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汉唐盛世】

材料一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刚即位,面临的形势是“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把本属于王国的部分领土新立为侯国,并改变其隶属关系,使之归属于附近汉郡。他任命布衣儒生公孙弘为丞相,改变了以列侯拜相的制度,并起用富有才气和政治进取心的东方朔、司马相如等文学侍从,让他们与丞相为首的大臣就决策方案展开辩论,结果“大臣数诎”。为了襄赞大业,汉武帝“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并下诏严斥地方官不举荐人才,由此出现了“群士慕向,异人并出”的景象。汉武帝还一改汉初宽松的经济政策,“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蓄货长财,以佐助边费”,实现了“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材料二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的施政经验及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一直是后人研究的焦点。他以民为本的思想,广开言路、虚怀纳谏的胸襟,重用人才、唯才是任的准则,铁面无私、依法办事的气度,构成了贞观之治的基本特色,成为封建盛世最好的榜样。

——摘编自汪簧《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盛世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武帝盛世和贞观之治的相同之处。
2023-02-09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市州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元月联调(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实际上,英国率先发生工业革命是英国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结果。同时它也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影响有关,反过来,它又促使欧美一些其他国家也先后走向了工业化的道路。英国的传统羊毛手工工场受到旧的传统、老的行会行规等限制,阻碍了新技术的发展,相较之下,新的工业部门棉纺织业更适合率先采用机器生产。英国90%以上的机器都是英国人自己发明制造的,而汽船、净棉机等美国的发明也很快被引进来。随着机器的大量投入使用,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得到确立,与之相关的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也发展起来。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经常在饥寒交迫中忍受煎熬的人民开始看到了苦难尽头的曙光。但是,英国的工业革命与政治革命交织,引发社会阶级关系的剧烈变动的同时,也使得社会日益分裂、贫富悬殊、物欲横流等问题出现,在闪闪发光的金钱面前,一切都黯然失色。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英国工人运动一直是以手工业工人为主力军,随着大工业的起步,直到宪章运动后期,这一状况才发生改变。1811年,英国卢德运动开始形成高潮,其工人斗争起源于经济目的,他们的破坏行为不受任何系统理论思想的指导,完全是对机器大生产的下意识反抗,且是一种分散的个人行为。1832年议会改革后,各工业团体成立“全国各行业总工会”,成为与国家议会并存的“产业议院”,之后英国工人阶级的大规模发动——宪章运动开始了。宪章运动中人民宪章六原则——男性普选、平均选区等,所具有的鲜明的政治色彩不言自明。而到了19世纪后半叶,一系列工人阶级的组织和政党建立起来,在科学社会主义等崭新思想理论的影响下,英国工人运动展现出新的面貌。

