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明上河图》近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动画片《麦兜响当当》将其作成了动画,2010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也特设一幅《清明上河图》以展示宋代都城的街市。

材料二:16一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年代
1600
1670
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8.25
13.5
21.0
27.5
51.0

     ——摘自谷延方《重评圈地运动与英国城市化》
材料三: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率基本情况(部分)
年份
总人口(万人)
非农业人口(万人)
城市化率(%)
1950~1957
55196~64653
9137~10618
16.55~16.42
1958~1960
65994~66207
12210~13731
18.50~20.74
1978~2006
96259~103475
15230~19686
15.82~32.53

——摘编自中国城市化率课题研究小组研究报告
材料四: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 ——《世界近现代史》
(1)结合材料一图片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城市的发展对宋代的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以来不同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历史背景。
(4)根据材料四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名校
2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中美盟国体制的建构是二十世纪世界大事,更是改变中国历史走势的大事。……中国的政治面貌、中国人对世界的看法,中国人的价值观都因为中美结盟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短短几年时间,中国在美国的帮助下,迅速成为到世界四强,进而从国际边缘走向世界政治舞台中心,成为联合国创始发起国,成为联合国五常。不仅扔掉了积贫积弱的帽子,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而且开始参与战后秩序的安排,开始将中国智慧奉献给二战后的国际体系。……中国人对世界的认知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改变和提升。

——马勇:《寻找盟友——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经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中美结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时代中美关系的期待。

3 .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正是因为他对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孙中山先生始终在全中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始终受到全中国人民由衷的景仰。

——胡锦涛《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讲话实录》

材料二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了实现“民生幸福”,孙中山先生提出了什么主张?后来进行了怎样的“创新”?试分析其“创新”有何现实意义。

(2)说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富国强民”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内涵。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三大思想理论的认识。

2018-11-14更新 | 3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

4 . 读诗回答问题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春愁》


(1)作者写这首诗是在哪一年?
(2)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1945年台湾回归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分离,原因是什么?
(5)谈谈你对台湾问题的展望。

5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一战之后,《凡尔赛和约》墨迹未干,美、英等战胜国就偏离和约的原则和相关条款,采取了“抑法扶德”政策,为日后希特勒上台加快扩军备战奠定了物质基础。在巴黎和会上,英、法、意、美等国将德国强占的山东半岛的主权转送给日本,这纵容日本军国主义者加快了对中国的侵略扩张步伐……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者挑起“九一八”事变,进而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美、英、法等控制的国际联盟竟然要求中国承认日本在东北的“特殊权利”。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美、英两国政府依然对日采取姑息、怂恿的绥靖政策。1938年9月英法在美国支持下,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妄图实现“欧洲普遍绥靖”,将祸水引向苏联,坐收渔利。1939年7月2日,英国政府发表声明,表示承认日本侵华现状,同意不妨碍日本在华行动。美国为集中应付欧洲局势,自1940年11月起与日本进行正式或非正式谈判,力图缓和美日矛盾。这种做法实质上纵容了日本的侵略行径,也未能阻止日本军国主义大规模空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随之爆发。

——摘编自钱文荣《二战教训的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指出英法美对德、日的政策及其后果,并概括指出英法美对德、日政策的特点及其危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英法美对德、日的政策所带来的启示。

2018-05-04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4月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全国卷(六)文综-历史试题
6 . 物价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它与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国际局势等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

