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 .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用了李斯的主张,下令:凡《秦纪》之外的历史书籍及非博士官所藏的《诗》《书》、百家语限期烧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不烧,禁止私学,欲求学的以吏为师;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此举旨在( )
A.发展教育事业B.强化地区管理C.加强皇权统治D.促进民族融合
2023-01-09更新 | 934次组卷 | 29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绵竹中学2023届高三6月模拟预测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2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五代时的冯道,几乎是“不倒翁”“好好先生”的代名词。冯道生于河北的一个贫寒之家,但不耻清贫,品性淳厚,孝而勤学,颇有古风。冯道任河东节度使掌书记时,尽力调和李存勖与郭崇韬的矛盾,表现出非凡的胆量见识。后唐明宗李嗣源即位后,冯道为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多次劝谏君臣“谷贵饿农,谷贱伤农”,并朗诵唐代聂夷中《伤田家诗》,大力提倡关注农民疾苦。明宗识字极少,等冯道走后再找人连句解释清楚,倒也能够采纳其建议。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在冯道主持下,依照唐代刻本《开成石经》及其注,端楷书写,能匠刊刻,印行《易》《书》《诗》《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周礼》《仪札》《礼记》,史称《五代监本九经》。后周世宗柴荣认为自己的实力如山像唐太宗一样平定天下,冯道直言不讳地说:陛下未可比山,也未可比唐太宗。

对于自己在历史上的地位,冯道预见到“知之者罪之者,未知众寡矣”。果如所见,历来对冯道的评价不一。毁之者如欧阳修认为:读书人的气节都被他丧尽了!誉之者如苏东坡说他是“菩萨,再来人也”,王安石说他是“佛位中人”,当代文化大师南怀瑾称赞他说:“财色两病皆无,炉火纯青,无懈可击”。

——摘自《齐鲁晚报》《冯道的道》


(1)根据材料,指出冯道的主要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上对冯道评价的主要看法及差异出现的原因。
2019-04-0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19届高三下学期3月份联考(第三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3 . 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是指
A.科举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八股取士
2019-04-21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红花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一模试卷

4 . 读诗回答问题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春愁》


(1)作者写这首诗是在哪一年?
(2)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1945年台湾回归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分离,原因是什么?
(5)谈谈你对台湾问题的展望。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5 .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下列各项不属于他的成就的是
A.豪放词派的集大成者
B.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C.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
D.“宋四家”之一、以行书名世
2018-10-19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选考(学考)十校联盟高三2018年10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6 . 汉代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是
A.诗B.词C.赋D.小说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7 . 明朝永乐至成化年间,文坛上出现一种所谓“台阁(内阁与翰林院)体”诗:思想情感“雅正平和”, 心态陶然悠然,以“施政教,适性情”为目的 ,应制、唱和之作数量非常之多。这反映了( )
A.拯救封建专制陷入危机的情感
B.诗人缺乏关怀生活与艺术创造的热情
C.对程朱理学和道学家们的抨击
D.复古与追求古代优秀山水诗歌的前奏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强调:“以吏为师,三代之旧法也。秦人之悖于古者。禁《诗》《书》而仅以法律为师尔。”这说明(   
A.三代时期儒法并重
B.夏商周采用“刑主德辅”的法律思想
C.秦朝抛弃了以吏为师的做法
D.法律是夏商周秦相沿的统治工具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在文人眼中,书画同源,明代徐渭的《风鸳图诗》中“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的诗句。这两句“题画诗”反映出
A.寄情于画的艺术特色
B.明代市并生活丰富
C.现实主义创造手法
D.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10 .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遐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又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这说明,孔子
A.希望通过文学作品涵养人的心灵
B.主张通过文学作品维护等级制度
C.强调文学应关注人的理性认识
D.认为文学要过滤提升原生态的情感
2016-11-2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辽宁省辽南协作体高三下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