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人口南迁的情况。从诗句中可以看出人口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战乱
B.南方经济发达
C.南方统治者休养生息
D.南方交通便利
3 .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该诗反映的是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2017-12-25更新 | 39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学对中国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有人形容孔孟是“逆时之士”,而把经常被人视为儒家“旁门左道”的荀子以及后来的董仲舒,称为“顺时之士”。

材料二   经学是指中国古代,研究儒家经典,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的学问。以下西汉和宋代官定“经”的范围:

西汉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宋十三经:北宋时,承继唐代九经定制,但是《孟子》的地位有所上升,南迁以后,《孟子》的地位已经不可动摇,升格为经,与开成石经合做十三经。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政治之所以腐败,人民之所以受难,最大的祸根就是专制君主。为此他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恢复宰相制度,使宰相有职有权,能与天子“同议可否”。重视学校的作用,认为学校不但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且应当成为“公其非是”的议政机关。并且要求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要把学校发展成含有近代意义的议会机关,要求将决定是非的最高权力从天子手中转移到学校。他还主张将郡县制和分封制结合起来,加强地方的独立性和自立性。

——摘编自武树臣《黄宗羲的法律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孟与荀子分别被视为“逆时之士”和“顺时之士”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和宋代的经学对儒学发展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进步性。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5 . 关于汉赋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汉代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产物B.突出特点是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
C.主要描述下层人民的生活疾苦D.以楚辞为基础,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
2018-06-13更新 | 148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北流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6 . 解放战争期间,毛泽东写有七律诗一首,前四句是“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与该诗直接相关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7 .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的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2016-11-18更新 | 411次组卷 | 37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第十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8 .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这是董必武同志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诗句。诗中的“会”指的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谁识书生能报国,晚清人物数康梁”,这句诗描述了清末一次著名的思想政治运动,其背景之一是(   )
A.《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第二次鸦片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社会与民族危机
C.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
D.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完整方案
10 . 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提出汉字是封建时代的旧文化,应予废除。该观点说明
A.白话文运动的兴起B.新文化思潮中的偏激倾向
C.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D.“诗界革命”的负面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