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9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的成功,极大地鼓舞和推动了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而且孙中山和中国革命党人还积极支持和援助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韩国独立运动领袖中圭植在听到中国武昌起义的消息后,就从韩国来到中国。1912年4月,他还受到孙中山接见,并得到上海都督陈其美的援助,在上海组织了爱国救亡团体同济社,开展抗日独立运动。辛亥革命还鼓舞和推动了印尼、缅甸、印度、菲律宾等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列宁曾高度评价以辛亥革命为主要标志的20世纪初“亚洲的觉醒”:“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王晓秋《辛亥革命的世界意义》

材料二   1905年,越南华侨在西贡堤岸建立了同盟会组织,该组织除了援助广东、广西和云南的革命活动外,还在越南南部宣传革命和三民主义思想。孙中山“联合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的思想,为越南革命者普遍接受并在越南全境迅速传播。1907年3月,孙中山公开在河内成立河内海防中国同盟会,并以越南为根据地在中越边境策划和领导了防城、镇南关等4次起义。1927年,信仰三民主义的越南革命者在河内成立了“越南国民党”,并以三民主义为指导,主张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法国殖民统治。辛亥革命不仅是中国划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也大大促进了亚洲民族的觉醒和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是一场推动中国走向世界的革命运动和革命思潮。辛亥革命的世界意义表明,国家的现代化不仅受发达国家的影响,而且受落后国家尤其是周边传统大国的影响,而后者往往被忽视。

——摘编自王武《越南视角:辛亥革命世界意义新认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世界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周边国家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所示是1490年、1585年和1605 年奥斯曼帝国部分商品价格情况。据表可知,这一时期奥斯曼帝国(     
商品1490年1585年1605年
水稻(每单位)16阿克切56阿克切60 阿克切
面粉(每单位)16 阿克切 33 阿克切56 阿克切
黄油(每奥卡)6阿克切12阿克切25 阿克切
蜂蜜(每奥卡)6阿克切13阿克切25阿克切
注:“奥卡”是计量单位,“阿克切”是货币单位。
A.出现物价上涨现象B.民众赋税负担沉重
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D.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印加帝国,采取建立官僚体系、迁移人口、建立殖民地和修建道路等手段强化对地方的管理,印加人因此被称为“新世界的罗马人”。据此可知,当时的印加帝国(     
A.与罗马帝国政治体制相同B.国家的管理能力较强
C.与西方国家存在一定联系D.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4 . 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原氏族部落以更快捷的交通,甚至通过战争来实现对边远地域铜、锡和铅矿等战略资源的控制。夏商周时期,王都的迁徙也多是围绕铜锡矿产地进行。这些行为的主要意义在于(       
A.保证青铜器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B.促进中原社会向早期国家的过渡
C.推动中原汉文化向周边地区转移D.构筑起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新格局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铁路建设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主要标志之一、如同布罗代尔所说:“历史,从来都是在道路的两旁生根发芽的。”19世纪德国的铁路建设对德国工业化的作用溢于言表,既促进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刺激了煤炭、钢铁、机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到1852年,以普鲁士为中心的铁路网建立起来,它以独有的威力闯入各种旧有的生活习俗,例如人口流动变得更加方便与频繁,子女日益脱离大家庭而变得愈加独立,传统的生活方式受到挑战,也让生活在城市的人更容易接受新思想和新观念。

统一市场的形成进一步壮大了德国资产阶级力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又推动了小德国地区同普鲁士经济一体化,普鲁士通过控制全德铁路网而成为德国诸邦中的领军人物,从而带动了德国的工业化,并且使德国迅速成为世界强国。

——摘编自谢祥凤《试论19世纪德国铁路建设在工业化的作用》

材料二   侨界领袖陈嘉庚曾在抗战结束后,就提出了铁路建设方案:一方面引进外国技术和设备,另一方面利用本国生产的原料,可节省费用。1950年,陈嘉庚表示福建人民“困苦难可言喻”与当地“未有一寸铁路”关系密切。“鹰厦铁路的通车,对于开发福建富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具有巨大作用。”他注重海堤建设,认为它有助于厦门的长远发展,还把厦门岛与陆地连接成半岛,将厦门港口与铁路相联动,充分发挥铁路的枢纽作用。在杏集海堤的建设中,面对苏联专家的意见,他则从厦门的实际情况出发,强调发挥地利的优势。陈嘉庚从国家基础建设、交通体系发展的整体出发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在他的推动下,1956年建成的鹰厦铁路,结束了福建省“手无寸铁”的历史。

——摘编自谭小伟《陈嘉庚与新中国铁路建设——以鹰厦铁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德国铁路建设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鹰厦铁路的建设中概括陈嘉庚的铁路观。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铁路建设的认识。
2024-05-30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6 . 全面抗战爆发以前,新疆境内的公路状况较差。国民党政府开辟了连接内地与西北边疆的重要国际运输通道——西北国际运输线,包括公路运输、驿运、空运、水陆联运。自1937年至1941年,中国战场上来自苏联的援助物资90%都是通过该运输线运至内地的。这说明该运输线(     
A.兼具救国与治边的双重使命B.削弱了中国近代交通的殖民色彩
C.配合了工业企业向西北迁移D.旨在强化国民党对边疆经济控制
2024-05-3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7 .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对人质作为债务抵押有所限制。如果公民因负债而将子女或妻子出卖,或作为债务抵押,则他们在买者或者债主家的服役期限是3年,第四年应该恢复自由;人质在服役期间的人身安全也应受到法典的保护。该法典的这些规定(     
A.注重保障财产私有权B.意在巩固国家政治统治
C.强调保存原始习惯法D.重点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8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控制着联合国数量较多的成员国,推行侵略扩张政策,如阻挠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但7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多次被置于被告地位,从而使得过去一直强调要发挥联合国作用的美国,转而攻击联合国是“暴民政治”。这一变化体现出(     
A.美国霸权深受多极化趋势的制约B.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矛盾重重
C.政治方面全球治理优于国家治理D.社会主义阵营力量不断壮大
2024-05-3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9 . 据考古发现,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普遍发现了石磨棒和石盘,它们是粮食去皮或磨粉的加工工具。在西北和华北的遗址中还出土了更先进的加工工具石臼或石杵,并在山西夏县村及西安半坡等遗址中,均出土了谷粒化石和窖藏。这说明当时(     
A.社会阶级分化较为明显B.已出现较稳定的定居生活
C.采集渔猎业被完全取代D.北方农作物种植种类多样
2024-05-30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10 . 在某种程度上说,《圣经》本身就是契约,即上帝耶和华与人之间的契约。《圣经》也孕育了基督教法治传统的萌芽,中世纪基督教要求人们遵守世俗社会的法律,教会里的主教和教徒主张法律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据此判断,中世纪基督教(     
A.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B.充当着规范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
C.推动西方文明的延续和发展D.侧重于贯彻人人平等的社会理念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