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首诗反映了唐朝的(  )
A.七国叛乱B.党锢之争C.安史之乱D.宦官专权
2023-11-2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出现的直接历史背景是(     
A.蒙古西征B.吐蕃归附C.元朝建立D.南宋灭亡
2023-12-2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中华文化逐步发展,兼收并蓄。
材料一

(1)阅读材料一,分别指出①②的史料类型。依据所学,说明两则史料在研究西周历史中的价值。

材料二   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入居中原,服饰呈现出两大特征:

一是汉族服饰吸收了胡服的很多形式,胡服逐渐被全社会所接受,大范围地流行。裤褶(xí)就是其中最具典型特点的一种服装形式。汉末,这种服式传入中原地区,并成为汉族的军旅之服。到了南北朝时期,裤褶广泛地流行于民间,成为文武通用、男女皆穿的日常服用。

二是各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也或多或少地采用了汉族的服制礼仪。凡帝、后及公卿百官朝、等礼仪之服,一般都沿袭秦汉旧制。这一时期,各民族服饰都在自身传统的基础上融合改进,对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董哗《论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胡服”风尚》


   
(2)依据材料二概括南北朝服饰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服饰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在中日文化交流中,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带去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隋唐时期,中日主要通过互派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遣大批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等方面。

——摘编自王晓秋《中日文化交流史话》


(3)依据材料三,分别归纳隋唐以前和隋唐时期,中日交流在形式上和主要内容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时代背景。

材料四

序号材料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宋人《醉翁谈录》统计,宋代话本有一百五十种之多
《宣和画谱》载赵仲佺(宋太宗四世孙)其画“寄兴与丹青,故其画中有诗,至其作草木禽鸟,皆诗人之思致也”
《西湖老人繁胜录·瓦市》载张四郎“一世只在北瓦,占一座勾栏说话,不曾去别瓦作场”
清代纪昀评宋人“鄙唐人不知道,于是以论理为本,以修辞为末,而诗格于是乎大变”
《金史》记载“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

(4)阅读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运用材料结合所学,至少选择两个角度加以说明。
2023-11-04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B)试题
4 . 历史研究·方法·史观

材料一   研究中国古史,为最纠纷之问题。上古之事,传说与史实混而不分……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别之富,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断言也。

——王国维《古史新证》

材料二   下图为西周中期青铜器燹(音xiǎn)公盨(音xù,盛谷物的礼器)及其铭文拓片,铭文开首写道:“天命禹敷土,据山浚川……”意为“上天授命大禹治水,大禹凿开大山,疏浚河道……”。

   

材料三   写于夏、商、西周三代、编订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曰:“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莫高山大川。”

材料四   《诗·长发》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


(1)材料一阐述了中国古史研究的什么方法?说明其作用。
(2)指出材料二、三、四的史料类型。对照上述三则史料中的信息,从历史研究的角度,你还有什么发现?
2023-10-1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16世纪,一位意大利诗人在自传前言中写道:“命运残酷,无奈我自安然如故;生命,荣誉,财富,还有无价的才华;身的美丽,心的优雅;有此相伴,超越永无极限。”这反映了诗人(     
A.强调人的个性B.屈从命运安排
C.反对宗教教义D.相信社会进步
2023-06-21更新 | 5177次组卷 | 32卷引用: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宋代苏轼曾这样评价以下文学、艺术领域中的人物,“诗至于__________,文至于韩退之(韩愈),书至于颜鲁公(颜真卿),画至于_________,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其中,“__________”上的人分别被称为“诗圣”“画圣”,他们诗(     
A.李白、张择端B.杜甫、吴道子
C.白居易、赵佶D.王维、顾恺之
2023-07-11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诗中的“一桥飞架南北”指的是(     
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A.B.
C.D.
2023-07-11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毛泽东诗词是“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宏伟史诗,反映时代呼声,顺应时代潮流,描绘历史风云,纪录伟大实践。右面这首诗讴歌的是(     
A.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大革命
B.1945年举国欢庆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C.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D.1954年第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
2023-01-07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是有关《诗经》研究的部分代表性观点,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认识是(     
学者观点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者诗有三千余篇,经孔子去其重,取三百五篇。此说多为后人所赞同,如班固等人
孔颖达《毛诗正义)认为:从经传所引诸诗看.存者多而亡佚者少,不容孔子十去其九
朱熹、叶适认为孔子只是刊定而已,谈不上删与不删
现代学者司马迁生当西汉初.所见材料多,删诗与否,亦有不同说法,但他取三千之说,必有依据
A.研究《诗经》不能以《史记》作为参考史料
B.历史的真相随着时代发展一定会被揭开
C.历史叙事通常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
D.《诗经》由不同时代学者搜集和整理而成
10 . 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首诗反映了唐朝的(     
A.七国叛乱B.党锢之争C.安史之乱D.宦官专权
2022-07-28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