——摘编自郭春生《试论近代欧洲工人运动特点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对英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英国工人运动的变化。
3 .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危难深重,外遭帝国主义的侵略,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回溯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进行了百折不挠的斗争和艰难探索,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真正获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以上均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所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征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200827日德国《新德意志报》文章说:“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新闻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根本没有民主权利”的主要原因。近代前期,我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建立民主政治进行了哪些斗争和探索?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期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依据材料三、四归纳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有何重大创新?
2020-12-26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五县市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的业师梁启超先生说,王安石是大改革家,中国千古一人,在他以前,有过改革家,如在齐的管仲,在秦的商鞅。然而,论到有见识,彻底了解宋朝的政治缺失、人民疾苦,有办法解决他的问题,有毅力贯彻他的计划,在宋朝以前或其以后,中国只有王安石。
——黎东方《我对历史的看法》
材料二   王安石能在今日引起中外学者的兴趣,主要是他的经济思想和我们的眼光接近。他的所谓“新法”,要将财政税收大规模的商业化。他与司马光争论时,提出“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论,其方针乃是先用官僚资本刺激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如果经济的额量扩大,则税率不变,国库的总收入仍可以增加。这也是刻下现代国家理财者所共信的原则,只是执行于十一世纪的北宋,则不合实际。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王安石变法前宋朝的“政治缺失”与“人民疾苦”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回答,为减少“人民疾苦”,王安石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效?
材料三 “青苗钱”以常平籴本1400万作本钱,等于农村贷款,春散秋敛,收息二分。但是无银行主持,缺乏法庭处理贷款的权利义务。有些县官就将整数交给若干农民,也不问他们愿借与否,只责成他们彼此保证,秋后一体带利归还。甚至在执行时,若干县份被指摘并未贷款而向农民一体索息。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3)根据材料三,归纳王安石变法在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材料四 旧有之系统,包括其中的既有利益,必须铲除,然后……新的体系才能成立。王安石的变法没有引起所述的社会冲突,是因为宋朝的社会还未发展到这一程度,是以纠结新旧两派,作这场决斗。他的改革,只是政治上的一种冲动,而不是一种经济上的发展。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4)根据材料四,指出史学家黄仁宇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是什么?
(5)自19世纪末以来,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趋向于肯定为主。结合材料,谈谈你认为今天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肯定王安石变法?
2016-11-18更新 | 9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湖北黄冈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元之士,自有国学及府县之学,而此外又有书院者,盖学校多近于科举,不足于餍学者之望,师弟子不能自由讲学,故必于学校之外,另辟一种讲学机关。其官立者,虽有按年积分之制,而私家所设,或地方官吏自以其意延师讲授者,初无此等拘束,故淡于荣利,志在讲求修身治人之法者,多乐趋于书院。此实当时学校于书院之大区别也。宋时州县学校,皆有田产,以赡学者。然以属于官吏,亦可为强权所夺。……若书院创自私人者,其田产当然属于书院,不致为政府没收。……故当时定令,各地虽皆有学校,而士大夫仍于学校之外增设书院,不以并行为病,是亦书院与学校异趣者也。
——摘编自柳诒徵《中国文化史》
材料二、清末书院的改革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整顿、改良旧书院:主张裁减旧的诗文词章之学,在保证传统的经史之学的基础上,“兼习算学,凡天文、地舆、农务、兵事,与夫一切有用之学,统归格致之中,分门探索,务臻其奥”。
(二)另建新型书院:如上海格致书院,聘请西方学者教授格致之学(即自然科学技术),后分为矿务、电务、测绘、工程、汽机、制造六学,学生可任取某学,逐次讲习。
(三)将旧书院改造为新式学堂:始于1896年刑部侍郎李端棻在《请推广学校折》中建议:“令每省每县各改其一院,推广功课,变通章程,以为学堂。”然后再逐渐推广。于1901年8月下令将各地所有书院一律改为学堂。至此,延续千年之久的中国古代书院即告结束,以后虽仍有以书院命名的,但已是属于新教育范畴了。
——摘编自《中国教育史》网络课程
(1)据材料一概括宋元书院较之与官学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书院兴盛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书院教育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统治者虽然崛起于文化落后的阿拉伯半岛,但他们高度重视先进民族的文化,这直接体现于阿拉伯帝国民族政策在文化领域的内容。尽管在帝国统治时也发生过多次对“文化人”的杀戮与迫害,但只要文化与学术活动不涉及王权与哈里发统治,统治者都是大力提倡的。

——摘编自张咏梅《论阿拉伯帝国的民族政策与文化繁荣》

材料二   印加帝国在地理上有紧紧连成一个整体的完整的道路系统,其中有几百公里道路至今仍可通行。当时的通讯靠由驿站和信差组成的综合系统维持。复杂的朝廷仪式和基于太阳崇拜的国教,进一步促进了帝国的统一。帝国的其他统治方法还包括将土地、矿产和牲富收归国家所有;编制详细的人口普查表,以增加税收和扩充军队。毫不奇怪,印加帝国被认为是有史以来世界上最成功的集权主义国家之一。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断《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帝国文化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印加帝国统治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文明的看法。

7 . 世界近代的思想解放与近代自然科学两者之间关系密切。

材料一:因为人文主义运动内在的推动力也就是对崭新的世界知识的迫切需求,此种需求最后在自然科学的建立和自然科学按原则而扩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实现。但是此事发生的方式和赖以完成的思想形式,在所有重要观点上,都表现出依赖于由于吸收了希腊哲学而产生的刺激因素。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儿

——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材料二: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呎的小动物竟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在牛顿描述的世界中,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掌握

