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7 道试题
1 . 商路的开辟对促进区域联系和全球联系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欧亚大陆从一个地区和另一地区之间贩运商品,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和香精。到18世纪末,这种有限的奢侈品贸易由于新的、大宗生活必需品交易的扩大而转变为大规模贸易。跨大西洋贸易的规模尤为如此,因为美洲种植园为供应欧洲,先生产了大量烟草和蔗糖,以后又生产了大量咖啡、棉花及其他商品。他们还必须输入劳动力,从而导致了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金属产品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给运到欧洲。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苏联合开辟了西北国际通道。该通道从苏联萨雷奥泽克到中国境内的霍尔果斯口岸,全长2925公里。据统计,1937年到1941年,中国向苏联购买飞机997架,坦克82辆,火炮1000余门,机枪5万余挺,汽车1000余辆。这些物资90%以上是通过西北国际通道运抵中国。1937—1944年,中国运交苏联的产品有钨砂、纯锑、锡、铅等矿产,还有大量的茶叶、桐油、生丝、羊毛、驼毛及羊绒、皮张等,这些物资大部分在星星峡、哈密等处交货。西北国际通道是中国境内延伸距离最长、运行时间最长、也是最安全的国际交通线。这一通道的开辟使古老的丝绸之路重现昔日的荣光。

——摘编自尚季芳《论西北抗战大后方的地位》


(1)根据材料一,概括1500年至18世纪末世界贸易呈现出哪些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北国际通道”运行的背景及意义。
2 . 有学者认为,抽象的和平,即仅仅没有战争的那种和平,在国际关系中是不存在的。和平意味着通过谈判和协定来和平地、有序地改变条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大战结束后的几年中,法国外交的目标就是为国家安全建立一个可靠、持久的基础。从理论上说,国际联盟以其《盟约》第十条提供了普遍的安全。困难在于国联缺乏实施这一条款所必需的力量。法国转向了较小的欧洲国家,它于1920-1924年分别与比利时、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协商建立了正式的军事联盟。这一联盟基本上是反德的。不过,大约在1925年前后法德两国的外长即白里安和斯特莱斯曼断定,各自国家的安全可以通过直接谈判和达成协议来加强,结果产生了被称为《洛迦诺公约》的一系列协定。之后,美国国务卿按照白里安的建议,提出各国保证摈弃战争、不把战争当作“推行国策的一种工具”。这一建议在1928年8月得到了实施。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出席会议的各大国同意如下:

……

(四)注意到“霸王战役”应于1944年5月发动,同法国南部的战役相配合。根据这一声明,苏联军队将在差不多同一时间发动攻势,以便阻止德国军队从东战场调到西战场。

斯大林 罗斯福 丘吉尔

——摘自1943年某国际会议协定内容

材料三 1948年5月29日安理会通过第50号决议,决定成立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负责监督执行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达成的停火协定。

1974年,联合国中止了南非参加联合国大会的工作,并不允许南非参加一切国际组织和联合国主持下的一切国际会议。

联合国自1945年成立以来,有80多个曾受殖民统治的国家作为独立主权国家加入了联合国。其它许多领土通过同别的独立国家发生政治联系或通过同他国合并而实现自决。联合国在这一历史性的转变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摘自《全球通史》、人教版《20世纪战争与和平》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洛迦诺公约》签订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洛迦诺公约》的签订对当时的欧洲和世界局势产生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以上国际会议的名称。材料二所指的决议指的是什么事件?并简要概括该事件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联合国的哪些宗旨?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联合国建立的历史意义。
2020-03-1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都先后采用,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材料二   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金本位制崩溃。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国际货币关系陷入日益动荡和混乱的状态。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实际上等同于黄金,取得了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材料三   进入7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实力地位进一步下降,美元购买力也日益下降。一些西方国家要求美元贬值并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不予理睬,于是德、意、比、荷等国先后实行浮动汇率制。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于1971年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此后,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姜春明、佟家栋《世界经济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际金本位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的背景以及该体系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背景,并说明影响世界货币制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之间,关于经济问题的广泛讨论,成为当时“百家争鸣”的重要内容。各学派都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对经济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如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主张足食与藏富于民,并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荀子提出开源节流、节用裕民、礼义为富强之本的主张。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二:先秦之时,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甚少。汉武帝时,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煮盐、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购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民负担。公元前81年,昭帝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但这些经济统制措施,仍基本延续下去。

