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3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下面为明洪武时期发布的有关江南地区赋税的政策。据此可知当时(     
时间概况
洪武十七年“命苏(州)、松(江)、嘉(兴)、湖(州)四府以黄金代输今年田租”
洪武十八年、三十年更定钞钱或金银折纳米的比价
A.货币田赋不时实行B.“金花银”推行困难
C.一条鞭法实施有效D.科差制度遭遇危机
2023-08-28更新 | 240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高考历史猜题卷(二)
2 . 北魏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孝文帝将国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如图为北魏迁都路线图。据如图分析,下列关于北魏迁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迁都推动了北方的统一B.有利于加强对中原的控制
C.促进了游牧经济的发展D.反映当时经济重心的南移
2023-08-28更新 | 344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高考历史猜题卷(二)
3 . 如表为东汉永和五年(公元140年),西河、朔方、五原等长城沿线八郡的人口数分别较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的比例。该现象说明当时(     
郡名人口占比
西河4.13%
朔方5.74%
五原9.92%
云中15.25%
定襄8.32%
雁门84.85%
45.27%
上谷43.48%
A.中央对边地郡县的控制加强B.户籍管理制度遭破坏
C.少数民族内迁具有空间基础D.游牧经济的范围扩展
2023-08-28更新 | 106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高考历史猜题卷(二)
4 . 《尚书》云:“封,元恶大憨,别惟不孝不友。”其意思是,最大的罪恶是不孝敬父母、不恭敬兄长。对于上述“罪行”,“由文王作罚,刑兹无赦”。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文化崇尚(     
A.民本思想B.严刑治国C.家族伦理D.道法自然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3年小刀会攻陷上海县城,大批华人涌入租界,打破了“华洋分居”的禁例,形成“华洋杂居”格局。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沪各国侨民总数已达1.5万余人。1942年达到8.6万余人。他们大多数从事工商业等经济活动。1852年上海总人口为54万余人,到1936年增长到380余万。这380余万人中至少有255万人属于由外地迁入带来的机械增长。

——摘编自艾萍《近代上海城市化特征初探》

材料二   天津开埠后,其租界面积相当于旧城区的8倍。此前中国的城市发展通常因政治和军事展开,中心地区多是以官府衙门、庙宇和祭坛为中心,天津的空间布局明显呈现出了商业化的特点。1891年到达天津的轮船为672艘,吨位为507464吨,是1861年轮船数的6倍、吨位的19倍。天津“车驴轿马,彻夜不休。电线似蛛网,路灯列若繁星。制甚得法,清雅可观,亦俨如一小沪渎焉”。19世纪末,天津的社会治安一片混乱,天津衙门根本无力控制住局面。

——摘编自刘清越等《天津城市建设管理模式的近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述近代上海和天津城市变迁的表现。
(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中国城市变迁的因素。
2023-08-28更新 | 182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高考历史猜题卷(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晚清学堂变迁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学堂发展的原因有(     
时间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宣统元年(1909年)
全国学校数719所52000所
时间时间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宣统元年(1909年)
全国学生数6943人152.617万人
①《奏定学堂章程》的实施   ②学部的设立
③科举制的废除                    ④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7 . 19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人口由19世纪中叶的8万多上升到40多万,其中多为海外移民,白人人口增长最多,华人次之,华人多数从美国的旧金山漂洋过海而来。结合所学推断,这一时期墨尔本人口猛增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铁路修筑B.苦力贸易C.奴隶贸易D.金矿开采
2023-08-28更新 | 22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浙江省高考历史猜题卷(一)
8 . 阅读英国英格兰地区的人口密度表。由此可推知,当时英格兰(     
区域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人数)
18世纪早期19世纪中叶
南部40—60人135人
西北部30—40人270人
A.西北部工业化的水平较高B.南北社会结构差异较大
C.工业革命起源于南部地区D.城市化的发展趋于平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如图是苏美尔一个神庙出土的石膏瓶,画面共分四层:最上层展现了一个穿着法衣的祭司向女神奉献的场景,在女神后面有成堆的礼品;第二层是一群捧着祭品的裸体男子;第三层是牛羊;第四层是麦穗。这一石膏瓶可用于研究当时的(     

①食物生产   ②等级观念   ③典仪制度   ④雕塑艺术
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图是1958年亚明创作的《货郎图》,货郎站在左边两轮小货车旁,买货的农村女性穿着江南传统服饰。该画体现了(     
A.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B.农村生产关系得到调整
C.个体商业获得了较大发展D.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