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1650 道试题
1 . 西周时期,“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礼制规定国君须与众卿集议会商政事,身为众卿的“父兄子弟”则应以各种形式“辅察其政”,此外针对“国人”,国君还应“大询于众庶”。这些规定(       
A.有利于政治秩序的平稳运行B.折射出监察机构的权力较大
C.有效实现中央权力高度集中D.表明原始民主制度十分完善
今日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1840年到1930年前后,华工出国迎来高潮。19世纪,随着欧洲各国相继宣布禁止贩奴,美洲等迁入地的迁移“拉力”也大为增强。当时的中国,人口压迫已使广大劳动人民生活窘迫,列强侵略又导致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对于闽粤沿海人民来说,出国谋生成为唯一选择。于是,迁出地的“推力”也明显增强。

出国华工有两种,一种是“契约华工”,另一种是“赊欠单工”。前者指应募到海外做工并与招募者订有契约的出国华工,但契约规定在实际中从未真正兑现过。后者指赊欠船票旅费的出国华工,虽有“自由出洋”名义,但出国后往往被当作奴隶看待。据统计,1845-1920年间,出国华工约千万人次,但出国者并非都能到达迁入地,仅海上死亡率一项,就已令人膛目。出国后,他们遍及世界诸大洲,以东南亚地区为主要迁入地。

——摘编自朱国宏《中国人口的国际迁移之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华工出国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华工出国的特点。
昨日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百师联盟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3 . 古姆诺帕里亚节起源于公元前7世纪中叶,是斯巴达城邦为纪念战争胜利而创设的重要节日,在每年最炎热的7月举行,历时数天。这期间,人们吟唱颂歌以纪念众神和斯巴达英雄,还举行少年和成人的体育表演。据此可知,该节庆有助于斯巴达(       
A.维护民主政治稳定B.繁荣城邦经济
C.凝聚城邦公民意志D.形成多神崇拜
昨日更新 | 775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昌盛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1917年10月8日,新的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成立,由13名布尔什维克、6名社会革命党人和3名孟什维克组成,布尔什维克党人当选为苏维埃主席。在莫斯科等大城市的苏维埃中,布尔什维克党人也取得了主导地位。这(       
A.表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B.奠定了十月革命胜利的组织基础
C.加速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灭亡D.标志著苏维埃政权取代临时政府
昨日更新 | 1207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昌盛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5 . 1897年,西非黄金海岸成立“土著居民权利保护协会”,主要成员是地方首领和受过西式教育的上层人士。他们成功抵制了殖民者将大片土地宣布为“无人居住土地”的企图。20世纪初,类似团体在非洲其他殖民地也相继成立。这些团体的存在(       
A.促使和平抗争成为主要斗争形式B.推动了非洲首个政党的诞生
C.帮助大多数地区免于沦为殖民地D.促进了民族独立思想的传播
6 . 经济政策的调整是时代变迁的缩影,受制于诸多因素,又将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摘编自《列宁全集》

苏联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材料二   国会于1938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此法规定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5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为防止生产过剩,价格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

——刘绪贻《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一涉及的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内容并分别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关于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并指出其实质。
昨日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80年代,以印度国大党党员为代表的部分爱国知识分子对英属殖民政府推行的教育西化状况深感担忧,认为当时的大学教育没有让印度青年人产生爱国情绪和民族自豪感。他们开始组织教育思想大讨论,在青年学生中开展思想启蒙。部分进步教师和学生在浦纳创建了旨在对印度青年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教育的组织——德干教育社。时任加尔各答大学校长的班纳吉、诗人泰戈尔等积极参加或支持德干教育社的活动。19世纪末兴起的印度民族教育运动是在英属印度殖民地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是印度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摘编自施晓光《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印度民族教育运动及影响》

材料二   就亚非拉民族主义而言,20世纪出现过3次高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出现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埃及独立运动等民族独立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广泛开展民族民主运动,彻底摧毁了数百年的殖民体系。冷战结束后,两极格局崩溃,在冷战时期掩盖着的民族矛盾突然爆发,东欧、中亚等地区接连发生流血冲突和局部战争。同时,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构成了对发展中国家传统的冲击,引起民族主义强烈反弹。无论是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欲立,还是进行现代化建设中,民族主义作为动员群众的思想武器,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摘编自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印度民族教育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20世纪亚非拉某次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进行评价。
昨日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乔瓦尼·维拉尼(12761348年)在其所著《编年史》中,对佛罗伦萨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作了充分的统计分析:“佛罗伦萨有2.51570岁符合兵龄的人,都是自由公民,其中1500名有权势的贵族公民。……平均每天有1500名外地人、旅行的人和兵士在佛罗伦萨逗留,还不算在修道院退隐的男女修士。学龄男女青少年(学生人数)约在8千至1万之间,在6所学校学习算盘和算法(数学)的儿童有10002000人。在4所高等学校学习语法和逻辑学的学生约有550600人。佛罗伦萨和附近乡镇的教堂,加上修道院和修会教友教堂,约有110所。做羊毛加工的作坊有200处或更多些,这些作坊制造78万条毛毯,价值120万金弗洛林,其中有三分之一的钱就地付给雇工(支付工资),还不算羊毛商经营的收益和靠此生活的3万多人。

——【法】德尼兹·加亚尔等著,蔡鸿滨等译《欧洲史》

材料二   中古时期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自然地在一些位于交通路口的集市、废旧的古代城堡上兴起的。……城市所集中的手工业和商业所构成的商品经济从一开始就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城市里的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佛罗伦萨城市发展的与众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古时期城市在西欧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概括西欧城市兴起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两极格局崩塌后,俄罗斯、原苏联的其他加盟共和国、东欧各国都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中国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材料可以说明冷战的结束(     
A.宣告了霸权主义的终结B.形成了国际经济新秩序
C.促成了世界多极化格局D.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昨日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二战后初期,绝大多数拉美国家加入美国的盟友圈。但在20世纪70年代,这些国家却纷纷加入不结盟运动,至冷战结束时,大多数拉美国家已成为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这一变化反映出(     
A.意识形态影响国家政策B.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C.两极格局已经不复存在D.经济全球化趋势在加强
昨日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