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43 道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潘恩在其代表作《常识》(1776年1月发表)中指出,“我们曾经对英国的保护自吹自擂,而没有想到它……并没有为了我们的缘故而保护我们免受我们的敌人的蹂躏,而是……防御那些出于任何其他缘故都与我们相安无事的人。”这反映了潘恩主张(     
A.建立民主共和制国家B.实现经济上的自给自足
C.以武装斗争发起反抗D.破除对英国的盲目信任
2023-08-29更新 | 15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一轮复习收官卷】第二模拟(北京卷)-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2 . 下表说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正在着力于(       
发布年份文件名称
1994《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2001《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2006《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3《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2018《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
A.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B.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C.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D.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 20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学者分享了关于一战研究的新视角。如表选取了其中四种新视角,据此判断其研究分别是(        
研究视角主要观点
视角一平等的脚步没有跟上自由的步伐;殖民主义的恶性膨胀
视角二英国在欧洲大陆推行均势政策,法国推行霸权政策,两种大战略的差异导致协约国在战争初期合作但不紧密
视角三1914年圣诞节,英国士兵和德国士兵在比利时的弗兰德斯地区踢球
视角四一战为中国民族主义的崛起提供契机
A.影响分析—有关事件—战时政策—起源探究
B.有关事件—起源探究—影响分析—战时政策
C.起源探究—战时政策—有关事件—影响分析
D.战时政策—影响分析—起源探究—有关事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477年,西欧低地国家(今荷兰等地)许多市镇集会,向领主提出不得在未获取各市镇同意之前对外宣战或颁发新税令等要求,领主只得接受。此现象表明该地区出现了(     
A.城市自治的倾向B.中央集权的趋势
C.社会环境的动荡D.王权削弱的迹象
5 . 文明的扩展与交流

材料一   

   

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巴比伦王国首次实现了两河流域的统一   

材料二   中世纪阿拉伯历史学家伊本赫尔东在其《历史绪论》中说:“阿拉伯人征服各方后,统治了波斯及罗马(部分地区)……那时的阿拉伯人,还没有文化可言,到公元8世纪阿拔斯王朝建立后,阿拉伯人的军事扩张基本停止,帝国局势日渐安定。他们迫切地要知道有关治理国家的各种学问。阿拔斯王朝的几任哈里发都提倡学术翻译,有大量的学者,从事着希腊文、叙利亚文、波斯文和梵文典籍的翻译著作,翻译运动迅猛发展。

——摘编自丁瑞忠《阿拉伯帝国翻译运动的成因》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世界古代文明扩展的不同形式及结果。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阿拉伯帝国翻译运动出现的原因。
6 . 东晋初年,政府为安置数量巨大的北方人民,设置了侨州郡县(为安置流民而在流民聚居地所设的州郡县),注籍在侨州郡户口簿上的移入人口可以获得优复(免调役)等优待。这一措施的实施(     
①引发西、北边陲少数民族内迁
②有助于吸引中原人民渡江南迁
③推动了南方的土地被大量开垦
④开创了按职业编定户籍的做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7 . 粮食储备与粮食安全

材料一     农业仓库是一种起源于西方国家的现代农业金融制度,于20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通过“各县必须要有由农民银行设立的农业仓库”的决议,大力推行新型农仓建设,这是中国粮食储备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利用信货资金建设仓储设施。这种新式农仓的推行,改变了过去由中央或地方政府出资建仓进行管理的规定,鼓励银行金融机构经营管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当时的农民、中国、新华等银行均在各地设立了仓库。农业仓库还具有加工、包装、农产运销等业务,可起到活跃农村之效。为指导各地农仓建设,国民政府陆续颁布《农仓法》《农仓业法》等法规,确立了农业仓库的法律地位。农仓也从局限于储藏粮食,扩展到辅助农业生产的功能,加之金融资本的进入使得新农仓在当时获得了较快发展。一定时期内,全国仓储容量大幅增加,对保障粮食供应发挥了作用。然而,农业仓库毕竟属于新生事物,无现成经验可借鉴,在推广过程中出现政府财力匮乏、经营思路单一、农户受益不大缺乏热情、仓储农产品不足、存储设备简陋粮食发霉、不能有效防虫、交通运输障碍等问题,于1937年最终陷入低谷。

——摘编自白丽萍《民国时期关于“农业仓库”的研究和讨论》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处于积贫积弱状态,粮食安全问题突出。为稳定民心,恢复生产发展经济,政府着手恢复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和粮食储备设施,出台一系列政策。基本上形成了以甲字粮(国家统一管理的特种粮食储备,主要用于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费用由国家财政负担,动用权属国务院)、战备粮、周转粮、农村集体储备粮四部分为主的粮食储备体系。

1978年以来,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激发,粮食产量逐年增长,粮食价格稳中有降,农民甚至出现“卖粮难”现象。为此,国务院决定建立国家专项储备粮制度,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粮库,完善配备先进的储粮设备。从2000年开始,分别设立国家粮食局和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由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对中央储备粮进行垂直管理。逐步建立起以中央储备为核心,地方储备为支柱,社会储备为基础,多层次、全社会的储备体系。

——摘编自金梅、刘洋等《粮食安全与粮食储备制度的发展演变》


(1)依据材料一,评价南京国民政府的农仓建设。
(2)依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粮食储备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2023-01-07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从15世纪开始,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强行圈占公有土地和农民份地,将其变为私有大农场或大牧场。1485﹣1500年,英国伯克等郡共圈占了16000英亩土地,其中有13000亩用作牧场。圈地运动使得英国(     
A.从小农经济发展为大农场制B.具备了工业革命所需全部条件
C.建立起大大小小的封建庄园D.首次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950—1952年,人民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国营贸易机构,提高土特产品的收购价格。如在新疆,解放前要1794斤小麦或119斤羊毛才能换到一匹雁塔布(陕西生产的机织细棉布),解放后只要237斤小麦或32斤羊毛就能换到了。这一举措(     
①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               ②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③加强内地与边疆地区的经济联系               ④推动当地农牧业生产集体化改造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23-01-06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读下表,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年代工业总产值重工业产值轻工业产值
1980年(“五五计划”最后一年)4992亿元2648亿元2344亿元
1985年(“六五计划”最后一年)8759亿元4670亿元4089亿元
A.计划管理调控作用的增强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D.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