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拿破仑法典》又称《法国民法典》。1799年拿破仑执政后便下令起草,在法典制定过程中,拿破仑多次参与一些法律条文的讨论,始终坚持资产阶级革命者在法国大革命初期提出的相对理性的原则,18043月由立法院通过。第一部分是人法,都是有关民事权利的规定;第二部分是物法,是有关各类财产所有权和其他物权的规定;第三部分是获取各类所有权的方法的规定,具体包括继承、遗嘱、还债、赠予、夫妻共同财产等相关法律条文。这部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拿破仑晚年认为,《法国民法典》“将永垂不朽”。

——摘编自Diane《拿破仑民法典》等

材料二   1954年,中国开启了民法典的编制工作。1957年编纂形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等13个法律文件,与1922年《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民法典》有共通之处。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稿》,体现了防止修正主义复辟等立法宗旨。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经济地位开始恢复,民法的制定显得更为急迫。1986年,《民法通则》出台,随后,《技术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侵权责任法》《物权法》等民事单独立法纷纷出台。20205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通篇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摘编自刘凯《<民法典>诞生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认为《法国民法典》“将永垂不朽”的依据。
(2)比较材料一、二,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编撰特点,并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行的伟大历史意义。
2021-05-10更新 | 688次组卷 | 15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十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建立后。宋太宗“太平兴国初,京师置榷易院,乃诏诸蕃国香药宝货至广州、交趾、泉州、两浙”;……其后,在广南、福建、两浙置市舶司,“掌市易南蕃诸国物货航舶而至者”以管理海外贸易。……宋高宗曰:“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阜通货贿。”……(元朝)至元十五年八月,诏行中书省曰:“诸蕃国列居东南岛屿者,皆有慕义之心,可因蕃舶诸人宣布朕意。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

——孟原召《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几个问题》

材料二   中国茶文化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许多经典文化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唐宋时期,中国的文化在世界上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周边国家大量的僧侣和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文化的同时,也将茶的种植方式传播到了各自的国家和地区。譬如朝鲜和日本茶文化传到这些国家后便与本国的文化相融合,催生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茶文化。……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在海外的殖民贸易在本质上是以国家组织的形式对落后地区的资源掠夺但客观上却促进了中国的茶文化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传播。

——吉峰《论中国茶文化传播的方式与渠道》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简述该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航路开辟前中国茶文化传播的特点。请分别指出日本和英国在中国茶文化基础上创造出的新的茶文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7世纪的荷兰几乎成为了欧洲的贸易中心,由于得天独厚的临海地理环境,阿姆斯特丹迅速累积资本,成为17世纪欧洲历史上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公元1607年后,阿姆斯特丹进行了一轮大规模城市规划,阿姆斯特丹进一步开拓已有的运河体系,由内向外增加三条主要的水路运河,三条新开凿的运河与已有河道形成新的环路体系,运河之间由放射性的水路连接,城市内部形成半圆形环状放射状的运河网络体系,城市空间依托运河的环状放射网格向外铺开。

——陈京京等《论运河与阿姆斯特丹古城的演变与保护》

材料三   所谓国内“三角贸易”,即美国国内的一个呈“三角形”的商品循环系统,大致可把大西洋沿岸、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看作这个贸易三角的各边,而把纽约、新奥尔良和芝加哥看作三角的顶点。它实际上是美国的一个“区际贸易”系统,在内战前这个国家的区域关系中,曾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但这个“三角贸易”系统是逐步形成的,最终形成的标志便是1825年伊利运河的开放。

——何顺果《比较开发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帝国道路建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影响罗马帝国道路建设的因素。
(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19世纪以前的相关史实,围绕“交通与社会变迁”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韩非集法家思想之大成,主张以法为教,意思就是除了制订法律以外,还必须要宣传法律,普及法律知识,让广大人民群众遵守法律,运用法律。以法为教是秦代施行政策,加强思想法制,巩固中央集权的标志之一。韩非的法治思想在后世有它一定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其“ 法、术、势” 相结合的理论。

——摘自张翠萍《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及现实意义》

材料二   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材料三   康有为等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康有为在给光绪帝的奏折中,主张“君民共主”。

辛亥革命在推翻清王朝的同时,也给延续千年的传统思想以前所未有的冲击,向国人头脑注入了一系列崭新观念,让整个中华民族对“革命”的认识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堪称中华民族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郭军铭《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韩非被称为“集法家思想之大成者”的原因,并分析法家理论在秦汉时期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黄宗羲为限制君权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其主张对后世有何积极意义?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指出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列举康有为在维新变法时期的主要事迹。②指出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与康有为为首的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如何理解辛亥革命“堪称中华民族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
2021-04-24更新 | 16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1届高三4月选考科目质量评估历史试题
5 .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它源于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对人的价值的阐述,并经历史不断的沉淀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智者学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凡事让我(具体的我)满意的,就是正确的;由于每个人具体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存在普遍意义上的善。事实上并非如此,必定存在着判断人们行为正确与否的标准、原则,这个标准或原则也即是善。那么,善到底是什么?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就是最高的“善”,他所谓的“理念”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实践的基础上来理解苏格拉底的美德。……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中心观点就包含在“知识即美德”这一公式之中。

——摘自张利涛《苏格拉底与优素甫“知识即美德”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二   如果现在被问及,“我们当前是否生活在一个启蒙后的时代?”回答是,“不是,但我们的的确确是生活在一个启蒙的时代。”目前的情形表明,要让全体民众无需外部教导就能够在宗教事务上自信地运用自己的理智,甚或说是将他们自己摆放到这样的一个位置中去,这一目标的实现也仍存在巨大的缺失。不过我们的确看见明白无误的征兆,人类朝向这一目标自由前行的道路已被开启,通向广泛意义上的启蒙的那些阻碍-那些从自我造成的不成熟状态中解脱出来的阻碍-正在逐渐减少。

——自【德】康德《什么是启蒙》

材料三   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一位富有哲学探索精神的杰出的思想家,同时还是一个正直的、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他深切体会到一个勤恳的科学工作者的劳动成果对社会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一个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对社会要负怎样的责任。他一心希望科学造福于人类,而不要成为祸害。……凡是他所经历的重大政治事件,他都要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凡是他所了解到的社会黑暗和政治迫害,他都要公开谴责。……一个在自然科学创造上有历史性贡献的人,对待人类社会问题如此严肃、热情,历史上没有先例。

——摘自【美】海伦杜卡斯、巴纳希霍夫曼编《爱因斯坦谈人生》


(1)阅读材料一,概括智者学派认识的特点。结合所学,概括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的背景,分析说明苏格拉底被雅典法庭判处死刑后不愿妥协自愿选择死这一行为。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康德是如何回答“什么是启蒙”。并概括康德对启蒙运动的重要贡献。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爱因斯坦在“自然科学创造上”的历史性成果。同时爱因斯坦也是具有正义感的社会活动家,分析说明“凡是他所经历的重大政治事件,他都要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
2021-11-20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2022届高三11月选考科目教学质量评估(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