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独立之初的美国名义上是一个国家。但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所谓的邦联……,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才能建设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促进美国的繁荣发展。华盛顿等美国资产阶级领导人也深受启蒙思想影响,不赞成建立一个君主制国家,希望建立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

——摘编自虞崇胜《政治文明论》

材料二   第十一条   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战争后美国的国家体制及其弊端。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美、德两国议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地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觉得中国古人面对的政治难题主要有以下六个:

第一,如何防止地方力量做大,形成对中央政府的致命挑战?

第二,如何防止军事集团把枪口对准统治者自己的胸腔?

第三,如何防止外朝官僚集团做大,形成对皇权的威胁与挑战?

第四,如何对待皇亲国戚这些“自己人”,是用他们还是不用他们?

第五,如何对待社会基层力量,是尊重、利用还是控制它?

第六,如何处理中原政权(天朝大国)与周边政权(边陲小邦)的关系,是朝贡、羁縻还是直接治理?

——摘编自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选择其中的一个“政治难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3-09更新 | 1188次组卷 | 37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下关第一中学教育集团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嘉祐三年(1058年),王安石提出了一整套培养公职人员的办法,努力奠定变法的思想基础与组织基础。首先,他针对学校教育空疏腐败的现实,提出以“尚实用”为原则来培养人才,其教育内容具体来说则包括德性的养成及处理具体政务能力的培养。其目的显然是培养政治精英或国家治理者。王安石建议,在进士考试中,取消诗赋、贴经和墨义,改为经义和策论。在人才的任用上,他再次强调了德才兼备的传统观点,认为应以个人德才的高低为依据,在社会有序分工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公共治理功能。他积极推行高薪养廉的制度以遏制腐败。他还提出利用礼法相结合的手段来进行保障。两者结合既是减少改革阻力的“托古改制”,同时也是为了通过礼、 乐、刑、政的使用保证国家治理结构有序运行的创新尝试。

——摘编自宋丙涛、张庭《历史教训与当代启示:王安石变法的公共经济学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公职人员培养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公职人员培养思想。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7年受一个有影响的美国民间机构的鼓励,法国外长白里安向美国建议签订两国间的废战条约,美国国务卿凯洛格则提出这个条约应具有普遍性。于是1928年在美、英、法、德、意、日等六大国的主导下《巴黎公约》得以签订。条约规定:缔约各国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并废弃以战争作为在其相互关系中实施国家政策的工具;缔约国之间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性质和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解决;任何签字国如用战争手段谋求利益,即不得享受公约给予的益处。

——摘编自【英】E.H.卡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材料二 第十六条 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第十二条 所规定(联盟会员国非等到行政院仲裁三个月后不得从事于战争)而从事战争者,应视为对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各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或财政关系,禁止其人民与破坏盟约国人民之各种往来,并竭力阻止其他任何不论其为联盟会员国或非会员国之人民与该国之人民之财政上、商业上或个人之往来。如遇此情形,行政院有向各有关政府建议之责任,俾使联盟会员国严格地派遣海空军、组织军队以维护联盟盟约……

——引自1920年《国联盟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简述《巴黎公约》和《国联盟约》两个条约的差异。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对《巴黎公约》和《国联盟约》两个条约进行评析。
2021-08-3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5 . 古代中国人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和近代欢洲人开路的新航路都加强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从今天的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

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远达波斯湾、红海和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

——摘编自《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摘编自何炳林、陈树干等的研究成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人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能到达哪些地区?有何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加识,指出“新世界”、“旧世界”分别代表什么地区?“新世界”与“旧世界”建立联系之后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丝绸之路架构的市场与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的世界市场的区别。
2020-03-23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19-2020学年高三7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材料 1901年1月,清政府发布了筹办“新政”的上谕,并陆续颁布了整顿吏治、废除科举、派遣留学生、办理警务等法令,从而拉开了警政建设的序幕。

1902年5月,袁世凯参照外国的办法,在保定创设警务总局一所、分局五所,挑选五百巡警分布城厢内外,直隶的警政建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同年,袁世凯在天津设立巡警学堂,聘请洋人充当教员,并编译外国有关警务书籍,教授警务知识,令各局巡警学习。次年,将保定巡警学堂并归天津,改称北洋巡警学堂,培养巡警官弁。其后又增添河巡、马巡、暗巡和消防队等,把警察制度推广到各府、县及铁路,在全省建立起警察网。

袁世凯的首创被清政府当作经验推广到全国,广西、福建、上海、浙江等地纷纷仿效。警察制度成为国家机器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侯宜杰《袁世凯传》


(1)根据材料,概括袁世凯建立警察制度的措施。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清末警察制度创立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日军伤亡战果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0月歼灭日军近2万人日军回到战前态势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0月歼灭日军8千多人日军退兵,双方恢复到战前状态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1942年1月歼灭日军近5万人日军司令部从岳阳撤回武汉,恢复战前状态

——摘编自梁小进《长沙会战的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长沙会战开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三次长沙会战的历史意义。
2019-09-0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材料   1978年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基础,在会议中,中央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78年,安徽凤阳拉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包产到户的做法得到了邓小平的肯定。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农村推广起来。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继而带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瓶颈期。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力挽狂澜,他阐述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同年十四大的召开,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7年邓小平逝世,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共同成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为中国现代社会转型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摘编自靳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概括邓小平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有悠久的法治传统。现代学者们把这种法治称之为中华法系。从汉朝董仲舒儒学“以礼入法”开始,经过魏晋南北朝郑玄等经学大师的注解与系统化,唐朝《唐律疏议》的颁布,标志着中华法系日趋完善。宋朝时,理学家们增加了族规、乡约教化的内容。清朝的法典基本沿袭《大明律》,在传统礼法秩序、尊卑亲疏的原则上,强调“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并据此制定了《大清律例》。但是清朝乡约的内容变成了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的《圣谕广训》,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原本由宋朝以来儒学人士发起教化百姓的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

1902年4月,慈禧懿旨“着派沈家本、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8月28日,中英通商行船条约画押:“中国深欲整顿本国律例,以期与各国律例改同一律”。此后,《大清律例》停止,师法欧美成为中国法的新传统。

——摘编自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法治的特征。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1902年清朝法治改革的原因。
2019-09-07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整个19世纪70年代,洋行牢牢地控制着中国生丝出口的定价权,在洋行的压迫下,生丝价格每况愈下,十年中已跌去了一半,江浙一带的丝农们苦不堪言,当地的丝商们惨淡经营,高额利润尽被洋行鯨吞。胡雪岩敏锐捕捉到洋行的死穴——难以控制生丝的生产源头。他在江浙育蚕村镇四处采购,到1882年夏天,共囤积了近2万包生丝,占全部货源的1/3。为彻底控制价格,他力邀丝业同行组成生丝价格同盟,坚持高价出售,试图一举拿下生丝定价权。怡和洋行请大清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出面斡旋,胡雪岩拒绝了赫德提出的合伙办丝厂的条件。就在这时,欧洲的蚕丝丰收,中国本土丝价大跌,几家大的丝行破产。胡雪岩试图邀集丝商将来年的新丝再次收进,以迫使洋行屈服,结果无人响应。北洋干将盛宣怀联合买办席正甫,利用汇丰银行在上海制造货币供应短缺,丝价直线下跌。1883年12月1日胡雪岩资金链断裂,他在各地经营的阜康分号同时倒闭。最终,生丝被怡和洋行抄了个大底。

——摘编自宋鸿兵《货币战争3:金融高边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雪岩生丝经营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胡雪岩生丝经营失败给你的启示。
2019-09-0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