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2024高一·北京·学业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如表是某校九年级学生制作的历史大事年表(部分),该表格所呈现的内容,可用于阐释(     
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
1848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出版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1871年巴黎爆发工人武装起义
A.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B.欧洲社会主义运动走向高涨
C.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D.欧洲无产阶级开展联合斗争
2024-05-1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01
2 . 对下面北宋时期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960年1005年1038年1044年1115年1125年1127年
北宋建立宋辽订立澶渊之盟西夏建立宋夏订立和约金建立金灭辽金灭北宋
A.北宋与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北宋与各民族政权之间“战与和”并存
C.金消灭了其他政权,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D.北宋与各民族政权的边界贸易处于停滞状态
2024-05-1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阳江市黄冈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如表是某同学整理的大事年表。这些事件反映的主题是(        
时间事件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清朝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727年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
1762年乾隆帝设立伊犁将军

A.国家疆域的奠定B.抗击外国的侵略
C.君主专制的加强D.统治危机的初显
2023-04-1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复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国际危机管理的核心是危机决策, 其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危机管理的成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一时期的……政策使得苏俄的工业生产、物资供应、民心汇聚达到了一个空前集中的状态,起到了……抵御帝国主义侵略、镇压国内反动叛乱的作用……不过,随着国内战争基本结束,这一政策的弊病愈加凸显……不仅没有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反而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物质产品极度匮乏,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矛盾也不断激化,以至于引起十月革命的主力军喀琅施塔得水兵的叛乱,年轻的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垮台的多重危机。

——摘编自韦光波、朱喆《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材料二   经济危机下的大国选择大事年表

1929 年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出现抛售狂潮,经济大危机爆发。
1930 年美国国会通过法令提高890种商品进口税率,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相继效仿。
1933 年伦敦世界经济与货币会议召开,英法力图左右国际经济秩序,未能得到美国响应。
1933年美国颁布《紧急银行法》,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
1940 年德国提出“马克计划”,提出以马克代替黄金。
1941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递交“战后货币政策”“关于国际货币同盟的建议”,对抗马克计划。

——根据李世安《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特里芬难题”》等整理

材料三 以前,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外部环境下,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对我国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

——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7月 21日)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国内也经历着深刻变化,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制度优势显著……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厚,市场空间广阔……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我们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

——习近平《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8月 24日)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所实行的“政策”名称,并结合所学,从危机处理的视角评述这一政策。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面对经济危机的选择,并结合所学,概括美国的“选择”造成的经济影响。
(3)根据材料三,提炼三个关键词以说明我国提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政策变化依据。综合材料一二三,围绕“应对风险挑战”谈谈你的认识。
2024-04-12更新 | 18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金华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如表是世界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大事年表,此表可用来解释(     
时间大事件(部分)
1816年英国制定“金本位制度法案”
1931年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
1945年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实行固定汇率制
1974年签订“牙买加协议”,实行浮动汇率制
A.国际贸易体系的重塑B.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
C.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D.第三世界国家的努力
2023-02-17更新 | 200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每个地区和国家的发展都是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教皇制度和封建制度,是中古历史的中心点。教皇制度是欧洲的一个合力,它把全欧洲统率在一个主权之下,使各地的人民奉同样的教主。封建制度所代表的,却是一个分力,它把欧洲分之又分。在这两个相对势力之下,便可以明白,列国之兴,乃是黑暗中的一点光明。列国制度,对于封建制度是一个合力,但在教皇的眼光中,列国的成立却是妨害欧洲的统一。列国的君主,一方面要打倒国内分权的诸侯,一方面又要从教皇手中把政教各权分夺过来,他们终于得胜了这两个中古历史的主要制度。

——整编自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二   中古西欧大事年表(部分)

1020年,首次颁布城市自治特许状(对西班牙城市莱昂)

1088年,“欧洲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成立,许多学生热衷于研究罗马法律的本源

