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翻开中国近代历史,可以说是在落后状态下追求民主,法制的奋斗史和在西方枪炮下追求民族独立的斗争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生不逢时,从它诞生至今已过100多年,但它仍然是人们议论的焦点,有说它如何如何的不是,并指责孙中山后来维护《临时约法》的斗争也被指斥为违法行为。这些尽管只是少数人的看法,多数人的看法还是肯定《临时约法》的积极意义。

——摘自《近代中国》第二十二辑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积极意义?

材料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国民革命军军歌


(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民大革命的特点,并指出国民大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的名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日本帝国主义决定要变全中国为它的殖民地,和中国革命的现时力量还有严重的弱点,这两个基本事实就是党的新策略即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出发点。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


(3)材料三中的“新策略”是指中国共产党的什么方针?这一方针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一会议上确定的?该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材料四   说起1936年的中国,也发生了很多重大的事情。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中国的大西北就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

——摘自《中国的1936年:两种命运的决战》


(4)材料四中1936年中国大西北发生的两个“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分别指什么?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各自的影响。
2022-07-01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玉环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自(美)丹尼斯·谢尔曼乔伊斯·索尔兹伯里《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在英国革命中,王党阵营中几乎全是国教徒,议会阵营中几乎全是清教徒,所有支持国王的人都信奉国教,所有反对国王的人都不信奉国教……从社会成分看,革命阵营和反革命阵营是没有区别的,所以无论哪一派力量在战争中获胜,对社会来说都不会造成变化,原来那个社会都会被保存……英国通过一次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即光荣革命完成了政治制度的改造,建立了一种完全现代意义的国家体制。

法国革命是横向地把社会切割开,因此如果王权和贵族这个阵营胜利,那么原有的社会结构会被保留,革命等于没有发生。可是如果第三等级胜利了,那么整个社会就都被颠覆了,将出现一个全新的社会。这意味着法国革命是一场社会阶层的殊死搏斗,要么全生,要么全死。而革命的结果恰恰是第三等级胜利了,于是出现一个全新的社会……后来第三等级又分开了,每一个阶层都有它的要求,于是在革命过程中,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暴力事件。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材料三中国模式就是对人民共和国60年“成功之路”的理论解释,其基础是中华文明的延续性。中国模式主要包括三个子模式:“国民”经济,体现中国独特的经济模式,有国家政府的控制,也有人民群众的创新创业和自由流动;“民本”政治,体现中国独特的政治模式,主要包括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政治行动;“社稷”体制,体现中国独特的社会模式,是联通家庭、社区(单位)和国家的精神纽带与社会组织形式。此外,中国还拥有深厚的外交传统,颇具特色的“中国外交模式”也是中国成功的重要原因。

——摘编自潘维《中国模式: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60年》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概括伯里克利统治下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写出希腊古典时代的代表性文学和建筑艺术成就各一例。
(2)根据材料二,从阵营划分依据方面指出英国革命和法国革命的区别。结合所学,对英法等西方国家形成的“完全现代意义的国家体制”做简要评价,并指出英法两国体制的不同类型。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述我国古代民本思想的重要意义。结合所学,说明“中国独特的经济模式”在农村改革历程中的体现。
2023-12-2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12月份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马古道作为我国最为古老的贸易商路,与丝绸之路有着密切关系,最早源于汉代,直到唐宋时期才正式形成。茶马古道以马帮为载体,是连接我国西南地区的纽带……自唐朝的茶文化诞生以后,饮茶之风也风靡全国,茶叶渐渐从内陆向边疆地区扩散,西南地区的吐蕃也在汉族饮茶习俗的影响下迅速爱上了茶叶,并以燎原之势在整个西南大地蔓延开来。为了加强对茶叶的管理控制,唐朝政府颁布了专门的茶马贸易制度,藏族人民以马匹交换茶叶的贸易开始形成,唐蕃古道也在这一时期开通……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发展到宋朝时成为了政府加强西南边境地区管理的重要手段。为了维护边境的安宁和平,宋朝和明清的统治者均以茶马贸易巩固边疆,通过开放边境互相贸易的形式,实现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羁縻”目的,利用经济文化的方式阻止了少数民族的武力侵扰。另外,汉人在与少数民族进行经济交流之时在无形中增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感情。