——摘编自《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的经济主张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经济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
2024-04-17更新 | 165次组卷 | 33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主观题强化卷)
5 . 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权和民主制度建设进行不懈的探索,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熟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111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央、闵西、湘鄂赣、琼崖等苏区及红军各部代表610人出席会议,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纲》的主要内容有

1)规定苏维埃国家性质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将地主、资产阶级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排除在外,剥夺他们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

2)规定苏维埃国家政治制度是工农兵代表大会,保证工农大众参加国家管理,实行民主集中制和议行合一原则。中华苏维埃政权的机构设置、权力配置、活动原则等均仿效苏联。

3)规定苏维埃国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工农兵及一切劳苦民众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摘编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材料二   为组织和宣传基层民主选举,有的抗日根据地成立了选举委员会和选举训练班,并印行了大量的小报和宣传品,仅晋察冀边区就出了各种报刊100余种,如息平的《大家选》,曲阳的《民选》,定县的《民主洪流》,另外,通过上千个村剧团、宣传队和歌咏队走村串街宣传,如戏剧《选村长》形象地告诉农民选上自己合意的人带来的好处。边区、县、区、乡或村都设有民意机关,老百姓尽可以对代表品头论足,根据地还创设了一些特殊的投票方式以适应识字不多或不识字的农民参加选举,如:画圈法、画杠法、画点法、投豆法等,事实证明,唯有扶助农工,才可以训练民众的能力、才能达到完全的民主。

——摘编自张鸣《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基础政权选举与文化的复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宪法大纲》颁布的背景并简要评价《宪法大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抗日根据地选举活动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023-11-25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31年9月27日,北平学生发表《告全国民众书》,指出:“向国联报告请求公判”,是“软弱无效,坐以待毙的政策”,主张工农兵学商“组织起来”“联合起来”。《告全国民众书》发表的背景是(       
A.日本制造“济南惨案”B.日本占领东北三省
C.“华北自治运动”进行D.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据《唐书)记载,许多状元出身书香门第,如孔纬,孔子的后代,祖父孔戮举进土第,官至礼部尚书。唐代有家世资料记载的状元中仅4名为寒门,占比8%。由此可知,唐代(     
A.出身背景影响科举竞争B.世家大族把持入仕门径
C.科举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D.社会阶层流动趋于停滞
8 .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
(1)背景
____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
②这一时期,兼并战争不断。
(2)目的:各诸侯国为了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
(3)概况
2023-10-26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主题探究是历史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某校一学习小组的探究方案中出现了“新和谐公社”“共产主义者同盟”“剩余价值论”“巴黎公社社员墙”等关键词汇。据此可知,该学习小组探究的主题是(     
A.科学社会主义兴起的背景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C.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D.社会主义理论的成熟与实践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学术领域“百家争鸣”的出现绝非偶然,夏商西周时期为之奠定了两个并重且不可分离的历史基础:人才和思想资源……西周末年礼崩乐坏,士作为低级贵族从政治结构中游离出来。在生存压力之下,士面临着再就业的选择。士再就业的事实,决定他们必须在自己原有知识基础之上,根据现实的需要,提出不同的思想观念和解决方案,并在私学兴起的背景之下不断强化自身独特的思想立场,这些举措推动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轴心时期中国思想的突破。

——摘编自何善蒙《“士”的再就业与百家争鸣》等

材料二   就当时而言,百家争鸣在经济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繁荣,而封建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并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在文化上,百家争鸣使教育从原来局限于统治阶级内部进行的“学在官府”发展成为人人都能够通过不同渠道获取知识的“学在民间”。知识分子对世界观和社会现象进行思考,使文化传播和文明进步都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谭苏《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条件,并分析材料一中“士”的再就业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