1167年,牛津大学成立,40余年后该校部分师生又创办了剑桥大学

1215年,英国贵族迫使国王在限制王权的《大宪章》上签字

1296年,但丁成为佛罗伦萨百人会议(市议会性质)的成员

1303年,法王腓力四世因向神职人员征税问题绑架了教皇卜尼法斯八世

1367年,德国各大贸易城市正式成立汉萨同盟,最终包括了近200座城市和城镇

1487年,都铎王朝的亨利七世通过斯托克之战镇压了贵族的叛乱

1497年,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绘制完成

材料三


材料四   工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在18世纪80年代间,生产力确实有了惊人的发展,或者,如现在的经济学家所认为的,生产力有了“一个进入自驱动发展的起飞”。更确切地说,当时产生了一个机械化工厂体系,它以迅速降低的成本极大量地生产商品,以致它不再是依靠原有的需要,而是创造出其自己的需要。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英国是最先发生这个5分钟事件的地方,工业革命可能是最初的关键几秒钟。正是这个革命使现代文明降临人间。人类开始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西欧“中古历史”的基本特征。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古中后期西欧社会发生的变化。
(3)写出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的主要影响。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
(5)指出材料三和材料四中两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共同的根本原因。
2024-03-2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江阴市两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戊戌维新运动

材料一   


材料二   1840年后,中国社会危机日益严重。在维新派看来,外国入侵所引发的中国社会的危机并非单纯由外国入侵引起,而是出于中国内部。而这种中国内部的原因并不是暂时的单纯的军事技术上的落后和经济财力上的不足,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这种落后和不足是社会长时期发展不足的结果。……如果说洋务派只看到了中国社会危机的直接的和表面的原因的话,维新派则以一种更为长远的眼光扫描中国社会发展的纵深历史,试图寻找救亡的更为根本的策略内容。

——以上材料均摘自《从救亡图存到寻求富强——对近代中国救亡思潮嬗变轨迹的考察》

材料三   严复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改变“人心风俗”。他认为,从法制学问到饮食居处,封建礼俗是压抑民族活力、影响社会进步的障碍,因此主张破除旧学,引进西学,进行移风易俗。梁启超也认为,“今日欲伸民权,必以广民智为第一义”,要使官绅们懂得国家强弱和民众智愚之因,广其识见,破其愚谬,“令其恍然于中国种种旧习之必不可以立国”,然后授以新学,“从而摩激其热力,鼓厉其忠愤,使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己任”。康有为主张兴学校、育人才,进行社会思想启蒙,“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认为只有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乃“智开而才足”。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五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摘编自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六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摘编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主题二义和团运动

材料七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材料八   此次义和团民之起,数月之间,京城蔓延已遍,其众不下十数万,自兵民以至王公府第,处处皆是,同声与洋教为仇,势不两立。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

——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

材料九   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

——黄曾源《义和团事实》

材料十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材料十一   自打1840年国门被西方列强的大炮轰开之后,一场又一场的败仗,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近代的中国简直就是弱者的象征,于是,一部近代历史也就成了反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大事年表。当一百年的屈辱历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之后,回眸再望,细心的人就会发现在近代中国历史上,除了外国侵略和中国人民反侵略这条线索之外,实际上还有一条线索,即冲破封建的羁绊、走向世界的不断尝试,也就是利用外资的理论和实践。

——孔寒冰《近代中国历史的另一条主线》


*基础测评*
(1)请结合所学将下图中的A、B、C、D空白处补充完整,并概括19世纪40—90年代列强侵华的特点。
(2)请概括材料二维新派的观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主张及其目的。
(4)结合材料七,分析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
(5)依据材料八,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6)义和团为什么要拆电线杆和火车道?你对此如何评价?
(7)依据材料十说明义和团运动的重大历史意义。
*能力提升*
(8)根据材料五、六,说明作者对戊戌变法构成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不同认识。
*历史纵横*
(9)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中国近代史的线索”,对材料十一的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选取材料中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证,也可提出新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3-09-07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17·纲要上第17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外大事年表(部分)

1824年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欧文创办“新和谐公社”

1831年、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运动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1871年巴黎公社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1944-1949年波兰、南斯拉夫等东欧8个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建立

1948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9年古巴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1989-1991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017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摘编自吴于虞、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自拟一个主题,并就所拟主题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9 . 从下面大事年表中提炼出最恰当的主题是(     
时间事件
1640年英国议会重新召开
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
1787年美国宪法制定
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1804年《拿破仑法典》颁布
A.封建时代欧洲的政治变革B.君主立宪制的逐渐形成
C.资本主义制度的逐步确立D.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10 . 下为英国17—18世纪大事年表,省略号处应填写的事件是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
英国17-18世纪大事年表
……
1688年光荣革命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规纺纱机
1783年英国承认北美独立
A.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经典力学体系
B.工业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确立
C.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创立生物进化论
D.责任内阁制度形成,国王“统而不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