增强;外资企业对上海自贸区的认同度不断提高。累计新设企业3.5万家,其中新设外资企业超过5500家,新设外资企业的平均注册资本接近内资企业的2倍。尤其是自贸区扩区一年来,全市近一半外资企业落户在自贸区,新设外资企业数占比从自贸区挂牌初期的5%上升到一年来的20%,说明外资企业对上海自贸区的认同度不断提高。

——摘自《新民晚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贸易政策变动的主要经济背景,这一政策的推行对世界市场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的“货币竞相贬值”是由哪一重大事件所引起的?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国际社会在二战后初期开展“协调与合作”的主要表现。
(3)据材料三,概括图表信息反映的经济现象,结合国际贸易体系发展的史实说明该现象出现的原因。
(4)据材料四,指出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举措。综合以上材料,请你对我国参与国际贸易提出合理化建议。
8 . 亚明的《货郎图》展现了江南人民的生活情景。画面采用传统工笔重彩技法,全景式展开,人物姿态优美。此画背景部分全为绢底,这一设计衬托出了妇女、儿童的衣着和花布的鲜艳华丽。这一画作(     

亚明《货郎图》(1958年)
A.表明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全国成效显著B.重现了广大人民土改后的激动和愉悦
C.反映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突出D.表现出劳动人民幸福祥和的生活氛围
2023-12-1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尔果斯市苏港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元朝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两到三个省,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源于元朝(       
A.因俗而治的治国理念B.民族征服的特殊背景
C.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D.地方割据势力较强大
10 . 国家决定自1955年7月份起,先行在国家机关及中央直属事业单位废除以实物为基础进行折算的工资制,改行货币工资制。这次全国工资制改革建立了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几大类工资分配制度。当时全国工资制度改革的背景是(     
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和工业化成就突出
B.政府机构改革和干部队伍急剧壮大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和行政管理职能膨胀
D.经济形势好转和物资供给趋于稳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