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民族文化与历史之生命与精神,皆由其民族所处特殊之环境、所遭特殊之问题、所用特殊之努力、所得特殊之成绩,而成一种特殊之机构。一民族所自有之政治制度,亦包融于其民族之全部文化机构中而自有其历史性。所谓“历史性”者,正谓其依事实上问题之继续而演进。问题则依地域、人事种种实际情况而各异。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对上述材料中的某一视角或整体予以论述。   (要求:视角鲜明,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云南铁路经过军事管制,终于逐步回到人民手中。参照1950年4月政务院发布的《关于废除各地搬运事业中封建把持制度暂行处理办法》,在昆明铁路局的统一领导下,废除了封建把头制、包工制,按计划接收铁路院校毕业生和城镇复员军人,使之成为铁路局固定工。固定工按照工程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分类、分级,通过考工、考核等方式,评定工资等级,并对从事野外测量、钻探的职工给予生活补贴。1950年6月,《铁路奖惩暂行条例(草案)》颁布,对违反劳动纪律、违章作业等制定了严格处理方式,对创造发明和技术改进等给予表彰。同年7月,昆明铁路局严格按照中央规定,对职工的生育、养老、医疗等保险事项进行初步建档。

——摘编自李海燕《新中国建立初期云南铁路劳动工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云南铁路工资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云南铁路工资改革的影响。
2024-03-12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尖子生学情诊断考试)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959年5月,古巴国内推行了《土地改革法》,废除庄园制,禁止外国人控制土地,并把土地分给农民。8月,美国宣布减少古巴食糖对美出口份额。此时恰逢古巴食糖丰收,大量食糖无法出口,导致糖价大跌,古巴经济损失惨重。美古关系日趋紧张。就在此时,苏联适时出现。1960年,苏联宣布将大量采购古巴食糖,同时以低于美国三分之一的价格,为古巴提供各类石油制品。此后,古巴与苏联越走越近,美国则忧心忡忡,筹划推翻卡斯特罗。当年洛佩斯带领雇佣兵三次远征古巴的历史,给美国提供了历史经验。

1961年的年初,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在交接工作时,艾森豪威尔建议他要加紧训练反卡斯特罗的秘密部队。肯尼迪走马上任之后,急火火地想将苏联的气焰打击下去,对在古巴展开秘密军事行动也充满了兴趣。3月15日,中情局再次提交了对古巴的行动计划,并选择猪湾作为登陆地。经过再三商酌,4月14日,肯尼迪批准了行动计划。猪湾事件的最大影响,是使古巴彻底与美国决裂,形成了此后几十年对峙的局面。猪湾事件之后,美国对古巴政策目标,仍是将卡斯特罗驱除,但手段从军事行动变为禁运、孤立和限制来往。苏联则向古巴提供了大量军事、经济援助,两国关系日益密切,之后苏联在古巴建设导弹基地,更引发了新的危机。

——摘编自袁灿兴《从洛佩斯到猪湾事件——美国对古巴政策的演变》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猪湾战争爆发的背景。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猪湾事件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材料   张作霖(1875—1928)自小出身贫苦农家,做过土匪,马贼;后接受改编,成为地方政府倚重的军官。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张作霖先后为俄军、日军效力,逐渐壮大队伍。以支持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为筹码,逐渐掌握东北大权。主政东北时,财政力量雄厚,军力强盛,空军在全国首屈一指,海军在国内更是占有绝对优势。张作霖所办的东北大学成为当时最好的大学之一,国内著名学者和名流,如梁漱溟、章士钊、梁思成、林徽因等都曾到东北大学任教。1927年,张作霖就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北洋军政权最后一位统治者。张作霖对革命党人、军阀能拉则拉,能打则打,踩着无数人的尸骨向上;一生与俄国、日本既合作又斗争,终因对日本不屈服,而被炸死。