——摘编自聂甘霖、陈纪昌《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材料二   “茶”的两大发音系统在亚、非、欧三大洲分布示意图

备注:在汉语中“茶”有不同的发音,北方以及广东地区“茶”字的发音形成今天世界上的cha发音系统;厦门方言发音形成今天的tea发音系统。明清时期,葡萄牙主要从澳门进口茶叶;荷兰、英国主要从厦门进口茶叶。

材料三   中华茶文化广泛吸收了儒、释、道诸家精华,强调修身养性,是中国传统文化“内省修行”的一种体现……尽管中华茶文化具有平和淡然、含蓄内敛的自然属性,但是饮茶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使茶文化天然具有开放共享、促进交流的社会属性……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世界展现了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以茶叙事”频频出现于中国主场外交的重大国际多边场合。习近平主席在多个重要外交场合以“茶”为引,在俄罗斯谈“万里茶道”、在比利时发表“茶酒论”、在巴西论“百年茶之友谊”等,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推广至全世界……茶与茶文化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跨文化交际最好的媒介之一,世界各国人民因为茶而拥有了一种共同的语言。茶味绵长、意境幽远,正如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谐共生”的追求,海纳百川、大道致远。

——摘编自熊李力《中国茶文化与大国外交相融相通之道》

(1)根据材料一,概括茶马古道在我国古代重要的历史价值。结合所学,指出明代除茶马贸易外“实现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羁縻’目的”的其他措施。
(2)“茶”两大发音系统的形成与茶叶贸易路线有密切关系。根据材料二,指出新航路开辟后分布区域增长更为迅速的“茶”发音系统。结合所学,分析中国茶文化在世界传播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从哲学和美学的角度解读中华茶文化“自然属性”的内涵。结合所学,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外交布局上的特点并列举“以茶叙事”的“中国主场外交的重大国际多边场合”。
4 . 学习历史、感悟历史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汉以来,民得以自买卖田土矣。盖自秦开阡陌之后,田即为庶人所擅,然亦惟富者贵者可得之。富者有资可以买田,贵者有力可以占田,而耕田之夫率属役于富贵者也。

——马端临《文献通考》

材料二   秦始皇陵整个陵园像一幅都邑图。那高大的陵墓封土及封土下的地下宫殿,象征着秦始皇生前的咸阳官;陵墓周围的内外两重城垣,象征着都邑的宫城及外郭城。兵马俑坑内有陶俑、陶马约八千件,像个庞大的地下军团,来保卫其在冥间世界的安全和维护一统的江山。总之,地下王国是地上王国的再现。

——摘编自袁仲一《秦兵马俑坑》

材料三   1984年,在总设计师的带领下,中国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年份。那是拥抱世界的一年,也是展现自我的一年。1984年最重要的事,是视察深圳。邓小平南巡谈话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春潮涌动,万象更新。这一年,一个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决定被一致通过,一份关系香港97回归的协议正式签署。关于香港的管理,除了“马照跑、舞照跳”的承诺,会见港澳代表时,邓小平表示:“驻军是国家主权的象征,恢复行使主权后不驻军,那主权还体现在什么地方!”

——摘编自《激荡四十年:1984》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土地兼并的主要方式(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指出土地兼并的根源和危害。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始皇陵的整体设计原则和建制布局特点。结合所学,指出秦始皇陵的历史地位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结合20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相关史实,简述“南巡谈话”之后中国是如何“拥抱世界”和“展现自我”的。②列举我们处理香港问题的基本原则。概括港澳回归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意义。
2021-07-0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