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有学者统计,明清时期棉织业较普及的直隶、山东、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四川8个省的529个县中,产布县有423个,其中有322个县明确记载为商品布,这322个县中有122个县以生产大宗外销布为主,说明有200个县主要是地区内销售。材料可用于说明,明清时期(     
A.区域间长途贩运和大额贸易有所发展B.传统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棉纺织业家庭自给性副业性质的改变D.棉纺业的区域间差异呈日益缩小趋势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8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应支持有经营能力和有技术专长的农民进入集镇经营工商业,准予其落常住户口,统计为非农业人口。农民凭借“经营能力”和“技术专长”,获得非农业户口,户口制度迈出了从强制禁止到条件许可的第一步。1985年,公安部颁布《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决定对流动人口实行《暂住证》和《寄住证》制度,允许暂住人口在城镇居留。同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规定凡16周岁以上的城乡公民均须申请身份证,标志着人口管理理念开始发生从户口管理向身份管理的转变,打上明显地域和职业特征的户口管理出现淡化的趋势。1983年“农转非”人口约为200万,1989年增至3000万,年均增长约500万。

摘编自尹旦萍《城乡之间:当代中国户口的变革历程》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80年代户口制度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20世纪80年代户口制度改革。
2024-02-2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3届高考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表为“西南夷局部地区(今贵州省)墓葬出土的中原铁器数量统计概况”。这说明这一时期(     
时代墓葬数铁器数量备注
战国晚期20座16件没有农具
西汉前期140座80多件有锨、锸、斧等农具
西汉中后期70座数百件大多数为各类农具
A.个体劳作方式在边疆逐渐确立B.南方丝路助推冶铁技术的传播
C.中原文化呈现出较强的包容性D.西南夷的生产力水平有所提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美国学者SkinneV统计,1843—1893年的50年中,长江下游地区的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由7.4%增加到10.6%。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晚清(     
A.贸易和工业的发展B.洋务运动的兴起C.帝国主义经济侵略D.太平天国的冲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明末清初,伴随着传教士来华,西学也随之传入中国。下表是徐光启与外国学者合译的著作统计。徐光启的学术研究(     
中方译者外方译者合译著作所属学科
徐光启利玛窦《几何原本(前6卷)》《测量法义》《测量义同》《勾股义》数学
熊三拔《简平仪说》《崇祯历书》等历局集体译书成果共135卷天文、历法
汤若望等《泰西水法》水利
A.彰显了经世致用的治学态度B.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C.颠覆了士人传统的夷夏观念D.助推了西方的文化侵略
2024-03-04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人民日报》国庆社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展示当年国家在各个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方针,传达中央最新的意图,阐述国事以振聋发聩。据此判断,下列表示2013年《人民日报》国庆社论高频词统计的是(     
A.创业、建设、改革、发展、市场经济B.改革、现代化、复兴、梦想、法治
C.四人帮、现代化、批判、斗争、发展D.人民、群众、建设、中共十二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国古代官员会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相互“迁转流动”,表1为唐后期藩镇武将入朝为官的情况统计,据此可知(     
地区类型朝廷征召随帅来朝弃帅来朝藩帅推荐因入卫等留京
顺地藩镇133115
割据藩镇03630
A.中央地方人才实现自由流动B.征召是武将选调的主要方式
C.藩镇间相互牵制延续唐政权D.中央对地方仍有一定的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从小说作者科举功名的分布变迁视角出发,对我们研究明清小说的发展历程无疑是有益的补充。下表是明清部分小说作者科举功名情况统计,由此可推知(     
时期进士、举人小说作者/人低级与无科举功名小说作者/人
明朝(洪武至隆庆年间)13018
明朝(万历至崇祯年间)11059
清朝(顺治至嘉庆年间)8473
清朝(咸丰至宣统年间)2961
A.明清官方都推崇小说创作B.明清小说创作逐渐世俗化
C.社会主流价值观得以重构D.小说作者同等的社会地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期概况
秦朝人口管理实行申报审核制,即由户主或本人主动向官府如实申报,官府核实,之后登记载册。
汉朝每年8月份全国各地都要进行“案户比民”。
隋唐隋文帝下令在全国“大索貌阅”,派遣官吏根据户籍簿册上登记的情况与本人实际体貌核对。唐基本沿用隋制。
宋朝在全国重新统计人口创造了“户牌制”,即打破原先的坊巷界限,改为以街道为基础做人户登录。
明清使用黄册作为正式户籍,编制程序严格,内容详尽。清初延用黄册,人丁编审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保甲制度取而代之。

——摘编自王威海《中国古代户籍制度》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造了旧的保甲制度建立了新的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1954年通过了《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以法律形式确认了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性质和组织结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取消了城市人民公社、街道革委会和革命居民委员会,恢复了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城市基层民主治理被提升到党和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

——摘编自陈辉《新中国成立60年来城市基层治理的结构与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户籍管理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基层治理的意义。
2023-09-01更新 | 160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前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据《大公报》统计,1905年至1911年,全国共创办报刊933种。其中上海214种,华南124种,江南102种,湖广65种,西南53种,华北168种,西北15种,东北50种,其他地区182种。

——摘自李仁渊《晚清新式传播媒体与知识分子》

材料二

广州地区的邮局,1902年从11个城镇的9个邮局及其23个邮政代办点,增加到88个城镇的21个邮局及165个邮政代办所。19078月开始利用粤汉铁路第一段运送邮件,仅一年时间,邮递物品从1290万件增加到1820万件。

——摘编自广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近代广州口岸经济社会情况》

材料三

1907年邮传部统计,上海电政局所辖电报线路里程38000余里,1910年增至44000余里。1911年各省官电收归部办,均由上海电政局管辖。是年,电政局所辖电报线路里程连收归各省官办的电线在内共约100000里。

——摘自交通史编纂委员会《交通史电政编》(第二集)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反映的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上述现象与辛亥革命后革命进程迅速发展之间有无关联,并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