——摘编自余世存《东北王张作霖》


(1)根据材料,概括张作霖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张作霖上述活动进行评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材料   在20世纪60年代,国家遭到严重的经济困难,国防尖端项目面临“上马”还是“下马”的危机,聂荣臻力主发展以导弹、原子弹为标志的尖端武器。在总体战略上,聂荣臻主张立足国情,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两用的关键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基本方针上,聂荣臻从国内外基本形势和国防科技的特点出发,提出了“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在指导科技攻关时,聂荣臻根据组织大兵团攻坚作战的成功经验,最大限度地调动有限财力、物力和优秀人才进行科技攻关。面对党内“左”倾思想和轻视知识、不信任知识分子的现象,聂荣臻积极调整科技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要求科研机构中的所有党政干部都要做好科研工作和科研人员的“勤务员”,积极为科研工作者创造必需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摘编自战琳琳《聂荣臻: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奠基者》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聂荣臻的国防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聂荣臻国防思想形成背景和对新中国产生的影响。
2020-01-20更新 | 321次组卷 | 22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南郊中学2019届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赵复,字仁甫,宋末元初德安(夸湖北安陆)人。赵复一到燕都,烈所记程朱所著诸经传注,全部抄录给姚抠。赵复的名声也随之在燕都传扬开采,以致“学子从者百余人”。赵复回燕都,讲授理学,使身居相位的杨惟中听了也深受启迪,开始对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杨惟中与姚枢筹划,建立了太极书院和周子祠,“收集伊洛诸书,载送燕都”}“选取遗书八千余卷,请复讲授其中”。

杨惟中等选拔“俊秀之有器度者为道学生”,接受赵复等儒师的教育。赵复在太极书院讲学日久,声誉日增,河北一带,“游其门者将百人,多选材其间”。赵复于教书讲学以外,还著有<传道图》《伊洛发挥》《师友图》等,但都未能流传下来,从《元史》中可以看出,《侍道图》主要是敦速从伏羲、神农、尧、舜、禹到孔子、颜回、孟子,再从孔孟直到宋代的周程张朱这一学术思想发展的源流,实际上是一部经学发展史。

——摘编自吴志根《元初北方理学的传播者赵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赵复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赵复取得功绩的原因。
7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3年苏联拟定了一项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建议可以加入国联以缔结抵御德国侵略的区域性相互保卫协议。为加入国联,苏联同一系列国家建立或恢复外交关系,尤其与美国建交等,1934年9月,苏联加入国联担任常任理事国。1935年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季米特洛夫作了《法西斯的进攻与共产国际为工人阶级的反法西斯主义的统一而斗争的任务》的主要报告,提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议。1939年,英法苏谈判中,苏联提出在平等互惠基础上缔结互助条约的八项建议,但最终失败。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概括苏联在三十年代外交政策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时期苏联的外交政策。
2019-05-21更新 | 40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8 . 材料   一战后,《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严苛制裁限制了欧洲均势的恢复与发展。因此,修正凡尔赛和约很快成为战后诸大国的共同诉求。1925年,洛迦诺会议召开。英、美试图通过对德国的援助与扶植将德国纳入新的欧洲体系,并且通过对法国的施压,迫使法国接受英、美主导、重塑均势的事实。1926年,德国加入国联,英、美完成了对凡尔赛体系的初步修正。为了补偿法国的损失与缓解欧洲矛盾,英、美利用西方国家对共产主义的恐惧与仇恨,将欧洲矛盾统一引向东方。但这一政策却成为了德国崛起的保护伞,造成了德国实力的恶性膨胀,以至于希特勒上台后(1933年一1939年),其推行的战时经济政策迅速恢复了德国国民经济,与英、法、美迟钝的经济复苏进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摘编自严展宇《均势为什么失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诸大国修正凡尔赛和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试图回归欧洲均势的做法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洪亮吉(1746〜1809年),江苏阳湖(今江苏常州市)人,清代经学家、文学家。乾隆五十五年,高中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针对当时的人口压力,洪亮吉提出以“天地调剂之法”和“君相调剂之法”来解决人口过剩,即自然灾害和疾病疫情造成人口死亡,从而减少过剩人口,同时统治者通过国家政权活动来改善人民生活,使“野无闲田,民无剩力,疆土之新辟者,移民以居之,减繁重之赋税,禁奢侈之生活,济灾荒之民”。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洪亮吉所处时代人口增长的影响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评洪亮吉控制人口增长的观点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材料 1901年1月,清政府发布了筹办“新政”的上谕,并陆续颁布了整顿吏治、废除科举、派遣留学生、办理警务等法令,从而拉开了警政建设的序幕。

1902年5月,袁世凯参照外国的办法,在保定创设警务总局一所、分局五所,挑选五百巡警分布城厢内外,直隶的警政建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同年,袁世凯在天津设立巡警学堂,聘请洋人充当教员,并编译外国有关警务书籍,教授警务知识,令各局巡警学习。次年,将保定巡警学堂并归天津,改称北洋巡警学堂,培养巡警官弁。其后又增添河巡、马巡、暗巡和消防队等,把警察制度推广到各府、县及铁路,在全省建立起警察网。

袁世凯的首创被清政府当作经验推广到全国,广西、福建、上海、浙江等地纷纷仿效。警察制度成为国家机器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摘编自侯宜杰《袁世凯传》


(1)根据材料,概括袁世凯建立警察制度的措施。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清末警察制度创立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