——赵吉庆:《工业化过程中物价变动的历史趋势及其对策》
材料二: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三:建国后至1978年前,我国的物价水平总体上是稳定的。在政府的指导下,若干工农业产品实行全省一价,某市大米价格0.139元/斤,粮食由政府统购统销20几年这价格几乎没变。
1992—1994年物价上涨幅度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的,特别是食品类和服务项目的价格上涨最为明显。据当时的报纸记载,“人们像昏了头一样,见东西就买,既抢购保值商品,也抢购基本消费品,连滞销的也不放过”。
——白杨《改革开放30年我国物价的发展》
(1)依据材料一,指出1850—1920年间英国物价指数变化趋势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3—1920年英国物价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1929—1932年美国的物价变化情况。面对这一物价变化,美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的?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前我国物价水平总体上稳定的原因。1992—1994年我国物价为什么会大幅上涨?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政府干预物价的认识。
7 . 顾炎武认为明王朝“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鉴于此,他强调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反对君主专制
C.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D.经世致用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8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古今中外人们都在不断地探索。
材料一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中华通史》
材料二
美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肯定了以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规定立法权属于美国国会,并规定了国会的组成;行政权属于美国总统,以及规定总统产生的办法:司法权属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并规定最高法院的组成。这部宪法表明,美国在世界上第一次创造出既不同于英国的民主政治体制,也不同于英国议会内阁制的制度,使美国成为一个具有全国统一的中央政权的联邦制国家。这种政治体制和国家结构形式后来为许多国家所仿效。
——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异同。
(2)基于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0年普法战争后,德国从法国夺取了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阿尔萨斯是法国最先进的纺织工业基地和发达的工矿业区,特别是洛林的铁矿,日后与鲁尔的煤矿联合起来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保证了德国钢铁生产国的地位,还直接影响到德国机械技术的确立。同时,德国从法国得到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德国利用这笔巨款用于工业建设和加强军备。
材料二   
近代早期,德国在教育普及的程度居世界各国之首。1821年设立以技术教育为主的柏林实业学校,各地纷纷设立中等技术教育学校。政府还十分重视职业教育,还规定18岁以下青少年必须进补习学校学习。德国大力发展工科大学,1898年,德国9所工科大学在校生超过万人。在高等教育方面,教学与科研、基础训练与专业训练相结合以及倡导学术自由的原则,已成为高等教育办学的普遍模式。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大潮中,德国不仅出现了威廉“伦琴、马克斯”普朗克等一批科学巨匠,而且还出现了一系列应用性的新技术成果。苯胺染料、电动机制造等从理论到应用,德国比英、法等国要快3-5年。
1929年,德国的人均汽车拥有量落后于英法两国。希特勒上台后不久宣布了“国民轿车”的概念:让每人都拥有自己的轿车。在希特勒大力鼓励汽车生产的战略下,大部分汽车企业在纳粹统治经济中追求自主战略,适时调整自己的生产,赢得了战争时期的生存和发展。
德国长期以来实行严谨的工业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一是建立完善、统一的行业标准,二是建立公正、客观的质量认证和监督体系。既有效协调了本土企业间的竞争,又确保了“德国制造”的质量,还整体提升了“德国制造”的竞争力。在德国制造业公司的营业额中,27%以上是来源于创新产品。尖端技术产品的营业额中,7%以上用于研发。经过几十年的锤炼,“德国制造”随着西门子、奔驰、宝马、阿迪达斯等品牌成了享誉全球的高品质产品的代名词。
材料三   
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性格、民族性格、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普法战争给法德两国经济发展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成德国制造业实现世界领先的因素。
(3)综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就德国民族精神对国家发展的影响,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皇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它(小篆)字体整齐划一,布局紧凑,笔划匀称,明显改变了六国文字那种构造繁杂,难写难认的弱点。在秦代,……由于隶书笔划平正,结构趋于合理,便于书写辨认,因此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并成为全国常用的通行字体。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国之所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象到的原因。

——[英]乔·韦尔斯《世界史纲》


【材料三】 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

——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促使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措施的因素有哪些?秦代文字由篆书向隶书的演进反映了文字演变的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作者对中国文字的看法,你认同吗?从秦始皇“书同文”的意义和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两个角度谈谈你对韦尔斯观点的认识。
3.结合时代背景,说明材料三作者当时提出废除汉字的目的。对于包括汉字在内的中国古代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