——《大国崛起》

材料四:史学家在评论牛顿时说,他“已经向人们展示了理性的强大力量,那么已获启蒙的人即可循此途径依靠理性来发现所有的人类制度都应遵循的自然规律”。

材料五:总之,在18世纪中叶以前,自然科学研究主要是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经验方法达到记录、分类、积累现象知识的目的。在18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启蒙运动的发展,“自然科学便走进了理论的领域,而在这里经验的方法就不中用了,在这里只有理性思维才能有所帮助”。理性思维就是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建立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提出科学假说,进而建立理论或理论体系。19世纪道尔顿的原子论,阿佛加德罗的分子学说,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开始都是以假说形式出现的。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史上的三次危机与突破》

请参考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世界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与近代自然科学两者之间的关系,撰写一篇小论文。请先提出你的观点,再运用史实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全面,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8 . 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一百年来武昌首义之精神激励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行。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亦可指自19世纪末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满清统治,在中国出现的那场革命运动。

——章开沅《辛亥革命史》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修订版


材料二 孙中山在武昌起义后不久的《<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中说:黄花岗起义之后,“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是所至嘱。”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教师参考书


材料三 为迎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2010年12月4日,由共青团湖北省委员会、湖北省学生联合会主办的首届湖北省中学生演讲比赛决赛在华中师大一附中一号报告厅举行。大赛以“迎辛亥百年,抒爱国情怀,展学子风采”为主题,来自全省各地的青年学子们在演讲的字里行间无不表达了强烈的缅怀英烈、继承传统、开拓创新、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摘自华中师大一附中校园网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广义上的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完成下表。(2)材料二中孙中山为什么说“大革命以成”,而后来却又说:“革命尚未成功”呢?
(3)结合以上材料回答,今天我们青年学生纪念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
2016-11-18更新 | 4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2011学年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9 . 古代中国与古希腊的雅典,形成了迥然不同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时秦王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他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了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材料二 伯利克里虽然出身贵族,但却是一个热心诚挚的民主主义者,他将权力转移到由全体雅典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它不仅要解决一般的政策性问题,还要对政府在外交、军事和财政等一切领域的所有活动做出详细决定。……他还建立起许多由陪审团做最后决断的民众法庭,陪审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黑格尔在提到古希腊自然环境时说:“希腊全境满是千形万态的海湾。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关系和联系又靠大海来沟通。”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生产、生活方式多样,航海交通和商业贸易发展。……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中华文化主要发祥地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型农耕经济,格外安土重迁。……在文化渊源方面更多地呈现出群体和集权的倾向。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创立的具体制度,说明其历史进步性。
(2)据材料二,指出雅典设立的主要机构及其职能,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体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古代世界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出哪两种基本类型?归纳形成不同类型的原因。
10 . 【近现代城市化】

材料一   1800年,美国城市人口比例只有6.1%。到1870168个城镇人口超过1万,只有15个城市人口超过10万。1880年以后,城镇向外扩张,连接全国各个城镇的铁路网也在这个时期建立起来,到1920年,城市人口第一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51.2%。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心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但随着小汽车的普及,中心城市人口开始出现向郊区扩散的现象,郊区住宅不断出现,进入了城市人口的郊区化时代。1950年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不断上升,超过50%,城市化水平达到64%。但是之后经济活动和人口持续不断地由城市中心向外围和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迁移和扩散,郊区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越来越大。许多城市经历着明显的人口流失,农村发展速度,自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来,第一次超过了城市,许多企业从城市流向乡村。

——摘编自高强《日本美国城市化模式比较》

材料二   现代日本城市化是一种人口从农村及小城镇地区向太平洋沿岸城市移动的过程,日本的十大城市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而且七个分布在从东京到大阪的东海道都市带内。日本自20世纪六十年代初推行工业化政策以来,农户转移速度加快,农户人口急剧减少。据统计,到1971年,日本中小企业发展到508万个,从业人数达到3040万人,从业人员增加了1倍多。在日本城市化急剧推进的5060年代,正是国际环境有利于贸易和经济增长的时期。外贸及技术的引进加快了日本城市化的进程,但是也造成农村人口稀疏、产业衰退、社会设施奇缺、文化水平落后。日本在城市化中后期注意到农业农村发展问题,制定了大量法律促进农村发展,如《半岛振兴法》《山区振兴法》《向农村地区引入工业促进法》等。

——摘编自高强《日本美国城市化模式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美国城市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日本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根据材料分析美国、日本城市化道路的启示。
2024-01-27更新 | 122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