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7 道试题
1 . 19世纪中期,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对量天尺(测远近)、海图、察天筒、风铳、千里镜、显微镜、自来火等作了描述,称这些为“西洋奇器”。最后五卷辑录了有关地球天文等科技知识的内容,而且还提供了很多图解和示例让中国人能够直观地了解学习。魏源的做法(     
A.开启了“西学东渐”的时代潮流B.旨在反思中国落后的科技体制
C.丰富了洋务运动“自强”的内涵D.是对西方列强侵略挑战的回应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作为文化和意识形态纽带,把各地区松散地连接在一起。到15世纪晚期,在斐迪南二世和伊萨贝拉联合统治下的西班牙,“中世纪的行政管理经由漫长而逐渐的过程转化成文艺复兴式的国家”。几乎同时,类似的过程也出现在英国和法国。这里的“文艺复兴式的国家”,其突出特征是(     
A.国家权力集中于国王B.脱离了罗马教廷的控制
C.受到古希腊文化影响D.开始走上海外扩张道路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齐锡生在谈1945年年底到1947年年初马歇尔到华调停国共之争时说,马歇尔“认为国共只是在争一些小事情。一旦美国人对中国领袖们晓以大义,后者必定会接受美国的真知灼见。岂知蒋介石和毛泽东都不按照他的开导行事,这使他大为失望,铩羽而归”。由此可见,齐锡生(     
A.反对美国插手中国的内政B.指出了美国对华外交狂妄自大
C.赞赏中国领导人独立自主D.揭露了美国“扶蒋反共”的本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并用通俗的德语重新翻译了《圣经》,让信徒自己阅读《圣经》、诚心修道,从而得到救赎。这去除了繁琐的浮华的外在形式,而更重视精神世界的修炼与内心的独白。这反映宗教改革(     
A.有利于唤醒人的主体意识B.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C.旨在推动文化教育的普及D.否定了神权至上的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图为1303年英国剑桥大学召开会议通过的法规。这反映出剑桥大学(       
◆一切法令和特许权只能通过大学全体会议的多数投票确定。
◆剑桥所有的布道活动必须在大圣玛丽学院定期进行。
◆在大圣玛丽学院进行布道的人选必须由校长确定。
A.摆脱了教会影响B.获得了自治权力
C.取得了王权支持D.具备了独立精神
6 . 一份1601年的威尼斯市场交易所的官方记录表明:玉米被最贫穷、最可怜的人们购买,对于他们来说,玉米是一种具有便宜市价(且能使他们)赖以维生的资源。据此可知,当时(       
A.物种交换有助于维系民生B.美洲高产作物在全球推广
C.地中海商路开始重获生机D.意大利最早在欧洲传播玉米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雅典梭伦改革期间,颁行“中立者有罪”的法条,即如果雅典内部发生动乱,任何人都必须挺身而出去反对动乱,若保持中立则被剥夺公民资格乃至受到审判和惩处。这一法律条款旨在
A.为民主扩大社会基础B.保持城邦政治的稳定
C.缓解贵族和平民矛盾D.增强城邦法律的权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洪仁玕提出“兴士民公会……以拯困扶危,并教育等件”;“禁演戏修斋建醮(举行道教仪式)”,兴建医院、四民院、办学馆、办报纸等;“禁庙宇奇观……籍其资为医院等院……拯民出于迷昧之途”等主张。据此可知,洪仁玕的这些思想(     
A.是农民不切实际的空想B.具有强烈的国家主权意识
C.顺应了时代进步的潮流D.切合广大农民的根本需求
2023-05-13更新 | 414次组卷 | 9卷引用:山西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三)历史试题
9 . 清末有人感慨:“从政治上观之,上海为外力侵占入首地、发轫地;从物质上观之,则上海又为全国文明发轫地。即以交通论,今者轮船纵横,邮电遍国,试推原此事之导线,则上海实开其先。”这反映出(       )
A.上海社会生活的半封建特征B.列强在中国攫取大量利益
C.开埠通商推动上海的城市化D.中国交通取得了长足进步
10 . 同治年间,清政府在给英国公使阿礼国的节略中明确提出:中外“且亦各有国体及自主之权。如时势可行,及无碍国体政权者,中国原有自主变通之法;其窒碍难行者,无论不能勉强。”据此可知,当时的清政府(     
A.意识到变革政治的必要性B.中体西用思想受到冲击
C.作出反对修约的外交姿态D.国家主权意识有所增强
2022-08-28更新 | 804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西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