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据英国学者安东尼·霍尔统计:1835~1870年,英国兰开郡各主要城市市政委员会成员中,棉纺织业工厂主是最大的职业群体,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如果算上其他行业的工厂主,则比例将提高到略低于二分之一;农业利益的代表则比例小得多。这一现象反映英国(     
A.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尖锐B.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
C.政治变革顺应工业化要求D.自由主义思想占主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始于七世纪后期的唐代敦煌户籍档案是研究唐代户籍与赋役等制度的资料。唐代敦煌户籍资料所见“受田”的统计中,有如下统计(如表)。据此可知(     
年代户数永业田(亩)口分田(亩)园宅地(亩)
应受
未受





天宝(742年)以前431180107510548207574063963363
大历四年(769年)185404499117905411249231112
A.小农经济大量破产B.中央政府权力式微
C.国家严控土地交易D.赋役制度有待调整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内向化演进模式的形式及其经济停滞状态出现。而究其原因则为在经济总量增加的同时,由于人口的增长超过经济发展速度,导致人均经济量值的停滞和下降。其中,江南地区农业精耕细作,亩产达到四五百斤;亩产的提高主要在于亩均劳动量投入的增加。由于地少人多,其生产规模不仅没有扩大反而缩小,小生产的模式日趋强化。手工业在技术分工等方面有所进化,但生产动力、生产机械与宋元比较没有大的改进。传统商业经营的商品非主要生活用品,更少生产资料,所谓“其货纤靡,其人善贾”,这种商品流通、市场交换仅是自然经济的调节和补充,其运作能量和运作方式不具备现代市场的内在张力。在经营商业是“末富”政策环境中,商人的正常经济活动常受到政府的“超经济强制”的干预,商业活动的最大风险不是来自市场,而是官府的“留难”。商人的政治地位低下,自然财产也得不到法律保护。明清时期,中国外贸主要有官方朝贡贸易、公行贸易和“非法”的私人贸易,这一时期的贸易与唐宋相比,其外贸的比重和对外开放程度均不及,出现了明显的倒退。

——摘编自樊卫国《论明清经济演进的内向化倾向》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近代社会,借助于传统水路和现代铁路,与沿海、沿江各通商口岸实施对接,从而逐步发展起了以沿海和国际市场的进出口贸易为导向的近代外向型经济。毋庸讳言的是,由于中原并不直接面海临江,所以,各通商口岸对它的经济辐射,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为各通商口岸的进出口业务,总是先在沿海、沿江省区展开,稍后才会逐渐延展到内陆的某些区域。从当时各口岸的海关贸易报告和贸易统计中相关资料的多少和数值的大小上,也可以感受到内陆和沿海、沿江省区之间,经济外向化进程上的这一差距。在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利用中国沿海最大对外贸易港的区位优势,通过其他通商口岸的中转作用,将其经济辐射的范围,逐步从长江三角洲地区,向整个长江流域和北方地区扩展。而汉口开埠后,各种洋货便经汉水支流小王唐、白河流域销往到此,而这一地区的土特产品,也经水运销往汉口和国际市场。

——摘编自吴俊范《近代中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经济内向化趋势的表现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201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0》编制

材料二 随着城镇化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动力发生深刻的变化,未来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亟待转型。传统粗放型城镇化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要求城镇化发展由速度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城市群和都市圈将成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大中城市构成经济活动的重心。

——赵玉红、陈玉梅《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新问题》

材料三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选取图表中A—B、B—C、D—E中任意一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城市(镇)化的发展方向和“科学发展”的策略。
2023-03-06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表为新石器时代中期至夏商周三代因治水而导致的黄河改道情况统计。据此可知(     
时间(距今)路线中原地区文化区代表海岱地区文化区代表
6500-4600年由河北平原入渤海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
4600-4000年由淮北平原入黄海河南龙山文化山东龙山文化
4000-2220年由河北平原入渤海商周青铜文化商周青铜文化
A.中原地区开始成为早期文明中心B.洪水治理促进早期文明发展
C.农业经济发展推动地理环境改造D.部落联盟难以适应时代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有学者统计了英格兰若干郡的27个庄园13世纪至16、17世纪之间的租金变化,结果表明,在这三百多年间,租金基本是稳定的。这种现象(     
A.说明了农村经济结构稳定B.加速英国封建制度的衰落
C.根源于资产阶级反抗斗争D.导致农村贫富差距极端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如表整理自《中国经济史新论》中的相关统计。据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新时期的中国
2007年对比的参照年份增长倍数(倍)
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与1978年相比22.02
在校研究生数与1978年相比109.29
专利申请数与1986年相比49.75
专利批准数与1986年相比130.71
A.科教事业发展迅速B.专利审批标准放宽
C.科研经费投入增加D.科技成果转化加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为民国初年-一些社会事件的统计。这些现象说明(     

时间

事件

民国初年各种政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多达300个,具有健全纲领或某一方面纲领者也多达35个
1915年北京爆发了抵制“二十一条"的外交运动,80万人口的北京城,仅一次大规模的集会,人数就有30万;而在天津,连续几次大规模的集会,每次都在10万人以上,而当时天津总人口也不过70万人
20 世纪2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的最初几批党员中,具有直接或间接参加过辛亥革命运动经历的人数约占三分之一
A.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B.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曲折性
C.辛亥革命加速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D.个人选择和国家命运相结合
2022-11-29更新 | 171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下表是关于17世纪英国一个庄园经营的统计情况
时间1633年1649年
项目户数使用土地缴纳租金户数使用土地缴纳租金
公簿持有农57户60%—70%50%46户58%29%
租地农场主7户不足30%50%10户42%67%

该统计表格作为史料可以用来研究
A.英国的圈地运动B.西欧的殖民扩张
C.英国的工业革命D.西欧的价格革命
10 . 康熙初年,苏州城门外“庐舍栉比,殆等城中”,闾门外的商业区更是与枫桥镇连成一片,延绵20里之长,成为中国最大的粮食贸易中心。据樊树志统计,与枫桥镇相似的市镇,在正德年间有14个,乾隆时期增加到了26个。这表明,明清时期(     
A.市镇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B.苏州的经济地位已遥遥领先
C.商品经济发展加速城市化D.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