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0年5月,英法联军的防线在德国的闪电攻击下崩溃,在敦刻尔克这个法国港口城市,英国组织了当时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军事撤退行动。行动历时9天,动用各种舰船861艘,包括渔船、客轮、游艇和救生艇等小型船只,把338226人从死亡中拯救出来,创造了二战史上的一个奇迹。

尽管面临各种不利条件,无论是具有专业素养的海军还是勇敢的普通民众都全力参与营救。他们在炮火和轰炸的危险下全力工作,政府组织的有序撤退也使得救援更为有效。同时,英国皇家空军的飞机都投入战斗,9天时间里,皇家空军出动了约2700架次,付出了损失110多架飞机的惨重代价。

1940年6月4日,丘吉尔在下议院演讲:“不要把这次撤退蒙上胜利的色彩。战争不是靠撤退赢得的。但是,我们应当注意到,在这次援救中却孕育着胜利……即使大部分欧洲和许多历史悠久的国家已然或即将沦陷于纳粹手中,我们也永不后退,永不言退。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在海上作战,乘着高涨的信心和力量空中作战,我们永远不会投降。”

——摘编自温斯顿·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敦刻尔克大撤退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敦刻尔克大撤退胜利的积极影响。
2018-12-10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北省荆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双周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真题
2 . (2009海南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人口的集中固然对有产阶级起了鼓舞的和促进发展的作用,但是它更促进了工人的发展。工人们开始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整体,是一个阶级;他们已经意识到,他们分散时虽然是软弱的,但联合在一起就是一种力量。这促进了他们和资产阶级的分离,促进了工人所特有的、也是在他们的生活条件下所应该有的那些见解和思想的形成,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受压迫的地位,他们开始在社会上和政治上发生影响和作用。大城市是工人运动的发源地:在这里,工人第一次开始考虑到自己的状况并为改变这种状况而斗争;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对立;在这里,产生了工会、宪章主义和社会主义。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材料二   1884年,英国费边社的基本纲领提出:“费边社的目的是以下列方法来改革社会:从个人和阶级所有制下解放土地和工业资本,把它们交给社会所有,以谋公众的福利。只有通过这个方式,全国各种自然的和既得的利益才能公平地为全国人民所分享……为了这些目的,费边社应注意传播社会主义思想,鼓吹以社会主义为根据的社会和政治改革,包括确立男女平等的公民权利。同时推广有关个人与社会在经济、伦理和政治方面的关系的知识,以便实现这些目标。”
——摘编自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恩格斯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费边社与宪章派在斗争目标、斗争方式上的不同。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历史教科书中,1983年之前一般没有涉及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问题。

1983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大学历史专业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现代史教研室编《中国现代史:下册》,开始正面提到了这种作用: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斗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同时,中国人民也对全世界人民的解放斗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长期斗争及其胜利,大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影响和推动了各国特别是被压迫民族的进步。

在今年的抗战胜利纪念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提法: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它从战争进程的角度点明了中国的作用,对于提升抗日战争的意义是有益的。

——以上资料根据李良玉《关于抗战史研究的几个问题》整理

材料二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2014年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9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2015年设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抗日战争研究发生变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国设立两个纪念日的意义。

4 . 古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存在着强化君主专制与官僚群体分权制约、强化中央集权与分权弱化地方自主权的矛盾统一,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体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专注于政治运行机制建设,把最高领导人冠以皇帝称谓,建立了三公九卿的官僚制度,创设了郡县式的管理模式。秦代建立的行政、军事、监察运行机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的管理机制。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材料二唐朝在政治运行机制的继承与创新方面做得比较好,通过制度变化,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材料三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始皇在制度建设上有哪些举措?结合秦朝中央官制,你如何理解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

(2)材料二中所涉及的唐代政治运行机制指的是什么?“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