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女性文学作家。她们于诗、词、文、赋、散曲、戏剧、小说及文学评论均有成功的尝试。她们不再局限于同性之间的交流,冲破“男女授受不亲”的礼仪,大胆与男性作家接触,以此来提高自己。这折射出明清(     
A.理学思想受到冲击B.男女平等思想普及
C.推行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D.女性成为文学创作的主体
3 . 如果说宋代诗文词(特别是文和词)是元明清作家不断追怀、仰慕的昨天,那么,元明清小说,戏曲的大发展就是宋代刚刚发展起来的白话小说和戏曲的灿烂明天。材料反映了
A.全国的统一促使文学成就日益超越前朝
B.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市民阶层兴起与扩大
C.通俗文化的兴起日渐冲击封建等级观念
D.文学表现形式的增多文化政策逐渐宽松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4 . 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该诗反映的梭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A.维护多数公民利益B.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
C.关照少数公民利益D.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
2019-01-30更新 | 1226次组卷 | 24卷引用:云南省陇川县陇把镇中学2019年高三4月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5 . “工厂死在接收上,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A.1924~1927年
B.1937~1945年
C.1945~1949年
D.1949~1956年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6 .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2016-11-18更新 | 947次组卷 | 69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云南省昭通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高三历史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考古资料证实,当时(西汉)铁工具的种类几乎应有尽有,仅铁农具就有十多个种类;以铁犁的使用来说,出土铁犁的地区已遍布鲁、豫、辽、陕、甘、苏、川、蒙、贵、闽、粤、桂等13个省区。

——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公元31年)迁南阳太守,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成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而建功多,百姓便之。

——《后汉书杜诗传》

材料三   长安市有九,各方;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凡四里为一市。

——《三辅黄图》卷二

(王莽)遂于长安及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主管五均的官。除负责征收工商税外,还负责掌握市场物价)。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   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

——《汉书食货志》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中,指出汉代农业、手工业生产各有何特点。两者之间有何关系?
(2)据材料三,概述汉代商业发展的状况。
(3)基于材料四反映的现象,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