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鸣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方且割万有,专己私,侈身臂,矜总持,不纵以权,不强其辅,则所以善役天下而救其祸者,荡然无所利赖。

——王夫之《黄书》

材料四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黄宗羲的主要观点。
(2)针对材料一存在的现象,顾炎武提出何种解决方法?理由是什么?
(3)材料三中王夫之实际上是否定了当时政治制度的哪些方面?
(4)综合材料一、二、三,指出三者思想的共同之处。结合材料四,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产生这种进步思想的原因,并对其作简要评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王阳明说:“有忠君之心,即有忠君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君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哉!”王阳明旨在
A.强调伦理道德B.重视知行合一
C.宣扬格物致知D.说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021-12-11更新 | 196次组卷 | 19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伙邪臣计谋为淫乱,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天子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故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及天子支庶子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馀焉。吴楚时,前后诸侯或以适削地,是以燕、代无北边郡,吴、淮南、长沙无南边郡,齐、赵、梁、楚支郡名山陂海成纳于汉,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馀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贡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汉都八九十,形错诸侯闲,犬牙相临,秉其院塞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

——据司马迁《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整理

材料三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延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制据的地理条件。……

   ——中国论文网


(1)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初期所面临的政治问题和解决方法。
(3)据材料三,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写道:“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作者赞赏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016-11-27更新 | 1344次组卷 | 20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文德民族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甲:“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乙:“辟邪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丙:“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则焉”。
A.朱熹、李贽、黄宗羲
B.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C.朱熹、王夫之、顾炎武
D.王夫之、王守仁、顾炎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五四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观点中哪一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孔子不是天生圣人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2019-03-04更新 | 115次组卷 | 3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7 . 顾炎武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人人平等,平民都有参政权
B.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爱国
C.论证了儒家“仁义道德”的虚伪
D.否定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B.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2016-10-19更新 | 121次组卷 | 96卷引用:2015-2016学年贵州都匀市一中高二下开学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