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如图为考古学者根据距今约7000年中华大地居民的炊器使用情况,划分出不同的文化圈。这体现了(        
文化圈地域典型炊器图示
釜文化圈长江流域

   

三足器文化圈淮河流域和黄土高原

   

筒形罐文化圈燕山南北地区

   

A.早期国家形态的出现B.鲜明的区域文化特色
C.中原文化具有先进性D.成熟的青铜铸造工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物种交流提速发生在7~8世纪。此时的中国正值隋唐时期,大一统帝国形成,唐政府击破突厥,控制西域诸国,设“安西四镇”,稳定在西域和中亚的统治秩序,恢复对交通路线的管理。古老的丝绸之路再度繁荣起来,甚至超越了汉朝。来往于丝绸之路上的人不仅仅有商人和官兵,寻求信仰理念和文化交流的人也逐渐多了起来。安史之乱后,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相对稳定的南方对外交往和贸易作用增强,带动南方丝绸之路和海洋丝绸之路的繁荣。

——摘编自赵阳阳《略论古代丝绸之路中西动植物物种的交流》

材料二   


——摘编自壹木自然学院读书会对《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的解读提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第二次物种交流提速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示物种交换开始出现的时间,并分析其带来的全球性影响。
3 . 下图是公元前212年,秦朝修建的直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沿线修建有众多烽火台、关隘、行宫等建筑。《史记·匈奴列传》载“去长安八千里,正南北相直道也”。据此可知,秦直道的修建(     

                                      图1 秦直道东西两线示意图
A.加强了北部边境防御B.旨在促进民族交融
C.推动统一大业的完成D.方便帝王云游享乐
2024-02-0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4月 25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下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疟疾防治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医疗卫生事业受益于经济发展B.疟疾是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C.流行疾病传播与人口密度相关D.公共卫生发展取决于国家性质

5 . 下图为元帝国构建示意图。据图可知,元朝(     

A.实行中书省总领全国军务的制度
B.边疆治理呈现与内地差异化特征
C.蕴含了多元统一的国家治理智慧
D.行省制是对中央行政制度的创新
6 . 下图为明代海防各防区卫所的间距示意图。辽东、山东、南直隶(南京周边)、浙江、福建、广东、北直隶(京师周边)合计为明代海防的七大防区,由此可以推断,明朝(     
A.东南沿海倭患频繁B.北直隶的卫所最为密集
C.着力保障漕运安全D.多措并举加强边疆管理
7 . 下图是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地区、距今8000多年的兴隆洼村落遗址之房址示意图。这种村落的出现(       
   
A.使非农业社会阶层人士得到了政治庇护B.是原始农业和定居生活发展的结果
C.标志着我国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原始村落D.推动生产资料公有制向私有制过渡
8 . 下图为刘炜在《中华文明传真》中阐述佛教与儒家对应观念的示意图。据此可知(     

A.佛教积极融合本土文化B.儒学汲取佛学自我革新
C.三教交融互补趋势明显D.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9 . 下图是1492年以后的玉米、马铃薯传播示意图,这一现象对当时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     
A.解决了明清社会的粮食危机B.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C.缓解了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D.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
10 . 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宋代以来社会治理示意图。由此可见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B.基层治理体现了“家国一体”
C.宗法制仍沿袭使用D.中央对基层的管理日益强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