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康、雍、乾三朝的几种官书中使用的“盛世”一词,在《万寿盛典初集》(康熙五十六年)中出现73次,在《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乾隆三年)中出现52次,在《钦定千叟宴诗》(乾隆五十年)中出现39次,在《八旬万寿盛典》(乾隆五十七年)中出现62次。这说明清朝(     
A.对文化造成严重摧残B.努力构建巩固统治的舆论
C.康乾盛世的实至名归D.君主专制统治达到了顶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宋元时期,诗、词、散文和元曲等多种文学体裁获得发展。这一发展主要得益于(     
A.崇文抑武政策B.科举制的完善C.城市经济繁荣D.理学思想形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资政新篇》提出,培养德才兼备、文武兼通的人才需施以“三宝”教育:宗教道德教育为“上宝”;火船、火车、连环枪、量天尺等为“中宝”;文学艺术、诗画美术为“下宝”。这表明《资政新篇》(     
A.体现了对国家出路的新探索B.受到了中体西用思想启发
C.代表了农民阶级的革命要求D.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4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唐代相对开明和开放的政治环境下,讽谕诗便被唐代诗人应用得“前无古人”,因而也具有了明显的“谏言”性质。之所以这样说,不仅是因为唐代文人不是在事后利用诗歌做一些亡羊补牢式的无力嘲弄,而在于他们在事态萌发之前就能一针见血地指陈政治得失;不仅在于文人们基于职司、言责谈得失、明体用,而且在于几乎整个诗坛都弥漫着“经世致用”的风气。白居易曾强调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正体现了唐代的诗歌风貌。

——据程遂营《唐代文人的“言谏”与“诗谏”》

材料二   在效忠和效率这对困扰所有国家官僚机构的矛盾中,中国传统国家一向着意点就是前者;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度,生活节奏相当缓慢,不在军情紧急情况下,行政效率一般不是大问题,而效忠与否往往关系着王朝的生死存亡,任何官员个体或者群体对皇权不忠,都是皇帝无法容忍的。一个庞大的全能式的行政体系,本身存在无限扩张权力的可能性,如果没有另外一种机制制衡,后果将难以设想。这将会导致皇权无法有效地控制局面,中国古代监察系统即是这种制衡机制的表现之一。传统中国的制衡机制,跟其他古代国家相比,应该说是比较好的。当然,其缺陷也是很明显的。

——摘编自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诗谏”盛行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述中国古代监察系统的功能;简要说明中国古代监察系统中“效忠”和“效率”的关系?
2024-03-1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天立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古代史上友好交往也曾是两国关系的主流。下列诗句中能加以佐证的是(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B.西行天竺求真本,力辩乌荼占顶峰
C.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D.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部刺史奉诏条察州,惟一条察强宗豪右,其五条皆察二千石。(张敞)拜冀州刺史,既到部,而广川王国群辈不道,贼发不得,敞围王宫搜得之,捕格断头,悬王宫门外。因劾奏广川王削其户。盖自贾谊自文帝时已虑诸国难制,吴楚反后防禁益严,部刺史总率一州,总以此为要务。

——摘编自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材料二   益州刺史王襄欲宣风化于众庶,闻王褒有俊材,请与相见,使褒作《中和》《乐职》《宣布》诗,选好事者令依《鹿鸣》之声习而歌之。

(何)武为刺史,二千石有罪,应时举奏,其余贤与不肖敬之如一,是以郡国各重其守相,州中清平。行部必先即学宫见诸生,试其诵论,问以得失,然后入传舍,出记问垦田顷亩、五谷美恶,已乃见二千石,以为常。

——摘编自班固《汉书》


(1)根据材料,概括刺史的职责并说明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刺史制度建立的背景并归纳其性质。
2023-03-0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陈寅恪曾写道:“铁骑飞空京洛收,会盟赞普散边愁。十年一觉长安梦,不识何人是楚囚。”该诗纪念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B.抗日战争C.西安事变D.红军长征
2022-09-04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浙江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8 . 在唐朝诗人中,李白受过道教的符箓,每以“谪仙”见称,但又自名“青莲居士”;杜甫常以“穷儒”自命,但又“身许双峰寺,门求七祖禅”;王维人称诗佛,但也“愿奉无为化,斋心学自然”,颇似老庄的传人。这一现象反映出,在唐朝(       
A.诗歌题材丰富内容包罗万象B.宗教因素改变诗歌创作风格
C.文化政策影响诗人思想倾向D.诗人都以宗教名号彰显自己
2023-03-05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1949年4月,陈榖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换人间。”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平津战役,和平解放北平B.民众支援前线,淮海战役胜利
C.千里跃进,挺进大别山D.渡江战役,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宋史》记载:“宋初置教坊,得江南乐,已汰其坐部不用。自后因旧曲制新声,转加流丽。……播之教坊,颁之天下。”据此推断,“制新声”有利于
A.昆曲的繁荣B.词的创作C.京剧的流行D.诗的兴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