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15 道试题
1 . 制度创新
(1)自国家出现以来,中国历代都制定了不同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将下列选项填入时间轴对应的位置。(填字母)
A.分封制            B.中书省        C.军机处          D.郡县与分封并行          E.内阁制度
F.参知政事       G.中外朝制   H.行省制        I.三省六部制               J.内外服制

制度创新是隋唐时期的一个突出特征,也是理解和解读隋唐历史发展的一把钥匙。以两税法为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唐初,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至59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2页

材料2:代宗时期颁布《禁富户吞并赦》:百姓田地,比者多被殷富之家官吏吞并,所以逃散,莫不由兹。                                                                           

——《全唐文》

(2)根据材料1,概况租庸调和两税法的主要内容,并比较其不同点。
(3)根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两税法取代租庸调制的原因。
2024-05-22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闵行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六校联合调研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经过数十年的酝酿和三年的启动准备,140亿欧元的纸币和500亿欧元的硬币在200211日投放市场,进入流通领域,从而使欧元成为欧元区12个成员国(奥地利、比利时、德国、希腊、法国、芬兰、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的共同支付货币,这是继二战后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全球头号货币以来国际金融领域的一个重大事件。

材料二   在欧洲建设的过程中,有人曾把欧洲建设比做一个“三级火箭”:第一级是关税同盟,第二级是经济货币联盟,第三级是政治同盟。因此,欧洲建设的最终目标绝不仅仅是要统一货币,而是要向更好的政治联合方向迈进。欧元将增强欧洲人的欧洲意识,成为欧洲实现政治一体化的催化剂。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欧元诞生的时间和发行欧元的组织的名称。
(2)阅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元产生的背景。
(3)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元的出现对欧洲的影响。
2024-04-03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八中2007-200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与西周相比,秦朝政治制度的最重要不同点是(     
A.最高统治者的产生方式B.地方官员的产生方式
C.中央官员的权力大小D.要不要在地方实行分级管理
2024-03-2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1999年“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其强调的是(     
A.健全的立法B.执法公正
C.用法律治理国家D.政府服务人民
2024-03-2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中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2002年,一个真实的笑话开始以各种版本流传起来:很多人出国旅游买回一大堆纪念品和时髦的商品,回到家里后扒开商标一看,都是“MadeinChina”(中国制造)。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笑话背后,却洋溢着一种特别的自豪。这一现象主要是得益于中国(     
A.鼓励发展境外旅游业B.设立多个经济特区
C.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D.大力发展信息产业
6 . 辛亥革命期间,上海成立51个妇女社团.她们提出要像男子一般,尽国民天职.享国民权利,争做“女国民”。这种现象反映了(       
A.女性社会参与意识增强B.女性地位普遍提高
C.革命具有广泛群众基础D.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2024-03-27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隋书》记载,隋朝“南郡夷陵、竟陵、沔阳、沅陵、清江、襄阳、春陵、汉东、安陆、永安、义阳、九江、江夏诸郡多杂蛮左(土著民族),其与夏人(汉族)杂居者则与诸华不别,其僻处山谷者则言语不通,嗜好居处全异,颇与巴渝同俗”。据此可知,当时南方(     
A.民族隔阂已经消除B.民族交融有所发展
C.社会秩序较为稳定D.民族地域差距较大
8 . 历史证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与灌溉技术使农业生产力极大提升,既有生产关系成为桎梏,公田抛荒、私田大量开垦的制度性矛盾大量出现。承认土地实际控制、废除使用限制、重新分配土地以及名田制等改革出现,引致土地私有化,支撑稳定的农业生产进而成为增强国家实力和实现军事扩张的基础。土地由封建领主世袭转向新型的封建地主私有。

——摘编自张秀智等《基于多源流理论的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制度改革逻辑》

材料二   19927月,邓小平重申:“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就是发展集体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农业也一样,最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农村经济最终还是要实现集体化和集约化。”

——《邓小平年谱(1975~199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变革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农业“两个飞跃”的共同目标及各阶段目标。
9 . 野蛮抢夺____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是资本主义贪婪性的早期表现。
2024-03-19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八中2007-200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古代中国的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史载三国时曹操每日带人登观稼台,观看各处的庄稼长势,察看天气,测定晴雨,及时告知田间耕作的百姓。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古代中国(     
A.以农立国B.抑制商业C.封建迷信D.以民为本
2024-03-18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